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香 马增军
1.河北省吴桥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吴桥061800;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600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Orf),以病羊口唇、鼻舌、四肢、乳房等部位出现丘疹,继而形成水疱、脓疱,溃疡破裂直至成为桑椹状厚痂为主要发病特征。近些年,随着吴桥县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羊传染性脓疱病时有发生与流行,给当地养羊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小觑。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CEV)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属于DNA 双链病毒,外观呈椭圆形、线团结构。CEV 耐干燥,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自然环境中能够存活数月;CEV 对热和碱性消毒剂较为敏感,病毒置于沸水中3 min 毒力即丧失;临床环境消除CEV 通常使用石灰乳、火碱溶液。
1)本病在我国各地的羊养殖产区广泛发生,甚至呈暴发性流行,主要危害绵羊和山羊,针对首次病发羊群,成年羊、幼龄羊均可染病;而常发区多见3~6月龄羔羊感染发病。
2)本病的传染源是带毒羊和患病羊。健康羊和患病羊直接接触是导致该病感染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饲草、用具、饮用水、受伤的黏膜或皮肤组织间接接触而感染疾病。羊群发病后,感染速度快,多呈群发,发病率高(75%~90%),致死率低(1%~25%),但本病存在继发感染时能够加大病死率(50%)。
3)本病常年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最为严重。引种不当、饲养管理不良、消毒不严格、粗饲料坚硬等易导致羊口腔黏膜损伤,为该病毒的传播提供条件。
羊传染性脓胞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3 d,临床症状有唇型、蹄型、外阴型3 种,偶尔也有2~3 种混合型发生。
在羊传染性脓胞病的3 种病型中最为常见的病型是唇型。该症状通常开始于羊的口角、上唇或者鼻镜,在这几个位置首先出现发散小红斑点,继而转变为丘疹和小结节,最终演变为水疱或脓疱。这种水疱或脓疱可分为良性或恶性2 种,良性脓疱表现为破溃后的疣状硬痂自然脱落,并最终恢复正常;恶性脓疱表现为破溃后无法恢复正常,并继发丘疹、结垢,且相互融合,出现大面积扩大和不断增厚,最终导致患病羊整个嘴唇肿大外翻,严重时病羊无法正常采食,身体逐渐衰弱。部分羊在患病时还会因伴有细菌感染或咽炎、肺炎而死亡。
蹄型病状常见于绵羊,多发病在绵羊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上。患病羊发病后,相应部位脓疱一旦破溃会形成溃疡,且继续感染还会发生化脓性坏死,导致病羊跛行或长期卧地,最终死亡。
通常很少见,有黏性和脓性阴道分泌物,在肿胀的阴唇及附近皮肤上有溃疡,乳房、乳头皮肤上发生脓疱、烂斑和痂垢。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即可初步诊断本病,进一步确诊本病可进行实验室检测,无菌采集病羊水疱皮和结痂皮作为病料,磷酸钠呈负染色,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病毒颗粒包膜呈椭圆丝状。也可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PCR 检测方法。此外,CEV 与口蹄疫病毒(FMDV)、羊痘病毒在临床症状上较为相似,加之本病容易继发坏死杆菌和化脓菌感染,因此需要加以鉴别诊断,以免造成误诊。
隔离患病羊,使用医用棉球将病羊口腔等部位的脓疱、破溃化脓创面、结痂清理干净,然后使用1%新洁尔灭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将创面清洗干净后,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或碘伏溶液,1 次/d,连用3 d,直到患病羊症状好转。同时选择使用马啉呱抗病毒药物,30 mg/kg,维生素C 注射液10 mL,5%葡萄糖生理注射液500 mL,混合后1 次静脉注射,1 次/d,连用5 d。预防继发感染可以选择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每只羊分别使用160 万国际单位和100 万国际单位,混合后静脉注射,2 次/d。
1)养殖户做好饲养管理工作,谨慎引种。引种前一定要做好引种地的流行病学调查,羊群到达养殖场后必须进行1 个月以上的隔离观察和严格检疫,并进行多次消毒免疫确保健康后才能混群养殖。
2)日常要注意做好羊舍清洁工作,对圈舍、各种饲具严格消毒,保障羊舍正常通风透光,温湿度适宜,对粗饲料进行精细化加工,及时将粗饲料中的杂质去除,积极推广秸秆青贮技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1]。同时还可以向饲料中添加适量食盐,减少羊异食癖行为,防止出现口腔黏膜损伤。
3)在本病常发区,可以在羔羊3日龄时于股内侧划线接种羊口疮弱毒疫苗,或采集患病羊的痂皮回归易感羊,自制活毒疫苗对未发病的羊进行尾根划线接种,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如何利用豆饼饲喂畜禽
生豆饼中含有抗胰蛋白酶、脲酶、血球凝集素、皂角苷等,养殖户如用生豆饼饲喂畜禽,不但容易造成畜禽出现腹泻等病症,还会导致豆饼中的营养物质无法被畜禽完全吸收。如对生豆饼进行加热熟化后,可以破坏生豆饼中的有害物质,因此养殖户用豆饼饲喂畜禽时,要先将豆饼进行蒸煮加热,待熟化后饲喂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