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2019-02-24 07:08张旭
民主与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智能

张旭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驱动技术、经济和社会在一个新的层次上达到平衡。这种变动和新的平衡如果是有序的,则社会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若无序,就会引发动荡。因此发展的同时,要加强治理。

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首次提出以来,人工智能发展几起几落。2016年谷歌公司AlphaGo战胜人类顶级围棋高手李世石,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以深度学习为特征的新阶段。人工智能走出象牙塔,在智能推理、图像识别等多方面能力超越人类,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需要高度关注。

一、技术影响社会的方式

技术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也渗透进入社会肌体,推动社会变革。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更有其独特性。

1.推动形成不同的技术社会形态

技术是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依据。工业革命将机器引入生产过程,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颠覆了农业社会的生产关系;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在技术变革的影响下,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乃至人本身,都在发生变化。

2.技术变革引起社会重构和震荡

技术变革引起技术、经济和社会关系不断变化,是社会矛盾多发期。英国工业革命初期,传统纺织工砸坏纺织机就是这种矛盾的写照。这既说明对于新技术有认识的过程,新的生产关系有形成的过程,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新技术的出现使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损。这种不平衡和震荡并不是坏事,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要通过主动调整减轻给个体带来的痛苦和给社会带来的风险。

3.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具有独特性

以往历次技术变革,都是用机器延伸了人的躯体,而人工智能不同,它还能替代人的智能,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因此,这一轮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变革,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二、人工智能对社会影响的主要方面

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但不局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工智能与就业

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融合,产生了智能安防、自动驾驶、智能音箱等新的产品和应用,不断产生新的工作岗位。但同时,人工智能提高了自动化的水平,也将消灭一些岗位,或降低一些岗位的价值。可以说,人工智能进入哪些行业,哪些行业就存在就业结构重新调整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目前进入的领域主要是一些技能水平低、重复操作性高的行业,例如制造、物流等,人工智能的替代有可能增加失业,降低工资,从而减少低端产业劳动者的收入,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同时,与以往不同,这次因为人工智能失去的还有可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岗位,比如法律、会计、翻译等行业的初级工作。要预测什么岗位难以被替代很难,但一些人类最内在的特质是人工智能很难模仿的,比如爱心、创造力、好奇

心等。

2.人工智能与社会公平

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是包容式的,它不能成为少数精英、少数企业牟利的工具,而应该给大多数人带来福祉,要促进社会公平而不是扩大社会差距。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对于人工智能接受的差异很大。就像信息时代产生了数字鸿沟一样,在智能时代,也会产生智能鸿沟,拉大不同人群的差距,出现“落伍者”。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有效应对。

其中,老年人如何适应人工智能应用,避免与社会脱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高,人工智能应该成为其助手而不是障碍,让老年人更体面、更高质量地生活。

另外,不同人群对人工智能技术接受程度的不同,也反过来会影响在数据获取上的差异,使得部分人群被忽视,形成事实上的数据歧视和算法歧视,这需要在法规标准等方面纠偏。

3.人工智能与个人隐私

通过摄像头、网络、手机等渠道收集的来自真实场景的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科研的基础条件。对个人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使用,实际上是个人将数据权力让渡给了使用者,并通过这种让渡,实现个人的便利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同时,也带来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各个国家地区对此掌握的尺度不同。欧洲最为严格,去年颁布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美国一些城市出于保护隐私的原因,对数据获取进行了限制,比如,美国旧金山市立法禁止警察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但保护过度,意味着加大创新的成本和难度。李开复在谈到 GDPR时表示“隐私保护走向极端,价值创造也会停下来”,关键是平衡好保护和使用、公开和隐私的界限,制定清晰的规则,加强数据安全,建立可信任的人工智能系统。

4.人工智能与社会关系

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是智能工具与人的关系的延续和发展。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从儿时开始,交流的主要对象不再是父母、老师、朋友,而是手机等数字同伴。但人与手机的关系,还是人与物的关系。人工智能不同,它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对话沟通,甚至可以被赋予人的体貌特征。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不能简单等同于人与物的关系了。

如果说沙特授予机器人Sophia公民身份更多是一种象征,但在日本,人工智能伴侣却有可能真正走进人类社会。未来随智能助手、情感陪护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可能会深刻影响人际关系、家庭理念和道德观念。这种趋势需要长期关注。

