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飞雪 徐鸿成 孙胜然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营口 115000)
(一)手语教材对手语翻译专业教学的重要性。首先从手语翻译专业教育教学的外部环境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自2010年底,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达8502万人,其中聋人250.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4.16%。由于我国手语翻译员的培养以及针对手语翻译的研究均开始较晚,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才将“手语翻译员”列为一个新职业。据统计,2008年至2011年,中州大学、南京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营口职业技术学院3所学校共招收510名手语翻译专业学生。[1]这样的人才培养比例和速度与2000 多万聋人融入社会的需要相比,现有手语翻译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聋人手语翻译服务和聋人教育的需要。由此可见,手语翻译专业需要进一步扩大发展,手语学科在理论探索、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革新、师资培训等许多方面都面临着大量的工作。尤其是手语教材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手语教学发展的“瓶颈”。现迫切需要一套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手语教材以满足普通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特殊师范院校、普通师范院校、高职高专等各类学校以及社会人员手语学习的需要。
其次,从手语翻译专业发展的内部条件看,手语教材建设是手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资源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工作。但就目前现有的状况来看,自高校开设手语翻译专业以来,一直没有统一、规范的手语教材出版。尽管《中国手语》和《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为学习手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是学生学习手语的重要参考书。但这两本词典性质的工具书仅仅能够为师生查阅手语词汇提供方便,还不能满足学生系统学习手语,形成手语翻译能力的需要,无法成为手语教学的教科书。目前,教材的缺乏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已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手语教材在手语翻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教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学生学习知识、获取技能主要通过教材来完成。尤其是在大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独立阅读教材自学新知识。教材能帮助学生更充分地掌握教师所教的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2]手语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利用手的动作、手指指式身体姿态及面部表情的变化作为表达声音或意义的手段,并实施语言交流的符号系统。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与健听人所使用的有声语言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学习手语如同重新学习一门外语,他们无法在生活中自学,只能通过书本主要是教材来学习。因此,手语教材对学生学习手语来讲意义更加重大。
(三)手语教材建设对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一方面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他们也是新知识的先行学习者。他们首先要从教材及参考资料中寻求更专业、更优秀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然后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手语翻译专业起步比较晚,专业的师资很少,为了不影响教学,聘请了许多其他相近专业的教师参与教学与研究工作[3]。因此,手语翻译专业教师更需要专业性强的高质量手语教材来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只有进一步加强手语翻译专业的教材建设,才能为手语翻译专业的发展提供更专业、更科学的知识理论。
(一)教材编写依据陈旧、质量不高。
1.手语教材编写的依据陈旧,不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办法、学分设计等教学素材五花八门,层次也参差不齐,有的院校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等教学素材仍依据1986年出版的《中等师范学校手语大纲》;有的院校参考相关专业的教学素材闭门造车。随着社会进步,学校层次的提高,手语专业的发展,原有的手语中素材,已经严重影响手语教学研究,制约着手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2.手语教材质量不高,已经严重制约手语翻译专业的发展。我国开设手语翻译专业的院校无法统一的教材,各校使用自选或自行编写的教材。目前可作手语教材的著作很少,而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些教材以手势汉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教材脱离聋人文化学习手语,使得学习者无法理解掌握聋人手语,无法与聋人进行深入的交流;有些教材虽然以聋人手语作为主要内容设计,但不是专为手语翻译专业设计的,因此存在着或内容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不利于大量积累和巩固手势语词汇;或编写时间久远不适合新形势下的手语翻译教学需要。
