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白梅,吴郁青,陈国辉,杨若菡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固定资产是维持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正常开展农业科研服务,承担起农业科研公益服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是衡量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建设发展程度的重要物质条件。伴随国家对“三农”领域的政策扶持,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资金也在逐年增加,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规范与科学管理是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第68号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做出了明确定义,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使用年限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价在1 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表现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等。作为承担农业科学研究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有品种多、规格全、精度高、专业性强的特点[1]。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财务部门资产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清查管理及具体到行政、科研部门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以课题负责制为具体组织形式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专业设备的购买、使用、管理主要集中在课题内部,各课题组依据课题项目计划购买的科研仪器设备,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项目资金执行及固定资产增量,不注重固定资产存量盘活及潜力挖掘的现象[1]。当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主要围绕在购置、使用、清查盘点、报废等日常管理环节,还未形成全面的固定资产分析评估系统,导致课题之间存在科研仪器设备的重复购买、部分仪器设备使用率低下、由财政资金负担购置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管理环节缺失等现象。
伴随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程的不断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也不断趋于规范,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与实物资产管理核算两账不符问题也逐渐凸显。问题主要集中凸显在年终固定资产年报编报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额间的差异,财务核算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相互独立运行不相容等问题,为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账账相符”要求,两账不符的清查核对环节还停留在主要依靠人工的阶段。品种繁多、数量巨大的信息核对工作不但加重了资产管理人员工作强度,调账行为的随意性更会引起数据误差,人为加重账账不符现象。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以农业科学研究为主营业务,由于行业特殊性,在购置办公设备,主要集中在电脑等设备购买过程中,存在政府采购最高限价而部分高配置设备设施无法购买现象存在。当前固定资产报废还停留在纸质、书面报废的阶段。《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损、报废等资产处置需要评估鉴定、鉴证,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专业技术部门对其进行评估、专项审计或技术鉴定,评估、专项审计、鉴定报告书须按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核准或备案。关于经过报废程序之后的固定资产如何合理处置缺乏可实操性的指导,存在因报废单位难以找到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专业技术部门,或专业技术部门对报废资产可以进行评估但评估价格远远高于报废资产余值,单位财政预算经费中无报废资产评估处置经费等原因造成报废资产闲置、随意存放、丢失等现象发生,加剧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当前固定资产购置、管理、使用职能的分离,使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购买把关、计提折旧、实物清查与盘点、组织报废等日常性管理工作占据了主要地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发挥的服务功能大于管理功能,在以研究所为具体组织单位的农业科研院所中,普遍缺乏课题组之上单位层面关于固定资产购置、使用、调配的统一规划与分析研究,导致以课题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仪器设备重复购买,部分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率低,固定资产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目前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采用财务资产核算系统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2套独立系统共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进行资产日常管理,资产年报编报,有效提高了整体资产管理水平,推动了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2]。但由于2套系统应用时间的差异及系统间的不兼容性,加之财务人员与固定资产管理员间对于政策解读、固定资产入账方式缺乏沟通协调造成两方账户不一致等历史或人为因素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
政府采购是行政事业单位新增固定资产的一项重要途径,为严格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购买及使用,政府采购目录对采购商品类型及价格都做了细致明确的规定。这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同时也制约着因特殊工作需要而购置特殊仪器设备等实际诉求的表达。
累计折旧已计提完成、确实损坏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资产评估、回收处置环节的缺失导致报废资产合理流出环节受阻。
(1)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为保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应注重固定资产投入与产出效益核算,科研仪器设备购买支出,科研仪器设备购置使用绩效应在项目绩效考核中同步进行。
(2)强化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全局性统筹规划,规范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同时盘活固定资产存量。在研究所的层面设立公共实验室平台,统筹以课题负责制为主要部门单元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管理、使用,使单位内部科研仪器设备配置趋于合理规范,提升仪器设备使用效率,避免浪费现象发生。
(3)转化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目前对于固定资产的被动式管理理念,使固定资产管理成为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具体使用部门的3方联动。加强财务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除设置固定资产专职管理人员之外,确定固定资产具体使用部门及固定资产管理员,并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年度部门考核。
(1)严格预算执行,从上至下增强部门预算管理意识,超前谋划年度工作,将农业科研业务发展体现在预算编制、执行中,充分发挥预算的事前控制和统筹集约作用[3]。
(2)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同步统筹推进,统一财务管理系统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信息标准化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固定资产清查活动,确保2套管理系统实现固定资产管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
(1)注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需求调研分析,在统一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政府采购标准、目录的同时,增设特殊设备购置申请通道。
(2)规范固定资产处置流程,通过信息公开明确具有资质的报废资产评估、受理处置公司名单,确保固定资产流出通道的通畅。
(3)完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相结合[3]。顺应规定额度下科研仪器设备自行购买趋势,配套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固定资产从预算、计划、采购、验收、使用、管理、报废、退出环节各流程关键点都能责任到人,分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