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苷肌肽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的影响

2019-02-25 12:52陈同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脑苷肌肽化酶

陈同

雷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200

颅脑损伤,特别是急性颅脑损伤,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损伤疾病,可通过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进而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的缺陷,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在极大程度上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2]。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建筑等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工事倒塌等频发,使得近年来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数量逐年攀升[3],而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研究以充分降低该病的致死率和死亡率一度成为国内外神经外科研究的重点[4]。既往临床对颅脑损伤的病情评价的经典方法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并结合影像学方法,但该法却对病情的发展动态预测能力有限,不利于病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随着当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基础研究证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作为一种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是对颅脑损伤进行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评估的重要指标[4,5]。脑苷肌肽作为一种由多种神经节苷脂组成的复方类制剂,因其具备神经修复与再生的功能而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损伤等相关疾病,但是关于其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60例急性颅脑患者以及2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探究脑苷肌肽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的影响,以期为急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急性颅脑患者共60例作为治疗组,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使用脑苷肌肽治疗)和B组(常规治疗组,不使用脑苷肌肽治疗)30例。并同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测量其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浓度,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将A、B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名患者以及20名志愿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项研究。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入院时间少于伤后6小时,入院前均行头颅CT确诊为颅脑损伤,GCS评为为6-8分,无脑病征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止血,脱水以及补液等常规治疗。排除标准:排除开放性颅脑损伤,单纯硬膜外血肿,受伤至入院时间大于24小时,既往有严重慢性疾病,以及年龄小于18岁,大于65岁的患者。

1.3 方法

1.3.1 药物用法与用量 B组常规治疗治疗组每日予以抗感染,止血,脱水以及补液等常规治疗。A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入院当天采集完第一次血后开始予以脑肌苷肽滴注用药(北京四环制药生产),每日10mL静脉滴注,每天用药一次,持续用药两周。

1.3.2 标本采集 (1)C组健康对照组采用体检时抽取的血样;(2)A、B两组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入院第6小时、第24小时、第48小时、第72小时以及第120小时分别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以检测血清中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浓度。

1.4 临床疗效判定 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评估采用如下指标:显效:病人一周内意识恢复至正常水平,精神状态良好;有效:病人一周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部分恢复;无效:临床症状较之前未有改变,甚至愈演愈烈。本研究所述总有效率为显效患者例数与有效患者例数占总例数的比值。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法则,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法则,若P<0.05,则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关于A组(脑苷肌肽治疗组)以及B组(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估

表1 对比A、B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来看,A组的显效率为45%,有效率为30%,其总有效率高达95%。而B组患者显效率为16.7%,有效率30%,其总有效率仅为46.7%,显著低于实验组(95%,P<0.05)(表1)。综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脑苷肌肽滴注治疗,对急性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表2 对比A、B两组血清中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Mean±SD)

2.2 关于A组(脑苷肌肽治疗组)以及B组(常规治疗组)血清中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浓度比较 从两组患者血清中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来看,A组在经脑苷肌肽治疗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显著降低,至第72小时后已接近C组水平(16.36±3.26),著低于 常规治疗组B组(P<0.05)(表2)。综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脑苷肌肽滴注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作为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因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而一度成为医疗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既往临床常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并结合影像学方法对急性颅脑损伤病情进行评价,但是该却对病情的发展动态预测能力有限,不利于病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随着当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基础研究证明,血清中特异性烯醇化酶颅脑外伤早期即可发生直接而明显的变化,该特征对尽早判断颅脑损伤的伤情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脑苷肌肽因为具有优良的神经修复功能而一直被视为治疗脑组织损伤的重要药物,但是该药物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选取60例急性颅脑患者以及2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评估脑苷肌肽治疗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的浓度变化,并将对应浓度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A组在经脑苷肌肽治疗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显著降低,至第72小时后已接近C组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B组(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脑苷肌肽能显著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浓度,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动态监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浓度有利于实现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评估,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脑苷肌肽化酶
肌肽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烯醇化酶在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肌肽在体外氧化反应中的作用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舒血宁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寄生虫烯醇化酶的研究进展
脑苷肌肽注射液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43例
胡黄连苷Ⅱ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
脑苷肌肽的临床应用进展
脑苷肌肽注射液的临床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