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亮,李 薏,朱文潇,崔宏勋,郭马珑,曹向阳,杨 楠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ic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并发症,据估计每年新发OVCF 患者有140 万[1],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演化为Kummell's病[2]。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因此并发症颇多。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可快速强化损伤的椎体,极大缩减老年患者的卧床时间,缓解症状[3-4]。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其所引起的并发症亦不容小觑。为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使用明胶海绵预填充椎体,封堵椎体骨折裂隙,以避免骨水泥经骨折裂隙向外渗漏[5-10]。本研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相关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评估明胶海绵预填充椎体降低骨水泥渗漏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循证证据。
1.1.1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队列研究(cohort study,CS);②研究对象:行PVP 的椎体骨折患者,伴或不伴明胶海绵预注射;③干预措施:试验组于骨水泥灌注前预注射明胶海绵颗粒,对照组在骨水泥灌注前未行明胶海绵预注射;④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为骨水泥渗漏情况,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
1.1.2 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尸体标本实验。
以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T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为机检数据库,检索年限设定为2006.01—2019.07,按以下检索策略进行计算机检索,然后阅读命中文献的参考条目,避免遗漏重要研究文献。
中文检索词包括“明胶海绵”、“椎体成形”、“椎体强化”。英文检索词及具体检索策略以Pubmed为例。
按照PRISMA 流程图[11],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分别进行文献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最后进行交叉检查,意见不一致处移交第三方仲裁,设置通信作者为第三方仲裁人。
文献筛选时首先运用文献管理软件导入题录,剔除重复文献,浏览标题后排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文献。若标题所含信息不足以排除,则通过阅读摘要和全文予以明确。采用事先设计的资料提取表格进行记录。具体内容包括:①所纳入研究的文章标题、第一作者、出版时间以及刊发杂志等;②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及干预措施: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量、性别、年龄、干预方式、撤出与退出、随访等;③偏倚风险评价的相关要素:是否符合随机化原则、是否盲法、是否分配隐匿等;④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
由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分别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交叉检查。意见不一致处移交第三方仲裁。对队列研究采用NOS(Newcastle-Ottawa Scale)量表评估[12]。
采用R软件(x64 v3.5.2)对所纳入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Meta 分析。应用异质性检验,若P>0.10 或I2≤50%,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异质性,然后根据异质性产生的原因分析异质源,进行亚组分析;若依然无法消除异质性或P≤0.10、I2>50%时,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若异质性过大,无分析意义,则仅行描述性分析。若数据为计数资料,则以比率比(odds ratio,OR)为合并统计量;若数据为连续性变量资料,则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为合并统计量并给出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估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英文数据库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658篇,阅读参考文献追溯得到相关文献1篇,经过筛选、评估、核对,最后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有9项(图1),共717 例患者(830 椎),其中明胶海绵组358 例(419椎),对照组359例(411椎)。
表1 纳入研究的基线特征
图1 PRISMA检索流程图
纳入的9项研究中,8项来自国内,1项来自韩国[5];5 项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PCS)[5-7,10,13],4 项回顾性队列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RCS)[8-9,14-15]。在前瞻性研究的随机分配方面,4 项研究[5-6,10,13]仅提及“随机”字样,无法确定是否为真正的随机分配方法,1项研究[7]随机方法错误。在分配隐藏和盲法方面,未有研究提及。
