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莺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超声中心 江苏 苏州 21500)
宫外孕即为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位置着床,是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腹痛、阴道出血、宫颈疼痛等均为该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1]。疾病若未获得妥善的治疗,可损伤患者的生育能力,诱发生殖系统疾病,甚至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针对宫外孕患者,尽早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为临床诊断宫外孕常见的措施[2]。传统超声检查方法即为经腹部超声检查,经过患者的腹部开展扫描检查,可以将检查的范围扩大,且无禁忌症限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分析超声检查在宫外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今后临床疾病诊断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其详细内容见正文所阐述。
在本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中抽选79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其均为2017年4月—2018年2月入院。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49岁,年龄平均值为(38.85±4.06)岁;上述患者中,已婚患者71例,未婚患者8例;停经时间最短为4周,停经时间最长为12周,停经时间平均值为(7.76±0.89)周岁。
为所有宫外孕患者分别开展经腹壁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以及联合检查,使用彩超仪为患者展开检查。
经腹壁超声检查:调节超声探头的频率为3.5MHz,将患者的体位调整为仰卧位,充分暴露患者的腹部,从患者腹部不同切面使用超声探头进行扫描。
经阴道超声检查:超声的探头频率调节为7.5MHz,将患者的体位调整为膀胱截石位,对阴道超声探头进行消毒并且套置好双层避孕套,缓慢送入至患者的阴道当中,直至阴道穹窿位置,开展多方位观察。
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患者子宫的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当中是否存在孕囊、附件区域是否存在孕囊和包块、盆腔积液情况等。
观察并统计上述宫外孕患者接受超声检查以后疾病检出情况。
分析并汇总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并且采用SPSS22.0版进行处理,以“%”表示检查结果数据,比对以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各项观察指标数据比对有较大差距存在,且具统计学意义。
分析下文数据,可知经阴道联合经腹壁超声检查应用于宫外孕诊断中疾病检出率明显较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壁超声检查高,P<0.05。
经腹壁超声检查中,确诊为宫外孕患者64例,其疾病检出率为81.01%;经阴道超声检查中,65例患者确诊为宫外孕,其疾病检出率为82.28%;经阴道联合经腹壁超声检查中,75例患者检出宫外孕,其疾病检出率为94.94%。
宫外孕属于妇产科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若患者的病情未获得及时有效的干预,一旦发生破裂可导致患者出现大出血以及休克等情况,严重可导致其不孕,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为此为宫外孕患者将早期诊断工作加强有重要意义。临床针对宫外孕患者开展早期诊断工作,有利于降低异位妊娠破裂发生率,通过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降低患者的身心痛苦感,且有利于临床针对患者的病情开展早期有效的干预,将疾病所致的危险事件发生率降低,且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的输卵管功能。
临床针对宫外孕诊断常用的措施即为超声检查,经腹壁超声检查为疾病检查传统的方案,其借助超声腹部检查探头对子宫与附件区域进行扫描,具有安全性高、无创伤、操作简便及快速等优点,该项检查措施可以细致观察患者的子宫情况、包块情况及盆腔积液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4]。但是经腹壁超声检查的探头距离病变位置较短,极易受肠道气体以及盆腔内脏器的影响,使得部分微小病灶和非典型病灶无法清晰的显现;此外,经腹壁超声检查需要患者在膀胱充盈的状态下进行,患者接受检查前需要饮用大量的水及忍受憋尿的痛苦。
经阴道超声检查属于临床中新型的诊断措施之一,其在患者的阴道中插入超声探头开展检查,尽可能拉近探头和子宫内部组织之间的距离,以此获得更为清晰的超声影像,其不受腹部脂肪的干扰,对于早期非典型病灶可尽早发现,且患者接受检查的过程中无需憋尿。但是,经阴道超声检查可受阴道壁的束缚,相对而言其灵活性欠佳[5]。
本次研究中,经阴道联合经腹壁超声检查的疾病检出率明显较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壁超声检查高,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为宫外孕患者开展经阴道联合经腹壁超声检查,可以将疾病的检出率提升,其可将确切的依据提供给临床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