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番禺中学
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说阅读应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学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通过阅读小说,我们要学会思考人生,思考人性最根本的问题。
1.教学中一味地提倡“题海战术”,不讲求效率。有不少的老师倾心于题海战术,盲目地以为单凭学生简单又大量做模拟题和高考真题就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就能提高高考的语文考试成绩。结果是做了很多练习,也耗费了很多时间,这样的“题海战术”,根本不可能达到预期的高效。
2.课堂教学满堂灌,不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不少老师上课只是强调满堂灌,不注重学生答题思维的训练培养,对于改题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总结不到位,或者是规范答题模式的引导不够。
3.学生整体把握能力与文本意识薄弱。有的老师把小说阅读训练仅仅看成是解题能力训练,就题解题,未能正确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把握思路;有的老师也没有时间来花功夫进行文章结构分析、把握文章思路的训练,造成学生读不懂文章,认识理解不到位,对具体题目的要求也难以准确把握,答非所问、以偏概全、表述不准的现象频频出现。
4.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复习效果不显著。新课标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小说阅读题是考生最熟悉的一个专题,也是得分最不理想的一个专题。小说阅读试题选材广泛,题目设计更是灵活多变,学生在自主复习过程中常常会感觉到力不从心,无规律可循,几乎是学生自主复习的死角。
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被动消极的备考心态,在进行高考复习时,化繁为简,根据考纲进行题型归类,从“类”的角度把握小说阅读题,则困扰考生的难题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围绕 “知识梳理,命题总结——能力培养——答题规范”三个阶段展开教学。
1.知识考点方面:考点稳中求变。考点涉及作品结构、主题、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形象特点及作用,体会作品意蕴、作者创作意图,个性化解读等。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为必考点,探究作品的结构(含标题)也经常考查,对语言和内容、手法的考查集中在选择题中。
2.文本选材方面:选材多样化。近三年的高考全国卷小说阅读,共考了7篇小说,选材主要是中国当代小说。从篇幅来看,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同时,有意识地突出考查学生读书情况,包括课外文学阅读、经典文学阅读,阅读面和阅读品味。
3.问题导向方面:着眼于新时代背景,立足于社会时事热点,契合“一点四面”的教育导向,体现高考语文改革方向,旨在传递真善美,同时也不回避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立足文本,学会梳理。小说文本的常见题型特点比较明显,解题时要把所有问题回归到文本自身中去思考,尽量圈画要点,梳理出文本的主要信息,把握小说主题。
2.善于分析,合理推断。善于分析是指把题目要求放到故事背景中去思考。文本中人物的一言一行有因果关联,根据这些因果关联合理分析人物,就是分析问题。因此,分析问题要紧紧围绕文本内容来展开。
3.调动积累,学会概括。概括能力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做到积累丰富的词语。作者在小说中一般只叙述人物的言行,并不品评作品中的人物,把品评人物的任务留给读者。所以考生要积累丰富的形容词来给小说人物贴标签。
答题规范是指规范审题,文题对接,思路明晰,表述准确,语言简练。文后题目都是针对文本中的信息而设,在解答主观题时,尽量不直接摘抄原文词句,而是依据题目要求进行定向表述;根据分值做到要点全面;表达要符合题目所问,避免“答非所问”。
小说阅读的复习备考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爱上语文,实现师生之间有效的、多向而又高质的互动,进而提高小说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考语文的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