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岳杰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西 贵港 537100)
针对脑梗死缺血,在疾病发生后的几小时内确定病灶部位及范围并予以科学的治疗非常重要。针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近年来研究热点是对缺血半暗带进行诊断,具体诊断上多采取DWI及PWI技术进行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
脑缺血半暗带指的是脑部实质区存在缺血中心低灌注区,但缺血区域无可逆性的损害组织,该区域具备正常功能,血流量的流动使得区域的形态可以始终保持在合理的状态[1-4]。半暗带血流的流动使得该区域存在一定的修复能力,因此半暗带区域常可作为临床中判断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判断[5]。针对脑缺血半暗带,目前普遍认为其他正在于缺血性脑组织,具有可逆性与可变性,在有利的条件下可转化成正常灌注区,而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转化成脑梗死区[6]。
DWI属于一种新型的MR成像技术,该技术在常规MRI的T2W1基础上,增加可以对强度对等、方向相对的扩散敏感梯度,实际判定病变的时候,可利用平面后波成像这一技术对病变区域及病变的程度进行判定,然后借助图像显示组织间的扩散系数具T2对比度,这可表示组织水扩散能力[7-9]。
DWI用于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上,可超早期发现缺血病灶,主要是DWI可显示脑组织水分子布朗运动[10]。超急性期脑梗死水分子扩散受限,水分子扩散是因为在脑细胞发生缺血的时候,其代谢能力会受影响,细胞膜的滤过功能发生障碍,知识细胞内外离子平衡被打破,主要是细胞外的钠离子、水分子进到细胞内,这样引起水扩散受限情况;细胞内黏稠度增加时细胞碎片所致胞质流动减少[11]。在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后,初次脑缺血半暗带为脑细胞未坏死区域,行DWI诊断可借助表观扩散系数(ADC)定量分析区分病灶中心坏死区、正常脑组织及脑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发生梗死部位、病灶发小不同,在DWI影像上可显示为不规则区。
PWI是常用的评估脑梗死区血流灌注状况的首选,如灌注区异常反映脑缺血异常。实际应用的时候,采取静脉快速团注的方式将对比剂注入,因注入的对比剂带不成对电子,这样会对局部磁场造成干扰,让组织T2的信号缩短或减弱,表现出异常[12]。PWI的成像方式主要是借助超快速的MR扫描技术成像,这可以对注入的对比剂首过效应进行监测,根据获取的MR信号随时间的改变情况对缺血区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评价,反映兴趣区血流动力学指标。
针对超急性脑梗死,在发生血管狭窄或阻塞后,缺血区毛细血管灌注压(CPP)会降低,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当CPP持续下降会让血管扩张到达极限,因此MTY对缺血敏感性高[13-14]。对发生超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借助PWI诊断可充分评价脑血管血流状况,这为疾病治疗提供有利帮助[15]。
应用DWI可超早期发现缺血病灶,而应用PWI可评价缺血区灌注,将两种方法联合用于超急性期脑梗死理论上可确定脑缺血半暗带,在具体对疾病的诊断上,可以根据以下几点确定:第一,DWI影像中显示的异常区比PWI显示的异常区小,多数脑缺血患者发病后在2h左右表现出这一异常情况,异常情况类型常为较大血管阻塞、分支阻塞,提示DWI所显示的异常区包含梗死核心及脑缺血半暗带,并可提示DWI所显示的异常区域包含梗死核心,针对所检出的影像特征,积极的救治能减少脑梗死范围及区域[16]。第二,DWI同PWI用于超急性期脑梗死可显示相同大小的异常区域,该情况提示患者存在大面积的梗死找、侧支循环缺乏等明显的病变表现,且多为急性发病期,需及时做对症的处理。第三,DWI显示异常区域然而PWI未显示灌注缺损区,随访终点表现为脑梗死区域同DWI所显示的大小相一致,该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血管部分或完全再通所致[17]。第四,若DWI影像显示正常,PWI影像显示灌注区缺损,可判断此类患者存在过性脑缺血情况但是无脑梗死。针对这一情况,单纯采取DWI或PWI不匹配容积判定组织存活性缺乏敏感,而若能联合两种影像诊断方式,可将T2WI、DWI及PWI图像多参数分析及校准,之后应用聚类分析法综合形成组织特性图进行评价[18]。
综上所述,应用DWI联合PWI对超急性期脑卒中的诊断有重要帮助,其中DWI可反映脑细胞损伤病理状态,PWI可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两者联合可用于评估脑组织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这对疗效评价就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