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

2019-02-24 12:22
好家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班客人区域

文 董 圆

围绕课程游戏化的宗旨,我认为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来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其中,游戏是最主要的活动。而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直接经验,小班的区域活动大多以角色游戏为主,所以教师“支持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尤为重要。

一、创设良好环境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一)区域活动场地规划合理、动静互补

幼儿区域活动的场地有不同的布局和规划,每个区域活动的作用都不相同。如果规划合理有效、动静互补,则有利于游戏的健康开展,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小班幼儿认知水平不高,我选择了角色游戏作为区域活动的主要内容。而我们班的区域活动场地分布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和午睡室。

旧布局图

后来考虑到娃娃家A、B 和洗衣店C 空间过于狭小,布局不合理,经过多次调整和尝试,我们进行了布局调整,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大大提高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二)多种质地材料的投放

新布局图

材料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小班幼儿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发展水平有限,致使他们在游戏时经常会受到材料自身功能的制约。因此,在游戏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获取丰富的经验。

1.游戏材料“真实化”

例如,我们用木架作为冰激凌店和小兔餐厅的柜台,上面可以放置物品。而在木架周围,采用暖色调布料,上面用KT板作门面。我们用创意泥来做冰激凌球,颜色搭配更符合幼儿的特点,用泡沫纸做馄饨、面条等小吃,这样能使幼儿感到游戏的真实和生活化,激发他们自主性游戏的乐趣。在“娃娃家”,碗、锅、菜刀、娃娃、沐浴露等,都是和实物差不多但比例相对较小的玩具,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真实感更强。

2.充分利用废旧材料

对于每个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我们都力求真实,如果园里缺乏材料或物品,我们就鼓励家长提供类似的物品,这样既环保又能共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例如,“娃娃家”里缺了一些小衣服,幼儿就可以将家里多余的小衣服带过来给“娃娃家”的宝宝穿。

3.可操作性材料的合理利用

区域活动是为了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多提供可操作性材料,让幼儿动手又动脑,体验其中的乐趣。例如,我们在“菜场”除了有卖菜环节,还增加了捉虫环节,我们用毛根制作了很多“毛毛虫”,卖菜的幼儿在无聊时可以去菜地里捉虫。果然,增加这个环节后,幼儿兴趣大增,想去“菜场”工作的人可多了!

(三)教师可充分发挥标志的暗示作用

由于小班幼儿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对实物的认识大都局限于直接经验,这时,应充分发挥标志的暗示作用,通过各种符号、标记、示意图、照片等直观形象的元素,来激发、引导和规范幼儿的游戏行为。例如,在“停车场”这个区域,如果没有停车标记“P”,那么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随意停车,从而导致其他区域的幼儿受到干扰,影响整个游戏的进程。我们在“停车场”贴上标记“P”,幼儿就明白要把车停好才能去其他区域活动,使整个游戏环境显得整齐而有秩序。又如,幼儿不熟悉理发的具体步骤,我们就事先用照相机拍下幼儿理发的步骤图片,将它们挂在“理发店”里,幼儿在游戏时就可以按照图片上的步骤来进行操作。

二、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来源于他们的直接经验,还有的来源于他们的模仿。教师想要提高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认知、情感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就要去充实幼儿的直接经验,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去理解事物。

(一)通过教师示范,增加幼儿的经验

如果在某个区域活动中新增某个幼儿不熟悉的环节,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活动前先示范下这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步骤,以此来增加幼儿的经验。例如,刚创设“理发店”这个区域时,幼儿对于如何正确理发还不太熟悉,教师可以先给幼儿示范讲解理发的过程,讲完后再让幼儿开始区域活动,这样无论是这次进“理发店”工作的幼儿,还是下次去“理发店”工作的幼儿,都获得了相关的经验。