5.人工智能与人类理性

基辛格在2018年和2019年发表在《大西洋月刊》的两篇文章,提出对人类理性未来发展的担忧。随着人工智能的能力越來越强,并且因为存在着“黑箱”,人类无法理解人工智能的思考过程,这样,是否会使得人类更多地把思考交给机器?基辛格的担忧看起来似乎是杞人忧天,但一些端倪初露,应该引起警示。

在一些专项领域,相对于人工智能,人表现得越来越笨拙。例如,下围棋,人类棋手多年的研究成果,可能一招之间,就被人工智能击溃,棋手们还愿意殚精竭虑思考创新的招法吗?文艺复兴以来,人类主要采用观察实验、理论推演和仿真模拟等方式开展科学研究,人是研究的主体。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方法成为新的科研范式,人工智能成为主角,人类并不清楚研究结论形成中的因果关系,这种情况下,人类还能长久地保持好奇心潜心研究吗?基辛格2018年文章名为《理性的终结》,就是担忧人工智能是否会终结人在15世纪通过文艺复兴获得的超越了宗教的理性思维。未来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这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总之,每一次技术变革,都驱动技术、经济和社会在一个新的层次上达到平衡。这种变动和新的平衡如果是有序的,则社会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若无序,就会引发动荡。因此发展的同时,要加强治理。

三、关注社会影响,建立有温度的智能社会

发展生产力是为了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是如此。技术不应是冰冷的,而应该充满人文关怀,这样才能让技术向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进化,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社会才是温暖的。这既是科学家的良知,也应该是所有相关者的共同愿景。就像爱因斯坦在1932年说过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奋斗上的主要目标……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为此,政府、立法机构及各行各业需要建立起一系列符合国情、伦理的法律、规则、标准,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尽可能扫平障碍。

1.理性对待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众说纷纭,加上好莱坞电影,比如《终结者》《我,机器人》等的渲染,出现了类似人工智能统治人类等很多耸人听闻的说法。也许这可以作为一种基于幻想的对未来的警示,但不能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人工智能是人的物化,人工智能产生自主意识控制人类的可能性,要远远小于一小部分人借其所控制的智能对其他人群进行控制的可能性。

理性对待人工智能就是在发展和治理之中保持平衡。要顺应而不是阻碍技术的发展,要用发展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同时,关注解决人工智能对就业、个人隐私、社会伦理等的影响,及时通过政策措施干预调整。

2.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创业

解决就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堵不如疏。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势,要投入其中,推进创新创业,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技术路线多变的特点,必须发挥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政府主要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生态和环境,让创新创业便利化。

3.深化人工智能治理

在发展的同时,同步开展治理,而治理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很多国家发布了人工智能治理准则。我国相关机构也在今年6月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提出包括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和敏捷治理等原则。深化人工智能治理,就要在此基础上,制定标准规范,形成行业自律,守好法律底线。同时,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治理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技术,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也是日新月异,迫切需要提高能力,加强政策储备,留足发展空间,做到及时响应。

4.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和培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工智能教育培训需要未雨绸缪。特别是目前伴随着人工智能成长的一代人,他们所面对的是人和机器混搭的世界,如何在这个世界里健康成长,需要从小抓起。

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未来很多工作会被智能机器取代,但又会不断出现新的发展空间,能否抓住,不在于一个人有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有快速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同时,还要强调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科交叉非常重要。人工智能是影响各个方面的使能技术,要培养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工程、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交叉的人才。

5.開展对社会影响的研究

信息社会是从工业社会发展而来的,未来的智能社会也将来自于信息社会,并且继承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的一些特质。不同的社会既有区分,又有延续。对于人工智能影响下这种社会变革规律的研究,既是崭新的研究领域,也能为各国、各级政府的治理提供借鉴。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重要的社会实验。100年前,美国的霍桑实验研究了工业社会对人的影响,作者就此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对于人的认识,实现了从“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欧洲很早就开始无条件基本收入实验,研究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就业冲击和社会福利问题。它的假设是有一天人类不以劳动为第一需要了,将何去何从?人工智能,特别是未来强人工智能的发展,给这样的假设带来了可能性。从长远看,也许终有一天,并不需要大多数人参与工作,生产交由少数人和机器完成,其余的人就有了大量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描述的“自由人联合体”将有可能实现,这是“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我国已经确定了2035年和2050年的奋斗目标。智能社会有可能是这两个目标重要的背景色。人工智能一方面将给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但另一方面,更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智能社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

责任编辑:王卓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人类智能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2019:人工智能
智能烹饪机
人工智能与就业
超智能插秧机
谁变成了人类?
数读人工智能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