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人才培养下药理学教学的思考

2019-02-24 10:54张晓燕沈祥春张恩景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4期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模式课堂

张晓燕, 沈祥春, , 梁 妍, 李 莉, 张恩景, 周 威

(1.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3.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药学部, 湖北 武汉 430060)

药理学是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 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是新药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为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药理学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等为基础, 越来越依赖如基因工程等前沿知识, 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综合性学科[1]。药理学课程中涵盖大量知识点和多学科融合内容, 且药名众多, 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 而药理学是医学生和药学生的主干课程,着眼药理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高校教师也应与时俱进, 摸索探寻收效更好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推动教学改革, 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建设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本文就当前药理学教学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药理学教学改进的建设措施:从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高校药理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研”结合以及药理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药理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以期提高本科生药理学教学质量。

1 药理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 辅以使用PPT投影播放结合适当板书,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系统化, 教师讲解一气呵成, 但不够灵活, 容易流于“填鸭”式教学, 学生的主动性缺乏,学习兴趣不浓, 能力提高不够。学生即使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获取了知识, 依然在课下容易忘记课堂上所学。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面对各类新型的教学模式, 摸索整合一套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模式和方法尤为重要。

我校开设的药理学课程面向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生物技术和食品安全等各个专业的学生, 而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都有所差异。特别是非医学专业学生, 由于他们欠缺生理学、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知识而造成药理学学习的困难程度增加。

本校的药理学课程教学覆盖专业多, 课时量大, 教师教学任务重, 教师在承担长期的教学任务中缺乏临床经验。药理学课本为经典教学教材, 以经典药物介绍为多, 有些药物在临床上已少用, 甚至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导致课本与临床实际有所脱节, 学生容易学习兴趣不高。

2 药理学教学改进的建设措施

2.1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笔者认为, 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摸索合理实际的符合地方院校特色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重点。面对科技飞速发展和国际化的新形势,高校教师需要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 本文以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融合进行阐述。

(1)常见的教学模式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提出的, 这种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 通过学生为主体进行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2-4]。PBL教学法可启发学生的医学思维能力、着眼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种教学法在我国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均已开展, 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CBL(Case-basedLearning, CBL)教学法在20世纪初已经用于医学教育领域, 以临床实际病例作为引导, 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5]。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加深掌握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 了解在实际中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与临床实际贴合紧密,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探索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渴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将以教师为主体转换为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课前学习, 课上与教师讨论和解决问题[6]。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刷新了我们对课堂形式的固有认知, 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 通过思考和讨论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

中国大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是开放的公共网络课程平台, 学生可以进入网站进行自主学习, 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线上聆听国内知名院校教授的课程讲解, 增进对知识的掌握, 同时也拓宽眼界, 对课堂学习是有益的补充。微课(micro-lecture)是在短时间内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制作的多媒体技术视频, 能帮助学生预习或温习以及加深理解一些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同时可补充课堂上未讲解的内容, 在课堂外让学生自由观看, 提高学习效果[7]。药理学课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的讲解都可以进行录制播放, 比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应用的区别,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作用的比较, 凝血过程及抗凝药的作用靶点, 各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等, 学生可以自主观看,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且知识点集中、针对性强、短小精悍, 学生观看意愿较强, 但由于播放时长受限,系统性有所欠缺。

(2)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融合

单纯药理学理论的讲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 而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融入实际的案例或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新闻, 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思考, 通过班级团队合作去解决问题, 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又锻炼了科学思维, 同时增加了团队协作精神, 利于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积极推进智慧教室建设, 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摸索如何合理分配课前、课内和课后的时间和学习内容, 如何更加高效且有的放矢地展开讨论, 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探求合理实际的符合地方特色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是我们正在开展的工作。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整合意味着考核方式也要随之灵活, 不是一考定分。我们需从多方面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包括课堂表现、平时的调研、测验和自主学习等多方面情况,实验成绩也不仅仅根据实验报告的分数来评定。以此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动手能力, 更加客观公平地评定学生成绩, 鉴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反思教学方式。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在教学前先了解所授课班级的专业背景,学过的课程和今后的职业方向, 进行教学预测, 据此调整授课内容和重难点,不同专业的教案设计体现出其专业特色,做到“一专业一教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跟进学情分析。对于医、药、护理专业的学生, 更加注重基础的夯实;对于非医、药、护理专业的学生, 更加侧重应用性和趣味性。在运用混合式教学法时,结合双语教学, 既让学生学有所得, 又不增添学生的负担, 教学风格不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 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 让教学有“温度”。

