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贾玉奎
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标志,高质量发展正在掀起我国经济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命。中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博大精深而又平易近人,有人说“高质量发展是个筐,什么也可以往里装”。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讲话、论述、文章、研究报告不可胜数。笔者通过学习,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一些梳理。
高质量发展的提出,起始于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于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可以理解,“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这三句话,既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特征。
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和现阶段中国的发展需要,提出的一个全新发展理念,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为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 坚实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在于: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三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在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看”。一是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二是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三是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四是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五是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个概括既准确、鲜明,又简捷、生动。
深入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有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四个关键词。
一是更高质量,要义是推动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大不大”转向“强不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但经济大个头也有突出的成长烦恼:受资源环境约束,粗放型、低效率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伴随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问题十分突出;基础科学研究短板显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亟须改变。只有破除经济发展瓶颈制约,持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生产更多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二是更有效率,要义是以更少要素投入取得更大产出效益,集中表现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在同样数量规模的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下,由科技进步、资源优化配置等引致的额外经济增长率,它既能直观地体现科技进步贡献和资源配置效率、衡量发展质量,又提供了提高发展质量的基本路径。这就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当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强大引擎。应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是更加公平,要义是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全面共享发展成果。在经济发展新时代,更加公平的发展集中体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为了人民,就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有效社会治理、良好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和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四是更可持续,要义是永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既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又具有源源不竭的动力。要有效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合理控制空间开发强度,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将各类开发活动严格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要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实现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厚植创新动力;要尊重自然规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切入点,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厚植绿色动力;要围绕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全面扩大开放,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厚植改革动力。
从四个关键词的要义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不少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从经济系统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解读。
从静态的经济学分层视角看,高质量发展涵盖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微观层面的高质量是指高端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包括一流的企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产品性能和创新能力;中观层面的高质量是指较好的产业经济效益,包括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化的产业布局、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宏观层面的高质量是指良好的国民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平稳增长,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从动态的经济循环视角看,高质量发展涵盖了供给、需求、配置、投入产出、社会分配和经济循环等环节。高质量的供给意味着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高质量的需求意味着消费者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有着更为多样化和高端化的消费需求; 高质量配置意味着市场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产业间的优化配置; 高质量投入产出意味着更高生产效率的集约式发展; 高质量社会分配意味着社会分配环节更注重公平公正,减少贫富差距;高质量经济循环意味着供给与需求、虚拟与实体,国内与国外的良好互动。
从整体上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应该紧密结合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和实践维度。从理论维度来看,高质量发展是发展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创新;从价值维度来看,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更全面的价值取向;从实践维度来看,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总之,高质量发展博大精深,需要从理论上不断探索,从价值上持续拓展,在实践中深刻推进,从而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