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刘 春
金秋10月,在甘肃省山丹县祁连山牧草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的燕麦草种植基地,大型农机正在进行搂草、打包、运输等作业。忙碌的农机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丰收的景象。
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这早已是熟悉的场景,自合作社2011年成立后不久,这片种植基地就逐渐变成了农机具的天地。在一次次现代化农机作业的轰鸣中,基地迎来一个又一个丰收季。
合作社位于山丹县大马营镇马营村,主要为成员和其他种植户提供农机作业,以及优质牧草良种繁育、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如今,合作社有成员49户(带资入股9户,其余为土地入股),流转土地5000多亩,年农机作业面积达8万多亩。
合作社成立之初,打破了一般农机专业合作社“带机入社”的模式,而是引入“带资入社,统一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成员既是股东又是机手,成员的工资根据日常的作业量发放,年底按入股多少分红。在管理方式上由成员共同制定合作社章程、盈余分配办法、农机作业管理制度等,使合作社向着专业化作业、规范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理事长肖生鹏解释说,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土地等各种资源,也需要资金,带资入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合作社的资金问题。
提供机械化服务是合作社的优势。合作社成立后,除了为本地农户提供“订单式”“托管式”服务,还利用河西地区苜蓿草种植收割的时间差,组织大型农机具到张掖、酒泉等地开展作业,联合山丹县其他农机合作社的牧草机械组成作业队,赴安徽、宁夏等地开展跨区作业,增加收入。
甘肃省山丹县祁连山牧草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燕麦草
机械化服务无疑是合作社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效益呢?随着奶牛养殖业不断发展,对优质牧草的需求不断增加。燕麦草作为一年生优质禾本科牧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种植前景广阔。山丹县马场地区独有的气候及地理环境,十分适合燕麦草的生长。如果合作社流转一些土地,实行机械化生产,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个优势。同时,实行土地连片耕种管收,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整体效率,降低油耗和部件损毁;此外,合作社流转了土地,有了稳定的作业来源,也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合作社在成立的当年,就从山丹县马场地区流转了大量的土地,在这些土地上种植燕麦草。同时,合作社在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奖代补等政策支持下,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先后购置了一批大型牧草机械,提升燕麦草种植、收获的机械化、专业化水平,很快就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服务,为打造产业“一条龙”的燕麦草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模化种植和收获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效益。随着合作社收益的增加,周边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燕麦草种植的产业链中,当地燕麦草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凭借着规模优势和优良的品质,合作社生产的燕麦草不仅为本地畜牧业提供了饲草,还受到其他地区奶牛饲养大户的认可和青睐,同时引起了国内一些大型牧草企业的关注。从2014年开始,合作社陆续引进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富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三宝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入驻山丹马场,共同打造优质燕麦草基地。依托这种模式,合作社持续扩大燕麦草种植面积,着重提升燕麦草质量,燕麦草的品质达到了特级标准。
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不仅在山丹县建立了稳固的种植存储基地,而且与现代牧业、伊利集团和富源牧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由此,合作社形成了“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肖生鹏说,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既有高标准的种植基地,又有市场,让合作社的发展没有后顾之忧。目前,合作社种植的燕麦草已经成为伊利集团和现代牧业的首选饲草。
在专心发展的同时,合作社发现,燕麦的品种及品质有逐年退化的迹象,为了改善山丹马场燕麦品种的品质,在燕麦品种上创新成了合作社关注的新问题。
合作社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研究院紧密协作,在位奇镇马寨村流转土地3000多亩,引进了适合当地条件的13个优良燕麦品种进行繁育,包括陇燕1号、2号、3号,以及国外几种优良燕麦品种,经过试验示范后进行推广,得到了广大种植户的认可。
2015年,合作社在山丹马场及山丹县内各乡镇流转经营的土地上,全部种植自己培育的优质燕麦;2017年,合作社种植(不包括带地入社成员)燕麦4000多亩。
在培育种植的过程中,合作社技术人员感到越来越明显的问题,即山丹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多是从国外引进,进口的种子价格贵,对于当地土壤的适应性也不明确,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增加了生产风险。因此,合作社开始重视培育推广属于自己的燕麦品种,但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肖生鹏表示,以后合作社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引进专门人才进行研发。
在市场经济时代,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2018年开始,合作社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计划投入600万元开发燕麦新产品。按照计划,将建成年产1000吨的燕麦籽脱壳加工车间(燕麦米和燕麦片的原料加工),预计带动种植燕麦面积6000亩;建设年产2万吨燕麦草裹包青贮加工车间,带动种植燕麦面积1万亩;此外,合作社还会投入资金建设标准化机库棚、维修车间及道路。
肖生鹏说,虽然面临着资金不足等难题,但合作社从各方面努力,相继解决了面临的问题,目前项目基本上建设完成,相信不久就会看到成果。
同时,根据农业部关于《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0年)》精神,合作社还联合当地18户养殖大户,计划在大马营镇申请兴建年出栏5000头肉牛的综合养殖项目。肖生鹏表示,合作社这样做的目的,是以先进的机械化推动种养循环,实现以牧草种植带动养殖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