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红军, 王源远
(南京师范大学 泰州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独立学院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不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机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且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1]。但是在其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独立学院的实验室资源共享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本文结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共享实验室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探索符合独立学院的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
为进一步促进江苏省独立学院规范发展,2017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高校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规范办学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积极鼓励独立学院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办学,增强办学活力,实现规范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到2022年,努力将江苏省独立学院建成办学条件达标、内涵建设领先、培养质量过硬、办学特色鲜明、服务能力突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应用型大学[2]。由此可以看出,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但是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依赖于实验教学[3],所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独立学院的发展中尤其重要。
(1) 办学资源有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独立学院属于社会资源办学,其经费来源相对单一,大多此类学校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现在几乎没有国家财政性拨款,实验室建设经费相对紧张[4]; 为了节约开支,独立学院参与实验室管理的人员普遍较少、实验技术人员上岗门槛也相对较低,影响了实验室建设水平。所以独立学院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以实验室资源共享为建设投入的前提,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促进独立学院整体办学效益的提高[5-6]。
(2) 培养目标明确,共享有助特色建设。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就必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并不能像传统普通高校那样只为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服务,而应该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重点,建设过程中既要汲取普通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又要重点考虑资金少、人员少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等自身特点,多渠道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资源共享推动特色实验室建设,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实践平台。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和泰州高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独立学院。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主要从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室建设机制和实验教学改革三方面入手,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大大提升了实验室的管理效能、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1) 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2016年之前学院实验室的归口管理部门为教务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主要依附于二级学院。实验室的建制、更新和改造由二级学院根据课程需要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实验室管理上各自为政、互不联系,实验室资源配置上重复现象严重,设备利用率低。随着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和“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目标的提出,学院认识到高水平的实验室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于2015年12月专门设置了独立的职能部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全院实验室的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和协同管理。这种一级规划、统筹建设和“校院”两级协同管理模式打破了原来的二级学院、学科或专业界限,推动了资源整合,避免了重复建设。
(2)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做好一切管理的依据[7]。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成立后,加强了实验室制度建设,通过调研学习、讨论论证,结合学院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特点,先后制定了我校“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验技术岗位设置及实验室人员管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核算方法”“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化建设,使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8],理清了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二级学院和实验室的职能,明确了二级学院分管实验室工作负责人、实验室主任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为实验室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保证。
(3) 优化实验室管理队伍。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并且没有国家拨款,为了节约成本,独立学院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底子比较薄弱,欠缺实验管理工作的专业带头人,再加上实验室管理人员发展平台的缺失,使得他们钻研业务的氛围并不浓厚,因此很难提升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和建设水平[9-10]。学院通过两个途径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面向全院遴选实验室主任充实实验室管理队伍,实验室主任必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修养、有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有较强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这一措施有助于改善实验室人员结构,为使更多具有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加入到实验室管理队伍起示范带头作用,从而提升实验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根据“控制总量、分类设置、精简高效”的原则按需设岗、动态管理,做到一专多能、一人多岗。各二级学院按照实验室规模、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所需,经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同意后设立实验中心或实验室,实验中心下设实验室或实验室下设实验分室。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根据实验中心或实验室承担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任务、开放实验室及实验室日常管理等工作量核定实验技术人员岗位数,并制定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量考核办法,同时将工作量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评价体系,将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创新、实验室管理成效等纳入职称评定标准。