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静梅,李杰,孟小勤,王春霞
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重庆 40800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主要发生与患病新生儿和早产儿中,是一种获得性疾病,主要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肠黏膜损伤,进而引发结肠坏死、小肠坏死[1]。此病症病情发展迅速,主要症状有便血、腹胀等,严重损害了患儿身体健康。近些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显著增高,因此必须提高重视程度。本文以9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为例,详细分析了综合护理对患儿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8月之间收治的9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49例)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9例;胎龄33-40周,平均(37.06±0.39)周;原发病:新生儿败血症19例,窒息9例,新生儿肺炎21例。实验组(49例)中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26例;胎龄35-40周,平均(37.61±0.32)周;原发病:新生儿败血症20例,窒息10例,新生儿肺炎19例。所有患儿均存在腹胀、便血等临床症状,经临床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组间数据比较分析并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⑴情绪护理:患儿因为存在腹痛等临床症状,加上长期禁食,极易产生哭闹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可以在室内播放轻柔的音乐,或予以患儿非营养性吸吮,稳定其情绪,此外也要重视患儿家长的情绪干预,主动与其交流,提高其疾病认知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过程。⑵药物干预:部分药物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嘱用药,在患儿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反应,若发生异常及时处理。⑶饮食干预:在静脉供养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循序渐进恢复患儿饮食,通常先试喂浓度为5%的葡萄糖水,连续喂养2-3次后若患儿为发生呕吐、腹胀等反应,再予以母乳或微量配方奶喂养[2]。⑷感染预防:护理人员应集中进行护理操作,床边保护性隔离,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消毒洗手,各种器具也要定期消毒。
1.3 评价标准 比较并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满意度及护理优良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对比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护理优良率、家长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与参照组患儿比较,实验组患儿护理优良率、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具体数据如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优良率、家长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n/%)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分析 与参照组患儿住院时间(29.61±3.67)天比较,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17.80±5.15)天明显更短,P<0.05。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又被称为节段性肠炎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一种以小肠坏死性、出血性及广泛性炎症为特征的消化系统急症[3]。此病症临床表现有便血、腹泻、腹痛等,病情变化较快,起病迅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4]。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患儿预后,因此必须提高重视程度。综合护理是一种全面、详细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以从多个方面予以患者有效、科学的干预措施,本次研究中针对实验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显示,此组患儿的护理优良女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患儿住院时间有效缩短,进一步提示了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优良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