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保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从成长过程来看,年轻干部一般都要经历培育、锻炼、成熟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心态都不同。所以组织上在培养年轻干部时,必须坚持因人而异,实施针对性、差异化培养。
年轻机关干部的培养重在“育苗”。這一阶段的年轻干部刚入机关不久,大多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但往往涉世不深,不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甚至有一些自我优越感。对这部分群体,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统筹用好各类培训资源,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促使他们增强党性修养、牢记宗旨意识、端正从政理念。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学习业务,让他们尽快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建立年轻干部传帮带制度,由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结对年轻干部,及时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疏导、纠正,促进尽快成长成才。
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重在“助长”。这一阶段的年轻干部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成为各自单位业务骨干。他们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普遍较强,但往往工作站位不高,缺乏领导经验和担当精神。要把他们作为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既学业务知识,也学政治理论,还要了解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实用技术等其他方面知识。要有计划地推动后备干部多岗位交流锻炼,让他们多一些“应接不暇”“濒临极限”的体验,多一点“热锅上蚂蚁”的经历,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坚持一年一考察、一年一推荐、一年一调整,适时将群众不认可、德才表现一般的干部淘汰出去,真正做到挖掘一批、掌握一批、储备一批,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
年轻领导干部的培养重在“催熟”。这一阶段的年轻干部经过层层选拔,已经走上领导岗位、各方面比较成熟。他们工作能力出众,逐步得到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但距离真正成熟还有差距,尤其碰到困难、遭受挫折、面对矛盾时,容易自怨自艾,顶不住压力。人须在事上磨。要把他们放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让他们直接面对困难,独自处理矛盾和问题,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而且能够提高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去锻炼,利用关键岗位的全局性、重要性、特殊性,使他们在“急、难、险、苦”的环境中摔打锤炼,不断提高宏观决策和统揽全局的能力,真正成为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栋梁之材。
(作者系中共盐城市大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任编辑:金浩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