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公司服务农产品产业客户模式研究

2019-02-23 02:13魏倩雨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业保险期货

魏倩雨

摘要:文章从期货公司的农产品产业客户的内涵和特征出发,介绍并分析了期货公司服务农产品产业客户现有模式,然后提出了期货公司服务农产品产业客户的理想模式——“农业保险+期货+信贷+农业补贴”并进行了实证,以期更好的指导期货公司开展期现结合业务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关键词:农产品产业客户;期现结合;“农业保险+期货”

一、期货公司农产品产业客户的内涵与特征

随着现代技术的革新和经营理念的改变,农产品产业由最早的初级产品拓展为多次加工、多次增值的优质高效农产品,使得原本仅局限于农业产业环节的传统农业变为集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销售商和农业技术、农产品运输等相关服务商为一体,产供销各个环节有机连接、拓展、延伸的新型模式,改变了传统农业产业链相互割裂、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的局面。

现在期货公司所服务的产业客户范围包括已上市期货品种相关产业链、具有投资和规避通货膨胀需求的产业客户和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现金流充沛的产业客户以及上市公司股东战略投资者等。中国期货公司的农产品产业客户由于农产品的特性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以棉花、白糖、玉米、小麦、早籼稻为代表的一般农产品产业链;另一类为以豆类、棕榈油和菜籽油为代表的油脂油料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期货公司服务农产品产业客户模式

(一)“银丰”模式

“银丰”模式是湖北省银丰棉花有限公司在期货公司协助下利用期货市场创造出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棉农+订单农业+期货”模式。“银丰”模式的主体是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和期货公司,特点是以棉花合作社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棉花生产的规模化,同时解决了棉花需求企业和农户的供需匹配问题,保证了原材料的“质”与“量”;在期货公司的协助下,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将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转移给期货市场的投机者,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共赢。

(二)“奥星”模式

湖北老河口奥星粮油工业公司是处于菜籽油产业链中游的一个民营龙头企业,在菜籽油期货上市后,奥星粮油工业公司经过两年的实践形成了“现货抵押贸易+期货套保+升贴水点价”的“奥星”模式,通过现货抵押贸易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降低了经营成本;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了市场风险;通过升贴水点价销售,稳定了与下游企业的关系,保证了产品的销售。

(三)“庆发”模式

“庆发”模式是安徽庆发集团在订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土地流转+期货”模式,即庆发集团向农民租赁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并在期货公司协助下于期货市场中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范围。

三、期货公司服务农产品产业客户的理想模式——“农业保险+期货+信贷+农业补贴”

订单农业是一种先找市场后生产的新型产销模式,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由于农产品具有特殊性,生产受天气影响较大,一旦出现极端恶劣的气候现象如台风、洪水等巨灾,将造成农产品的减产甚至绝产,容易引起违约行为,引入保险能完全的规避农户的风险。农户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很难对农产品价格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处于定价劣势。引入期货公司,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确定合理的订单价格,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将风险部分分散给期货市场的投资者。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农业保险+期货+信贷+农业补贴”模式(如图1所示)。和一般订单农业一样农户与涉农企业签订收购订单,利用期货市场定价功能确定收购价格。这个价格也可用来指导农户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约。期货公司根据涉农企业收购订单协助其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为避免保证金风险,涉农企业、期货公司和银行三方签订协议。银行审核涉农企业的资质,根据实际仓单和企业经营状况提供资金贷款。在发放贷款后,银行对于涉农企业的经营状况、库存情况、现金流情况等进行监督,同时通过期货公司对涉农企业在期货市场的持仓量、资金流向进行监管。期货公司利用其专业性帮助涉农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一旦套期保值期间期货价格上升幅度较大,保证金超过涉农企业的承担范围,涉农企业使用从银行获取的专项信贷资金进行保证金的补充,避免被强制平仓。在期货交割后涉农企业利用货款及时偿还银行贷款。在农户履行收购订单后,涉农企业根据市场价格对农户进行二次返利,这不仅提高农户的履约率,也增加了农户的收益。期货公司收集分析订单农业参与农户所在地的信息,对于自然风险高发地区农户帮助其联系保险公司购买农业保险。一旦有巨灾发生,农户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的补偿,农户将一部分补偿作为收购订单违约款偿还给涉农企业,降低了农户和涉农企业因巨灾受到的损失。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产品,并将风险转移给期货公司。政府统筹协调和制定农业补贴政策,一是对农户的保险费给予补贴,二是针对重大政策及不可抗力发生时给予相关机构的一次性补贴。

“农业保险+期货+信贷+农业补贴”模式以政府、农户、涉农企业、期货公司、银行、保险公司为主体,幫助农户和涉农企业规避了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降低了经营生产成本,保证了套期保值的顺利进行,降低了保证金风险和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有利于保障农户和涉农企业利益,同时降低政府财政支出;是期货公司开展期现结合业务,金融机构实现业务创新性合作服务实体企业的具体体现。

四、“农业保险+期货+信贷+农业补贴”模式实证

订单农业模式中,收购企业和农户之间根据往年经验和已知信息对未来的价格进行确定,合约到期时无论市场价格的高低,都按当时确定的价格进行销售和购买。这种模式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未来的收购价格是否有效性的问题,由于农户和收购企业一般处于分割的市场,信息不能有效汇集存在信息不对称,可能会造成确定的未来价格失效。二是违约风险,当未来市场价过高或者过低时,农户或收购企业也能选择违约,交付违约金,然后在市场交易获取较高利益。

“农业保险+期货+信贷+农业补贴”模式中,期货市场的出现解决了订单农业存在的问题,期货公司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帮助收购企业确定合理的订单价格,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将风险部分分散给期货市场的投资者,实现农户和收购企业的共赢。因此“农业保险+期货+信贷+农业补贴”模式实现关键在于农产品期货有效定价和套期保值的有效性。“信贷”引入在加强金融机构之间合作的同时一方面解决了涉农企业资金问题,套期保值的保证金有保障;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而银行为农产品产业客户提供基于仓单质押的信用贷款服务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成熟,在此就不再对信贷进行可行性验证。

综上所述,“农业保险+期货+信贷+农业补贴”模式实证在于订单价格的有效性和通过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论证。选取了8种农产品期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效应函数分析发现,在订单价格有效性方面,白砂糖、菜籽油、棕榈油效率最高,而强麦和大豆效率较低,豆粕、棉花和玉米效率居中;通过对基差分析发现,在风险管理方面,利于套期保值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白砂糖、棕榈油、豆粕、菜籽油、大豆、玉米、棉花、强麦。由于篇幅有限,具体实证结果请向作者索取。

五、总结

期货公司服务农产品产业客户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期货市场发展、争夺商品国际定价权的需要,也是期货公司“从量变到质的提升”的需要。

本文提出“农业保险+期货+信贷+农业补贴”模式并进行了实证,以期指导期货公司开展期现结合业务创新。期货公司要针对不同品种不同产业链主体的农产品产业客户采取个性化的服务,促进衍生品工具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1]吕栋.大金融视角下订单农业的融资模式设计[J].金融与经济,2014(06).

[2]黄运成,李刚.期货公司向现代金融服务企业转型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4(05).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

猜你喜欢
农业保险期货
莆田市农业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
政策性农业保险供给评价及影响因素
农业保险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业保险正外部性的经济法激励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