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冬丽(河南大学商学院)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是否准确及时是我国证券市场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公司的财务报告能反映出公司的财务状况等信息,人们能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公司情况,进而做出相应的判断。然而近年来,由于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等问题,在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有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大的经济周期的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开始变得屡见不鲜。2019年8月,证监会发布了《证监会对K药企等作出处罚及禁入告知》,通告了K药企存在着涉嫌虚增营业收入、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财务造假行为,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惩罚。K药企的被罚给其它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
对2018年K药企进行审计的是“广东某会计师事务所”。该会计师事务所也负责K药企2001年的IPO以及2001年至2018年共19年的审计业务。
广东某会计师事务所是由几个有限公司中的CPA共同设立的,做为总部设立在广东的具有证券资格,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此所在证券市场、债券市场融资成绩斐然,已然成为广东省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团队。
K药企在1997年成立,并与2001年迅速在上交所IPO上市。K药企是行业内率先把互联网和中医药全产业链结合在一起的企业。2001年3月到2018年10月,K药企通过发行股票,债权和贷款一共融资803.93亿元,其中股权融资163.48亿元,债权融资516.50亿元,贷款融资123.95亿元。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K药企逐渐成长为国内目前中医药的龙头企业。
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在官网通报了K药企的调查进展,确认K药企的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伴随着财务造假的坐实,K药企的股价急速下跌,市值从最高点1391亿元一路跌到2019年5月31日的208亿元。短短几日,市值蒸发1100多亿元。曾经的“白马股”瞬间变成了“黑天鹅”。调查结果公布的第二个交易日,K药企已然带上了ST的帽子,ST股价下跌4.92%,截止到5月31日,K药企已经连续9天一字板跌停,28万股东蒙受巨大损失。
2018年12月28日,K药企发出公告称自己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次年4月30日,K药企先于证监会发布了自查结果,更正2017财报信息如下:
首先,由于会计处理存在错误,造成公司应收账款少计6.41亿元、存货少计195.46亿元、在建工程少计6.31亿元、货币资金多计299.44亿元。
其次,公司在收入确认时存在错误,造成营业收入多计88.98亿元,营业成本多计76.62亿元;确认费用项目时存在错误导致销售费用少计4.97亿元,财务费用少计2.28亿元。
最后,公司在确认、支付采购款项、工程款项时发生错误,造成合并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多计102.99亿元
K药企的自查公告引起了市场的轩然大波,特别是高达300亿货币资金的调整使得各利益相关方对K药企所披露的信息产生严重的怀疑。随后,K药企董事长公开致歉,再次强调公司内部管理和财务制度等多方面的不足,对“会计差错”并未具体解释。显然,将多达14处“会计处理差错”解释成内部管理的不足是站不住脚的,K药企的股价从公告发布后迎来了连续的大跌。
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通报了对K药企为期五个月的案件调查结果,确定了K药企所披露的2016年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此时,K药企市值已从最高1381亿元缩水至206.91亿元,蒸发市值高达1175亿元,并存在持续缩水的趋势。
2019年8月16日,经证监会查实K药企2016至2018年财报中都存在虚假增加的货币资金,分别为225.8亿元、299.4亿元和361.9亿元。
至此,曾经的明星企业成了近几年最大的黑天鹅,三年累计虚增货币资金高达887亿元使得整个学界都为此哗然。证监会对K药企处以60万的罚款并责令其整改。
独立性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是失去独立性的审计,那么审计的意义将荡然无存,也会丧失资本市场最后“看门人”的职责。但是,从K药企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2001年K药企的IPO以及从2001年开始到2018年这19年间K药企财务报表审计的合作中介机构一直没变。19年没有更换审计的会计事务所,共收取K药企3235万元的审计费用。
在2017年之前,事务所对K药企出具的审计报告一直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即使2017年K药企发生了重大的会计差错,将近300亿元货币资金被错记,声称这件事情并没有被事务所发现,而这种巨额资金被错记丝毫没有被审计机构发现的概率是微乎其微。事务所依旧声称注册会计师实施了充分的审计程序,但仍然没有办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我们分析被错计的将近300亿的资金可以发现,存货被少记将近195亿元,而且这195亿元的百分之九十是因为库存商品被少记。在没有更正前2017年库存商品的价值是74.68亿元,更正之后的库存商品的价值是252.92亿元,更正后的价值是更正前价值的将近3.388倍。价值相差3倍多,那么同理库存商品的占地面积,数量,体积也应该远高于更正前的,但审计单位声称盘点库存商品时一点没有发现,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
审计单位对于被审单位的独立性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质疑,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审计单位要从被审计单位获得审计费来维持基本的运营生存,然后拿着这些审计费,去审计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错误的这样一个天然矛盾的存在。在我国当前的审计委托制度下,审计委托的决定权是属于股东大会的,虽然独立董事是可以有反对的意见,但最终决定权是属于股东大会。然而股东大会的表决很多时候是与董事会和管理层做出的决定是一致的。但是管理层是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者和提供者,被迫于业绩或者报酬亦或是其他方面的压力,也是最希望自己管理的公司的财务报表是漂亮的。所以,即使会计师事务所发现了财务报表的问题,也会受到管理层的百般阻挠,甚至以降低审计费用或者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理由来进行刁难。所以,综上可以发现在我国目前公司的治理环境下,管理层真正掌握了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利,而管理层自己出审计费请会计师事务所查自己编制的财务报表与自己经营管理的漏洞,这本身就是一个甲方与乙方的矛盾。如果这个天然的矛盾现象不解决,那么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将永远难以保障。
要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就要解决被审计单位委托审计机构来审计自己财务报表这个天然的矛盾,改变审计的委托模式。
一种办法是,我们可以找资本市场的监督者—证监会,来作为管理层和审计单位中间的“第三者”。具体操作的方法是,每年上市实体可以根据往年的审计费用然后再结合每年的营业收入定一个大概的百分比,然后把审计费提前交给证监会。当然,上市实体不仅可以选择营业收入作为审计费用的指标,也可以选择净资产,净利润,费用等等作为审计费用的一个衡量指标。这样,证监会拿着上市实体提前缴纳的审计费来对事务所进行招标,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凭借实力公平竞争,最后选出最终审计上市实体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用也是多退少补,下一个年度进行费用的最终结算。这样,会计师事务所就不是服务于被审单位的管理层,而是服务于证监会,这样审计委托模式中的天然矛盾就可以得到解决,那么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另一种办法是,请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每年被审单位也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前向保险公司缴纳审计费,而保险公司也是以审计质量为标准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招标,审计费也是多退少补。保险公司可以收取中介费用,但是也要承担如果此上市实体审计失败的话,保险公司要对资本市场众多中小股东的损失进行赔偿的风险。比如此次K药企的财务造假在一定程度上是广东中正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不够所致,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当然要接受应有的惩罚,但上市实体委托的保险公司也要对K药企28万的中小股民进行赔偿。这样,保险公司面临这巨大的赔偿风险,就会非常谨慎的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而会计师事务所是服务于保险公司的,审计过程中也不会因被审计单位用降低审计费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理由来进行为难以及不配合,从而趋从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协助舞弊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