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

2019-02-25 01:00曹慧萍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1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管磁共振

曹慧萍,赵 润(通讯作者)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放射科 上海 2018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至2019年收治的疑似患有肝外胆管结石的50名患者,按照随机与平均方式,对他们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名,以此进行对比研究。这两个小组次均应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技术。不过,相关人员需要对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的影像学管理模式。观察组: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对照组:应用传统影像学管理模式。

组内成员的具体资料如下,观察组:男性12名,女性13名,年龄26~69岁,平均,51.34±10.71岁;结石位置:肝总管以上6名,胆总管中下段,12名,胆总管末端5名,其他部位,2名;结实直径:小于等于0.5厘米,11名,在0.6厘米与1厘米之间,10名,1厘米以上,4名。在这25例患者之中,8名患者存在该疾病伴有的症状,然而,经医院检查之后并没有发现病灶之处;有9名患者因腹部气体的存在,导致影像资料相对模糊;5名患者胆道内密度存在差异;3名患者因先天因素或者后天因素,影响了影像资料的准确性。对照组:男性11名,女性14名,年龄27~70岁,平均51.72±10.93岁;结石位置:肝总管以上4名,胆总管中下段,12名,胆总管末端 6名,其他部位,3名;结实直径:小于等于0.5厘米,12名,在0.6厘米与1厘米之间,11名,1厘米以上,2名。在这25例患者之中,13名患者存在该疾病伴有的症状,然而,经医院检查之后并没有发现病灶之处;有6名患者因腹部气体的存在,导致影像资料相对模糊;3名患者胆道内密度存在差异;3名患者因先天因素或者后天因素,影响了影像资料的准确性。这些被选取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的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标准。第一,患者的腹部出现过疼痛感;第二,经过超声、CT 检查之后,医生判断他们疑似患有该种疾病;皮肤、巩膜出现异常;肝部出现问题;曾经患过胆管炎或者胆源性胰腺炎疾病(符合其中之一即可)。经过分析以上资料得知,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得出科学对比实验结果。

1.2 方法

观察组: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的基础之上采用PACS-RIS系统管理模式检查患者身体。对照组: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的基础之上应用传统影像学管理模式。

1.3 统计学分析

主要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对比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影像学管理模式质量控制的比较

通过对比两个小组在以下项目中的数据分析,分析两种影像学管理模式的质量。对照组(25名,应用传统的影像学管理模式):受检者信息不全或不一致,1(4%),图像出现伪影、体位不佳,2(8%),诊断符合率,23(92%),检查报告合格率,24(96%),异常受检者随访率,15(60%)。观察组(25名,应用PACS-RIS影像学管理模式):受检者信息不全或不一致,0(0%)图像出现伪影、体位不佳,0(0%)诊断符合率,25(100%)检查报告合格率,24(100%)异常受检者随访率,23(9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以上五项当中每一项的χ2、P分别为:χ2=4.021,P=0.041;χ2=6.152,P=0.012;χ2=5.326,P=0.016;χ2=5.124,P=0.023;χ2=46.531,P=0.000;由以上数据得知,观察组应用的影像学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转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疾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种影像学管理模式对不同部位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结果

两组被检查患者的在不同患病部位上的诊断数据如下。观察组:肝总管以上6名,确诊6名,确诊率100%;胆总管中下段12名,确诊12名,确诊率100%;胆总管末端 5名,确诊4名,确诊率80%;其他部位2名,确诊2名,确诊率100%。对照组:肝总管以上4名,确诊3名,确诊率75%;胆总管中下段12名,确诊12名,确诊率100%;胆总管末端6名,确诊4名,确诊率66.7%;其他部位3名,确诊3名,确诊率100%。(χ2=4.985,P=0.0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得知,观察组的整体确诊率大于对照组。因此,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实际应用价值更高。

2.3 两种影像学管理模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诊断对不同大小结石的确诊率

观察组:小于等于0.5厘米,11名,确诊10名,确诊率90.91%;在0.6厘米与1厘米之间,10名,确诊10名,确诊率100%1厘米以上,4名,确诊4名,确诊率100%。对照组:小于等于0.5厘米,12名,确诊110名,确诊率83.33%;在0.6厘米与1厘米之间,11名,确诊11名,确诊率100%1厘米以上,1名,确诊1名,确诊率100%。(χ2=4.031,P=0.04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结实直径的确诊率得知,观察组的确诊方式优于对照组。

2.4 两种影像学管理模式患者出片所需时间以及诊断成本的比较

观察组:出片所需时间:20.56±10.61分钟;诊断成本:68.42±11.36元。对照组:出片所需时间:60.46±30.75分钟;诊断成本:124.43±12.21元。两组的t、P值如下,出片所需时间:t=12.426,P=0.000;诊断成本:t=31.595,P=0.000。根据数据得知,观察组的出片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成本费用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肝胆管结石又被称之为“肝内胆管结石”,常与肝外胆管结石合并存在。以往,医院多应用超声、CT等方法,确定病患部位。然而,这种传统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患者身体容易造成伤害;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在医疗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愈加成熟。因此,医院有必要在引进该项技术基础之上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提高诊断质量。本文对比分析了传统影像学管理模式与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诊断模式的效果得知,观察组的诊断方式优于对照组。因此,医院需要主动把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运用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病症之上,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以此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管磁共振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