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北京翼翕体育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2)
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为了保证学龄前儿童有良好的生长发育,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有效的体质训练。通过对济南市学龄前儿童的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济南市学龄前儿童肌肉力量欠缺,韧带柔韧性不足,动作笨拙,平衡性、灵敏性及协调能力较差,还常出现前庭耳蜗神经晕,肥胖、超重与营养不良存在严重两极分化,近视率不断上升。儿童的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等呈现下降趋势,存在明显生长发育不良的情况,这也是我国学龄前儿童近年来比较常见的体质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济南市学龄前儿童进行体质干预训练,并分析体质干预训练的效果,以期为幼儿园和家长开展学龄前儿童体质训练提供指导。
济南市学龄前儿童体质训练效果。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1.2.2 实验法抽取济南市某幼儿园没有生理缺陷、具有一定体育运动能力、独立完成动作并自愿参与的3~6岁儿童68人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4名(男童17名,女童17名),对照组34名(男童17名,女童17名)。本实验主要采用干预训练法,对实验组的幼儿进行每周2次(每次1h,每周周三上午和周五下午)为期3个月的干预训练,对照组幼儿开展常规教育活动。实验组通过对幼儿的速度平衡性、柔韧性、灵敏性、耐力及力量进行干预训练。第1个月主要对平衡、速度、灵敏及柔韧性等进行干预训练。平衡性训练第1周和第2周主要采取走直线的练习,要求正向和后退走2次。第3周和第4周采取走平衡木的练习,第4周增加一定的障碍练习。速度和灵敏性训练第1周到第4周分别采取20m跑步接力、追逐跑、抢圈游戏及万花筒练习。柔韧素质训练每周进行10min的柔弱练习。第2个月加入相应核心力量及下肢力量训练。灵敏度训练第1周到第4周分别采取双脚跳绳梯、一字步走绳梯、绳梯开合跳动作练习。速度训练第1周到第4周主要进行跨障碍跑、跑圈及绳梯动作练习。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训练第1周到第4周主要进行仰卧举腿及“小鸡叨米”的活动。柔韧性训练每周5min。第3个月进行灵敏和速度素质的训练。第1周和第2周进行T形接力跑练习。第3周采取折返跑练习。第4周采取绕标志桶跑练习。下肢力量的训练主要采取下蹲跳起摸高练习。核心力量和协调性的训练主要采取四肢爬行和前滚翻练习。
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 》规定的体质测定项目,形态指标测量身高、体重,素质指标测量10 m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机能指标测量肺活量。采用国家体委指定测试器材,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 》要求的测量方法进行测试。
1.2.3 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在干预训练前,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体质各项体质质指标进行测量并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
表1 干预训练3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体质指标比较(x±s)
表1显示,实验组儿童经过3个月干预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身体形态 (身高、体重) 差异不显著性(P值均>0.05)。这主要是由于学龄前儿童身高主要受遗传、睡眠及精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体质训练对其影响作用不大。通过将实验组儿童体重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男女儿童体重增加,而对照组中的男生体重增加而女生体重下降。这主要是体质训练对儿童身体的脂肪含量是进行消耗的,从而增加了儿童的瘦体重,在身体形态相同的情况下,瘦体重增加比例相对较高。对身高、体重的实验中,排除遗传因素对儿童身体形态发育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体质训练对女生形态的影响相对比较显著。这说明了体质训练对平时较少运动儿童的身体形态具有更大的影响。
身体素质主要是指人体运动中具有的力量、速度、平衡性、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素质。通过干预训练后,10m折返跑、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及走平衡木都有显著的提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P值均<0.05)差异。这表明体质干预训练对学龄前儿童的速度(10 m折返跑)、灵敏(双脚连续跳)、力量(立定跳远、网球掷远)、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及平衡性(走平衡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0m跑步接力、追逐跑、抢圈游戏、折返跑及万花筒等的干预训练有效提升了儿童速度素质,爬行动作的干预训练有效提升儿童腰腹力量、上肢力量及协调性,柔韧性的干预训练提升身体柔韧性和肌肉放松能力。研究发现,对照组学龄前儿童柔韧性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虽然学龄前儿童柔韧性提升比较快,但不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应体质训练,柔韧性将下降。
实验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身体机能并没有显著型差异(P值均>0.05),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身体机能差异非常显著(P值均<0.01)。机能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而对体质训练后的实验组及对照组儿童的身体机能进行测试,在没进行体质干预训练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身体机能都比较差。体质干预训练后,实验组儿童心肺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这表明体质干预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学龄前儿童的肺功能。
结果表明,干预训练对儿童身体形态 (身高、体重) 的影响不明显,而对儿童的平衡性、速度、力量、灵敏及柔韧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体质是指在遗传及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上的综合相对稳定的特征。学龄前儿童体质提高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受遗产、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家庭情况等4个方面影响。在遗传因素方面,如果父母身高高、体重重,子女身高高、体重重的概率就大,因此,对于好的遗传因素要有效促进,不好的遗传因素要合理规避。一般环境污染程度严重地区的学龄前儿童体质发育差于环境没有污染地区儿童,农村和城市的学龄前儿童体质也存在很大差异性。生活方式是指学龄前儿童的饮食习惯、生活的作息、运动锻炼情况以及睡眠的质量等,在学龄前儿童阶段需要给予充足的营养,但要避免学龄前儿童出现营养过剩情况,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保证睡眠时间和一定量的运动,使学龄前儿童身体组织得到良好的休息、恢复和提高。家庭的经济情况以及家庭的教养方式,会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产生大的影响,导致其出现体质问题状况。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主要受遗传、睡眠以及精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体质训练对其影响作用不大。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与后天的锻炼有密切关系,合理有效的干预训练会促使其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体质干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要大力宣传开展儿童体质训练的重要性,设计符合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特点,训练难度适宜和有一定趣味性训练项目,使儿童积极参与训练,以达到有效促进儿童体质良好发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