2.4.1 骨水泥渗漏情况 所有研究[5-10,13-15]均报道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的情况。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较小(P=0.27,I2=19%),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明胶海绵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3,95%CI(0.23,0.48),P<0.05],见图2。
2.4.2 术后随访VAS评分
6项研究[7-8,10,13-15]报道术后随访VAS评分,共计418 例(472 椎)。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较小(P=0.57,I2=0%),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随访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5,95%C(I–0.22,0.11),P>0.05],见图3。
对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随访VAS评分进行敏感性分析,逐次剔除单个研究后的效应量合并结果未发生较大变化,提示敏感性较低,结果较为稳健,见图4,5。
图2 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森林图
图3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森林图
既往认为,PVP 治疗OVCF 可能会造成邻近椎体骨折等[1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VP并不能增加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17-18]。尽管如此,术后骨水泥渗漏带来的神经损伤、血管栓塞等并发症不容忽视。椎体周壁破损、穿刺造成的通道均可导致渗漏风险急剧升高,骨水泥黏度、混合时间、髓腔内空间和压力、穿刺位置等因素亦与骨水泥渗漏关系密切,但可控难度较高[19]。为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人们采取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等术式,借助球囊和网袋限制骨水泥的溢出,获得满意成效[20-21]。但手术成本相对较高,基层推广有一定难度。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对于减少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图4 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情况的敏感性分析
图5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的敏感性分析
为降低骨水泥渗漏率,2006 年Bhatia 等[22]首次提出在施行PVP 术前预注射明胶海绵,价格低廉,安全有效。随后Meng等[23]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证实,明胶海绵微粒有利于提高骨水泥黏度,可通过减弱骨水泥流动性、缩短骨水泥凝固时间来减少渗漏发生;陈智能等[7]、文豪[14]则指出,明胶海绵属于胶原蛋白,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吸收液体后迅速膨胀,待其体积总量较大或整块填充至椎体内后可起到机械屏障作用;Yeom 等[24]还认为,明胶海绵直接填充后与椎体内破损血管接触,可促进凝血,减少血管内骨水泥渗漏。本研究结果亦表明,PVP 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注射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本次纳入的研究中VAS 评分采集时间不同,其中王开明等[10]、张强等[15]分别为术后2 d 和3 d,韦涵渝等[13]为术后3 个月,其余仅描述为“术后”,时间跨度较大。Yang 等[25]回顾性分析131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OVCF 患者术后疼痛恢复不佳的主要原因有术前低骨密度、腰椎关节面损伤、多节段PVP、骨水泥注射体积欠佳、骨水泥弥散欠佳、椎体塌陷等。而本研究纳入的4 篇研究[7,10,14-15]统计了骨水泥推注量,发现是否预注射明胶海绵对骨水泥推注量无明显影响,推测这也是两组术后VAS 评分相似的原因之一;仅2篇研究[7,10]计算了骨水泥弥散系数,在明胶海绵是否利于骨水泥弥散方面持相反意见,且样本量均较小,说服力不足,后期需进一步研究。
共有3项研究[7,10,15]纳入椎体高度、Cobb角2项疗效指标,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恢复,后凸畸形获得一定程度的矫正,但预注射明胶海绵与否对椎体高度、Cobb 角未起到显著影响,明胶海绵预注射并不能提高椎体强化术的矫形能力。在脊柱功能恢复上,1 项研究[7]报告了JOA 评分,认为明胶海绵预注射对后期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而报告ODI评分的2项研究[13,15]则认为明胶海绵预注射对后期功能恢复有益。由此看来,明胶海绵预注射对患者功能恢复方面的影响尚不明确。目前明胶海绵与PVP 疗效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匮乏,现有研究之间偏倚较大,未来需要更多高循证等级的临床研究予以论证。
①纳入研究均为队列研究,缺乏高质量证据,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②病例基线数据及使用器械的品牌记录不完全,不能进行亚组分析;③纳入研究中预注射的明胶海绵大小差异较大(整块~1 mm3)[7,13],仅1 篇[14]明确阐述预注射的体积总量,明胶海绵的颗粒大小及注射总量可能是潜在的偏倚因素;④样本量较小,难以评估发表偏倚;⑤各项研究均未提及因明胶海绵预注射而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临床安全性缺乏相关证据支持。
本次Meta 分析表明,预注射明胶海绵具有更低的骨水泥渗漏率,在改善术后疼痛方面与传统PVP差异不大。目前仍缺乏明胶海绵不良反应的相关证据,同时,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本次Meta分析产生偏倚可能较大,未来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研究,为PVP骨水泥渗漏预防策略的选择提供高等级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