这一措施有助于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并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 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实验室建设规划作为学院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作为学院实验室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在制订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调研,多听取二级学院和专家的意见,吸取以往实验室建设的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统一规划,统筹建设; 在落实每年的实验室建设项目时要做到需要与可能结合、投资与效益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严格按照申请、论证、评审、立项、实施、验收和效益考核等“项目管理”办法的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每年10月,各实验中心或实验室向教务处或科技与研究生教育处提交建设项目申请书,教务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及下年度的实际开课情况对教学实验室方案进行审核,科技与研究生教育处按照科研任务对科研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报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每年4月,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对拟立项的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场地状况、实验室管理状况、使用效率情况等进行考查、论证,并成立项目评审小组对拟立项的项目进行集体评审,批准立项的实验室建设项目进入招标采购程序落实实施。
(2) 合理整合,推动共享。由于独立学院资源比较有限,无论是实验室建设经费,还是实验室用房都成为阻碍独立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打破二级学院或专业间的壁垒、加强资源融合、撤并功能单一和重复配置的实验室,推动多功能实验平台建设,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和共享程度。2016年上半年,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配合教育技术中心对全院计算机实验室开设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进行了统计,提出了全院计算机房的整合方案:所有二级学院的现有计算机实验室不再投入经费进行更新,统一纳入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室建设规划,并由教育技术中心统一管理,教育技术中心按照二级学院要求开设实验课程。2017年上半年,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经过充分调研,在考虑各二级学院实验室管理方便性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坚持布局上便于管理、使用上专管共用[11]、建设上充分论证、发展上预留空间的原则,对部分二级学院的实验室布局进行了调整,对某些二级学院的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基本形成了文科实验区、工科实验区、化生实验区、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音体美教学实践区的位置布局,既保证了同学科、同单位实践教学场所的相对集中,又为实验室的后续发展预留了空间。目前全院建成了6个实验(实训)中心和5个实验室,所有实验室实行专管共用、协调发展。
(3) 融合创新,凸显特色。特色实验室建设对独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办学时间比较短、办学资金比较紧张的独立学院,在特色实验室建设上一定要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专业优势,一方面要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投入,建设能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实验平台[12-13]; 另一方面要紧跟前沿应用技术的发展和走向,大胆探索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新途径。教师教育作为学院的办学优势专业,近年来一直被强化和壮大。在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学院在对国内多所高等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对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用人单位进行大量咨询的基础上,构建了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教学技能训练途径和教学技能训练方法于一体的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面向小学教育、历史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音乐学等10个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开放共享。2016年学院与京东公司合作建设集公司运营、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大型校内教学实训中心,学生进入中心经过培训后,将独立处理客户业务问题,包括商品报检、跟单业务和商务沟通,从而锻炼学生的客户业务处理能力、商务沟通能力、计算机办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017年学院与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泰州分公司充分发掘和利用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进行深度合作,合力建成了移动通信实验室,学院负责提供实验室场地和环境建设,企业负责提供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安装调试工作,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在实验室开设实训课程,助力学院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1) 重构实验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大多还在沿用母体高校的模式,实验教学体系也不例外,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已经很不适用。所以独立学院必须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发展的富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重构实验教学体系时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例如,现在仍有不少实验包含在理论课程里面,这类实验通常以演示性和验证性为主,同时也不利于共享实验室资源的实验教学的安排,针对这种情况,学院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压缩此类实验项目,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比例,以加强学生综合能力训练[14-15]; 另一方面加快实验课程设置改革的力度,对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尽可能做到独立设置实验课程。
(2) 公开实验教学资源,统筹实验教学安排。信息公开是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的首要条件,只有将可共享的实验室信息(包括仪器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主要功能、所在地点及能够开设的实验项目、能够容纳的学生人数)全面公开,才能让教师和学生知道学校有哪些实验仪器设备、能做哪些实验项目。
学院要求每年上半年各实验中心必须依托智慧校园的实验室管理平台公布所属实验室下一学年可以开设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实验类别和可接收的实验人数,二级学院的教务办公室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验课程的实验场所,并向实验场所所在实验中心或实验室提出开课申请。如果遇到排课时间、实验教师冲突等问题,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协调解决; 如果在公开的实验教学资源中没有合适的实验场所,就需要及时向本学院的实验中心或实验室提出实验室建设申请,启动实验室建设程序,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
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形成后既能够减少重复性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也是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实验室资源共享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源整合、实验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的集中使用,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必须得到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从学院层面建立一套集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室建设理念和实验教学改革为一体的协同共享机制,从而保证实验室资源共享得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