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绪强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完成大部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后,并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见习实习、跟岗实习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1]。按照《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文件规定,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时长一般为6个月。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本文结合高职院校顶岗管理现状,构建一整套全过程顶岗实习监控体系和评价过程,从而更好的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首先,参与顶岗实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因学生个体不同、思想状态差异、家庭及社会背景悬殊,也造成了学生问题的多样性,如学生在顶岗实习时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责任感,从而消极应付;因为学生总体年龄较轻,部分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并且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不能够很好的执行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安排,实习效率低下,实习效果差;其次,高等职业院校和教师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联系的实习企业情况不稳定,无形中会增加了教师对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难度,也会影响实习效果,并且因为企业分布在各地,学生顶岗实习单位较为分散,学生顶岗实习过程要远离学校,因此造成了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指导不足,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需求,造成实习质量不高。第三,实习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不够重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人员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学生就是短期、低廉劳动力,从而造成顶岗实习学生劳动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等、靠、混等现象,从而影响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率[2]。
根据高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应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其监控体系主要分为顶岗实习前管理引导、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监控、顶岗实习完成后总结分析,所有过程监控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顶岗实习前的过程质量监控主要包括,选择优质合作企业、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实习资料汇编、学生培训和动员和指导教师的培训等工作。
在企业选择方面,各专业应充分了解本专业在本地区的优势企业,并对企业进行充分的了解,填写类似《实习企业考察报告》的记录,与企业的沟通,让企业了解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安排及相关优惠政策,在双方都具有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前期,企业可以进入高校,对学生进行宣讲,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空间,为将来学生与企业间做好双向选择奠定基础,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同时做好记录,填写《企业宣讲登记表》,做好备案。
在学生充分了解校企合作企业的基础上,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选择过程中企业与学生可以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需求,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应用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应签订《学生顶岗实习三方协议》。
各项顶岗实习资料是顶岗实习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文件,直接关系到顶岗实习的成败,编制实习资料应该是在各专业和校企合作企业双方商定下,根据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导向要求,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具体包括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专业顶岗实习计划书、顶岗实习指导提纲、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和学生顶岗实习行为规范等,通过一系列文件的汇编,便于学生学习,也可以更好的做好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
在学生进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动员培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在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服从学校和企业的安排,也要转变思想,增强主人翁意识,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多想学校、企业的指导教师学习,也要向企业员工学习,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把自己当作一名企业员工去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从而更好熟悉职业岗位的需求,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努力把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达到切实提高操作水平与实践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顶岗实习前,需要对校内和企业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学生顶岗实习的场所大多在校外,也是学生初步踏上社会岗位,要将学生所学到的专业技能知识转化为企业效益,需要校内和企业的指导教师进行精心指导和管理,各专业要通过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指导教师队伍,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保驾护航。
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学生管理、指导教师管理和督导督查管理等。
学生管理,对于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来说,顶岗实习学生主要分布在校外,学生管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给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传统的管理手段和评价制度也不能很好的对学生实习进行全过程管理,因此要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实现对学生顶岗实习位置的跟踪、顶岗实习到岗情况进行统计、实习报告手册的撰写进行汇总等,并要求学生提供佐证材料。同时,要通过微信、QQ、E-mail等实施通讯工具对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和指导。从而实现对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从而提高实习质量。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将另有专文陆续讨论,不在此赘述。
指导教师管理,根据顶岗实习管理相关制度,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采用“双导师”管理制度,学校方要选派教学和学生管理教研较为丰富的校内教师参与顶岗实习管理,企业方也要选派具有丰富一线生产管理经验的员工作为企业方面的指导教师,从而实现“双导师”管理。校内指导教师通过顶岗实习信息化平台提供到企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佐证材料,并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控、管理,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督导管理,顶岗实习过程也虽然在校外进行,较日常教学管理难度更大,但良好的督导过程是学生高质量完成顶岗实习过程的有力保障,学校教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全校各系、各专业的顶岗实习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和考核,总结共性问题和经验,并反馈给学校顶岗实习领导小组,从而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办法。
顶岗实习完成后,各专业要召开顶岗实习总结交流会,指导教师要对每一位同学撰写的顶岗实习总结和周记结合顶岗实习信息化平台提供的佐证材料进行考评。同学们要对顶岗实习内容做总结陈述,进行经验交流,形成总结汇报材料,评选优秀实习生,树立典型,为下一届学生做好顶岗实习奠定基础。所有学生在此基础上做好综合能力考核,为毕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顶岗实习的特点,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较多,工作地点较为分散,时间交错,管理难度较大,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化平台,可以有效的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管理和监控更加方便,信息收集和整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在顶岗实习开始前,各专业要对将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深入的考察,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让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进入学校,对学生开展专题招聘讲座,发布需求信息,让学生和企业间实现双向选择。各专业发布顶岗实习计划及课程标准,并对学生进行动员,让学生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了解顶岗实习的意义。顶岗实习过程中采用信息化平台全程监控顶岗实习过程,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同时进行指导学生实践,并进行量化考评。实习结束后,校企联合召开实习总结交流会,总经经验,评先选优,树立典型,并且对顶岗实习材料进行凝练和汇总分析。
首先,通过信息化平台,形成一套网络监控和企业实地管理相结合和管理办法,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学生、指导教师全过程考核;其次是通过静态的管理制度、标准和动态的日常对学生、指导教师的监督、指导及反馈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生各司其职,推动顶岗实习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顶岗实习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节点,是促进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科学、完备、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强顶岗实习日常的管理和质量监控,才能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