2.2 高校药理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夯实自身专业基础

由于药理学学科和临床工作息息相关, 药理学教师可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 在不同科室轮转学习,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和药师开设讲座, 熟悉临床用药。多渠道了解新药信息、临床诊断及用药原则, 搜集患者案例、处方和不良反应事件, 建立教学资源库, 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和成员间的协作, 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 加强自身科研实力, 让科研促进教学。

(2)提高英语水平, 加强双语教学

新时代的医学人才应当有开阔的视野和较强国际交流的能力, 了解世界科技前沿, 阅读专业英文文献, 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与国际接轨, 加强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我们在考试试卷中设置英文名词解释等题型来引起学生对药理学英语学习的重视。尝试在每章节的学习中, 将一些重要的专业术语和药名中英文对照以表格形式列出, 讲述药物命名背后的故事, 增加学生的兴趣。在案例教学中,穿插重要专业英文名词, 让每一位学生学习翻译一段与所学药物相关的英文文献或书籍, 并将其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3)掌握信息技术, 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让教师不再只是手握一只粉笔, 环绕三尺讲台。新兴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药理学教师更应坚持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目前, 无线网络已经覆盖本校各个教室,教室里可以应用“雨课堂”进行授课, 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登录就能实时参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全程, 与教师互动, 通过手机预习教师提前发布的教学相关内容, 签到, 讨论和测验等。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QQ、微信和APP都可以成为师生互动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工具, 而对于信息时代成长的大学生, 他们对此喜闻乐见。手机不是教师反感和担忧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物件, 而是能够促进教学, 增进师生互动, 增进“教”“学”互促的强有力工具。比如教师在讲授“镇静催眠药”前, 让学生了解与睡眠等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在讲授“利尿药”这一章前, 让学生提前温习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可以提出自己的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点评, 课后可以在线交流, 发布心得体会, 教师可以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参与度, 利于教学改进, 更好地推动教学进程。

2.3 “教”“研”结合

药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理论由大量的实验结果支撑, 科研推动着药理学学科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药理学学科发展乃至医药学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药理学教学中, 我们对一些经典实验和药物发现过程会特别强调,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文献讲解, 给学生介绍相关科研前沿进展。让学生在课后进入图书馆查找文献, 自己确定选题并撰写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论文。笔者尝试让班级学生分组, 每个组学生分工合作, 扮演“医生”或“病人”的角色, 或者负责主题设计, 围绕某个主题或药物进行“医院药房”情景表演或汇报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 学生的兴趣也明显高涨。我们也开展有开放性实验, 欢迎学生进入实验室, 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 创造实验室的创新氛围,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课题讨论。本科实验教学学时有限, 且多为验证性实验, 开放实验室可扩展学生的思路, 让热爱科研的学生了解到科研工作内容和实验室规范。科研意愿强烈的学生还可以进入学校基础医学院科研平台, 到药学院科研中心和各个不同实验室了解药物开发不同阶段的研究。

2.4 药理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药理学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8]。药理学虽然是专业课程, 但其中仍然蕴含了深厚的信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 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艰苦奋斗和执着敬业的精神,让学生了解与药理学研究有关的诺贝尔奖的获得, 知晓青蒿素, 麻黄素的药理作用,吗啡镇痛作用部位的发现等各类药物发展史。在理论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 增加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心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 结语

综上所述, 药理学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药理学教师摸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符合本校特色和学生学情的教学模式。利用新兴的教学法, 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 加强师生互动, 合理分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讨论时间, 实现在课前:学生进行专题预习, 查阅相关资料;课内:讨论, 积极思考;课后:补充和扩展, 通过慕课微课等方式自由学习,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增强能力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是当今教育的实践者和先行者。教师需要不断调整与更新授课内容,关注科研前沿和学生的思想动态, 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与时俱进, 全面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新时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体现以“学生为主, 教师引导”的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
药理学教学模式课堂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甜蜜的烘焙课堂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艺术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