(二)《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的正式出版要求必须更新旧有的手语教材。《中国手语》由聋人教育工作者和少部分聋人以为了帮助聋人学习汉语服务为主导思想,编写过程中,围绕着汉语词汇的意思设计手势动作,并要求与汉语音节一一对应,大量使用手指字母参与手势语表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手语书中设计出的许多手势语与生活中聋人实际使用的手势差别很大,聋人不愿意接受这些手势,健听人学习手语后看不懂聋人手语,使手语的研究与推广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2011年国家通用手语方案研究被国家语委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列为国家语言研究的重大项目,组委会以各地有代表性的聋人为主体建立通用手语研究小组,以当今聋人正在使用手语为研究对象,从手语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入手,从满足聋人社会生活、文化学习、劳动就业等方面交往的基本需要为出发点收集、整理,并通过反复讨论从中筛选出作为全国使用的通用手语动作形成通用手语。因此,《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中收入的8000个左右的手势语词,不仅是《中国手语》收入词汇数量的增加,更多的是研究原则和方法的改变,所以词汇变更达90%以上。[4]
编写手语教材主要依据的手语词典性质的工具书《中国手语》。如今《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替代《中国手语》承担手语词典的使命,这意味着旧有的手语教材已经不适合新形势的发展,不能满足手语翻译员的培养需要,原有的手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都已成为历史,手语教材都需要依据《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进行重新修订。
(一)新教材设计的原则。
1.培养手语能力的原则。手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手语教学培养学生获得手语能力,即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手语从事聋校教育教学工作,从事手语翻译工作。所谓的手语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运用手语进行教学和翻译。二是能够看懂聋人打出的手语,理解聋人所要表达的语意。因此,在教材设计中,应把培养手语能力放在教材建设的首要位置。
2.直观教学的原则。手语是视觉语言。手语教材的编写应重视直观性教学内容的设计。汉语手势语教材应从手势直观和图形直观入手设计。聋人手语教材应从情景直观、表情直观、身体姿势直观入手,借助多媒体以及手语实训实验室帮助学生观察调控自己手势动作,既要作到手形准确,又要做到理解词语意思后的神似。
3.学习聋人文化的原则。手语是聋人文化的核心内容,了解聋人文化,可能使学生减少因聋健文化差异而带来的沟通障碍。手语教材设计所包的含聋人文化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聋人手语发展历史,了解手语形成发展过程,学习聋人教育史,了解聋人心理特点、行为习惯,了解聋人表达方式和习惯,对手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5]
(二)新教材内容设计。
1.新教材编写顺序。新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从日常生活用语入手,到抽象的教学用语,从汉语手势语到聋人手语进行编排,具体的顺序是第一册日常用语词语、第二册教学用语词语、第三册手势汉语对话练习、第四册聋人手语情景练习。
2.新教材内容设计说明。
(1)手势语词是进一步学习手语的基础。手语教学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手语表达体系。包括汉语手势语表达体系和聋人手语语言表达体系。无论是汉语手势语还是聋人手语的学习都需要手势语词作为学习的基础。手势语词掌握的多寡、熟练程度如何等直接影响进一步构建手语语言系统的质量。汉语手势语是汉语的手势符号化,其语法与口语和书面的语法习惯完全一致,是“以手代口”来表示汉语。因此,只要学会了手势语词,就可以较为容易地学习汉语手势语的表达了;而聋人手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它有自身的词法、句法规则和语法习惯。但进行聋人手语教学的基础仍是手势语词,也就是只有熟练掌握手势语词才能通过了解聋人手语的手形、运动方向、身体姿势、面目表情等规律,才能构建聋人手语语言体系。
(2)汉语手势语是聋校语文教学需要的手势语言方式。随着聋人受教育率的增加,一般的聋人都能不同程度地掌握汉语手势语。因此,汉语手势语的学习能够满足聋教育工作者与聋人之间简单的沟通交流需要。同时,汉语手势语完全遵循汉语的语法规则设计,可以有效地帮助聋生学习和记忆汉语。因此,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提问,聋生问题的回答,以及阅读理解课文,凡需要用完整规范的汉语表达时,都可以用汉语手势语完成教学和沟通中的语言任务,即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故此,汉语手势语教材的设计应将手势语词按照汉语的语序和语法习惯,组成汉语手势句子,并将汉语词语与手语的词语一一对应,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量词、助词等虚词可以用手指字母替代。另外,针对汉语手势语在利用场景转换、身体姿势、面目表情等表达和描述上的不足,汉语手势语教材设计中还要注重设计培养学生创编手势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新词、新事物的描述要根据事物主要意思,抓住事物的特点创编出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手势动作,结合上下文帮助聋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聋校教学中,听力损失程度较低、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的聋生,他们需要通过听觉学习汉语的发音,通过读唇了解教师口语的语言内容,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口述完整的汉语的同时一边拼打手语,由于聋人手语与汉语是两种不相关的语言,因而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很难做到一边说完整的汉语句子,一边拼打聋人手语。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只能使用汉语手势语配合口语进行教学。培养手口配合的能力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汉语手势语教材还应设计了大量的对话练习和篇章练习,以培养学生手口配合能力。
(3)聋人手语是手语翻译必备的手势语言能力。聋人手语是聋人创造并约定俗成的,其在表达习惯上受聋人思维特点的影响有其独特性。聋人手语以其手形、位置、方向、运动以及身体姿态、面目表情等要素的变化和作用表现与汉语不同的词法、句法、语序特点等特殊的表达习惯。因此,聋人手语材设计应设定几个主题情景,请聋人参与教学,在真情实景中学习聋人手语培养学生手语交际能力。[6]并通过介绍聋人发展历史、中国手语发展过程、聋人文化,学习聋人心理特征、思维习惯等,帮助学生能够尽快了解聋人,理解聋人手语的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