(二)充分利用家长的优势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园合作关系,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以增加幼儿的经验。例如,某班明天要在“洗衣房”增加晾衣服这个环节,显然幼儿对于如何晾衣服还不熟悉。这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学学如何晾衣服,第二天,让幼儿将晾衣服的过程展示给全体幼儿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仅和幼儿有了很好的亲子互动,而且也为幼儿的游戏增加了经验。

三、介入区域活动的策略

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幼儿在游戏时由于缺乏经验,会很难将游戏进行下去;幼儿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不知所措,缺乏目标;幼儿争抢材料而发生冲突……这时,作为支持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就可以介入,运用支持性策略。

(一)现代多媒体的灵活运用

现如今,大多数幼儿园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直观形象的图像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指导,比空头讲解更有效果。

例如,我们班通常会用相机对个别幼儿的行为进行拍摄和记录。通过这种动态直观的记录,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有一次,老师发现一个“小客人”去“娃娃家”做客,他不敲门就直接进入主人家,临走时还把门狠狠地摔了下。老师将这个过程都拍摄了下来,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并让其他幼儿对此行为作出判断,并指出哪里不对,应该怎么做等,以后幼儿在游戏时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所以,多媒体的灵活使用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游戏。

(二)多种角色的灵活转换

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一般充当着支持者、帮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当幼儿自主、顺利地进行游戏时,教师就可以充当旁观者的角色,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与此相反时,教师就可以更换其他角色融进游戏,对幼儿进行指导或必要的干预。

例如,在“娃娃家”,教师可以扮演小客人,去主人家做客,在做客的过程中,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又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严重违反规则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

(三)教师介入游戏时的语言技巧

教师在具体参与幼儿活动的过程中,主要运用语言和行为来进行指导,当运用语言来进行指导时,主要就幼儿的情况进行“发问”“提示”“鼓励”与“赞扬”。下面是教师在不同游戏中介入游戏的例子,以此说明语言技巧在指导游戏中的重要性。

1.随机谈话——“娃娃家”

某老师以“客人”的角色介入游戏。客人:“你好,爸爸!”爸爸:“你好,欢迎来做客!”客人:“爸爸在做什么呀?”爸爸:“额,在做面条。”客人:“我也想学做面条,教教我好吗?”爸爸:“恩,面条很好做,把这个(长纸)撕成这样(纸条)就行了”!客人:“这么简单呀,那这个是做什么的啊?(指旁边的细毛线)”爸爸:“这个呀?恩,用剪刀剪下就是圆面条了。”客人:“你真行,会做方的,还会做圆的,那你为什么做面条呢?”爸爸:“(想了一会儿)给宝宝吃!”客人:“哦,宝宝喜欢吃面条!”爸爸:“(又想了一会儿)不对,今天是宝宝生日。”老师走开后,“爸爸”对“妈妈”说:“我们给宝宝过生日吧!”可以看出,该老师和幼儿都很开心地结束了这个过程,教师也以随机的谈话方式进入该游戏,并了解了幼儿的游戏发展状况,在与幼儿谈话中起到了启发的效果。而这种谈话方式要建立在幼儿对游戏情节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以达到指导目的。

2.启发式语言——“冰激凌店”

某老师看到“冰激凌店”生意没有以前好了,几个扮演服务员的幼儿在那里干等顾客上门。这时,老师就上前对他们说:“哎呀,没客人怎么办,我们要不要想想办法啊?”服务员点点头,但又想不出办法。这时,老师就低下来对服务员说:“那我们去买东西时服务员会说什么呢?我们试试她们的办法,看看行不行!”服务员按照老师的建议,开始对外宣传:“卖冰激凌喽,买一送一!”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他们更加积极了,还派出一个人去上门送货。老师适当的建议会使游戏情节更加自然和顺利地发展。

总而言之,围绕课程游戏化的宗旨,要使小班区域活动开展得顺利,能激起幼儿兴趣,并使其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与教师的支持性策略有很重要的关系。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自主、快乐、创造地游戏。

猜你喜欢
小班客人区域
小客人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分割区域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做一个好客人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被蛇咬的客人
不常见的客人
区域发展篇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