白春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民生、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创新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始终与国家发展同步,从打基础、建设施、组队伍、补短板开始起步,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和改革发展,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发挥了引领和先导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创新这40年发展历程可划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1978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为标志,科技界率先拨乱反正,恢复正常科研秩序,重建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基础,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我国科研基础、科研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几乎处于停顿状态,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最少时只剩下10个。1978年3月18日,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科技界率先解放思想、拨乱反正,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和待遇,大批科研人员重新走上科研岗位,恢复和重建了科研机构、科研基础和科研制度,打开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交流合作的窗口。科研工作走上正轨,科研人员焕发活力,开启了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018年5月23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项目——中广核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穹顶吊装顺利完成。
第二阶段以1985年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着力推动科技服务经济建设和充分激发科研人员活力,逐步打开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局面。中央通过实施“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政策,改革拨款制度,建立科研合同制等,逐步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管理的弊端。通过创办高新技术园区、支持科研人员停薪留职“下海”等方式,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在改革开放大潮中,1980年,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第一家民营企业。之后,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柳传志创办了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也就是联想集团的前身。还有一大批研究所和科研人员在中关村创办了企业,掀起了高科技创业的第一波热潮。中关村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地标。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了我国的科研基础和能力建设,理顺了科研管理体制,精干了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缓解了科研经费不足等问题,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取得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一些有标志性意义的成果,奠定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
第三阶段以1995年中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标志,着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面向21世纪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在世纪之交,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科技与产业革命已经兴起,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格局。1995年,中央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把科技创新置于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面向21世纪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1998 年,支持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作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试点。支持大学实施“211”和“985”工程,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科研机构和一流大学。加强量子通信、中微子研究、载人航天与空间探测、超级计算、计算机芯片等世界重要前沿方向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重点布局。启动建设同步辐射、超导托克马克、上海光源、“神光”高功率激光装置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中科院1994年率先实施面向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百人计划”,吸引一批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工作,这些高层次人才大部分成长为我国21世纪的科技领军人才,带动我国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提升,也有效解决了当时的人才断层问题。
在科教兴国战略部署下,我国科技投入逐步加大,科技创新跟上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特别是抓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形成第二波创业热潮,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加速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技成就,比如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作为六个国家之一,参与全球人类基因组计划;产出了铁基超导、龙芯系列芯片、生命起源与演化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国际高水平科技论文开始快速增长。
第四阶段以2006年中央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标志,科技创新进入自主创新能力跃升的快车道。规划纲要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明确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撐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部署了16个科技重大专项,涉及信息、航空航天、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能源资源环境、人口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重大原创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人口健康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推动规划纲要全面实施,中央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2006年以来,我国R&D经费年均增长达到20%左右,超过GDP的增速;出台一批激励政策和改革举措,实施“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加速发展。
第五阶段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创新也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2017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明确提出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方面。2013 年 7 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要求中科院加快实现“四个率先”。为贯彻落实“四个率先”要求,中科院制定了“率先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四个率先”;到 2030年产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全面实现“四个率先”。2014 年8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率先行动”计划作出重要批示。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使之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重点区域科技创新布局方面。中央要求加快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形成引领发展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国家创新高地,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高端产业,有力辐射带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创新发展。同时,加快建设合肥、成都、南京、西安等一批区域创新中心。
组织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方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2030年为节点,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协同攻关,为攀登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支撑。目前已明确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脑科学等17个项目。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包括科技项目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转化三权分置改革、“三评”改革等。这些改革举措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2017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1.76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研发强度达到2.15%,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7.5%。重大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基础研究方面。我国高水平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已占全球的18.6%,位列世界第二;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居世界前列,中科院连续6年在全球科研机构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首位。铁基高温超导、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光子纠缠、中微子振荡、干细胞、利用体细胞克隆猕猴等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悟空”“墨子”“慧眼”、碳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这些重大原创成果在国际科技界产生重要影响。
战略性高技术领域。取得一批空间探测方面重大创新成就,如“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玉兔号”实现月球探测,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空间冷原子钟空间科学实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着我国空间探测已进入世界领先行列。“蛟龙号”、“探索一号”科考船、“海斗号”无人潜水器等成功完成深海探测任务,使我国在深海探测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产航母、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等一批突破性进展,使我国在事关国家战略利益的若干重大创新领域占据有利地位。
2016年9月25日,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FAST)宣告落成启用。
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方面。2017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2010年起就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2016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为4960亿美元,是美国的3.2倍。在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有120家企业上榜,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联想等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独角兽企业中,中国有98家,仅次于美国。此外,取得复兴号高铁、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移动通信、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等一批重大突破,显示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攀升。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目前,我国科技人员总量已达535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在校学生3650多万人,每年毕业的博士生近5.5萬人,位居世界第一;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建成运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科学装置55个。比如,中科院牵头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施的地位,目前已发现44颗新脉冲星。中科院牵头建设的散裂中子源2018年通过国家验收,使我国跻身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行列,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提供了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研究平台。
总体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从过去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的状况,经过五个阶段的发展,一步一个台阶、稳步提升发展,很多领域进步迅速,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在每个关键阶段,党中央都作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重大战略部署,在方向上、战略上、政策上、措施上都体现了全局性、前瞻性和连续性,有力指导和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产出重大创新成果,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