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2019-02-22 10:25:28赵周华
关键词:教学效果实验教学金融

赵周华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 包头014010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各行各业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那么,如何利用这些大数据,把有价值的信息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来,为行业发展和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已经成为大数据应用的核心内容。因此,可以说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必将引起未来的科技、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领域重大变革。

事实上,众多行业都会受到大数据的影响,但大数据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应该是巨大而深刻的。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数据,金融业在大数据价值潜力指数中排名第一。目前,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对大数据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金融机构都把大数据作为重要的支撑要素应用到金融领域的各个业务环节。可以说,大数据应用尤其是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已为我国金融机构经营模式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的同时,也增加了对既懂金融知识又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

金融行业对大数据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要求高校必须紧紧结合行业需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在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大数据思维和分析能力。而实验教学作为连接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就成为培养学生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主要途径,那么,在大数据时代,高校不断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及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就成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大数据与金融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是近年来在教育界出现的一个新话题,相关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及各种媒体的相关报道,关于大数据与金融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关各个高校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效率、体系构建及改革的研究;第二,关于高校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的内容标准、考核及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第三,有关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某一门具体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相关问题研究,如对金融工程、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金融计量学等课程实验教学的相关研究。此外,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使得一些业务由于考虑风险防控的需要,使得学生在实践时不能接触某些具体业务,所以人们开始关注并进行有关金融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分析。

综上所述,有关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的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关于大数据与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讨论还不够深入,特别是缺乏金融专业实验教学如何与大数据发展相结合进行金融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大数据基本特征及大数据对金融专业人才需求影响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的先进理念,分析当前我国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的现状并提出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既是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需要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大数据对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

可以说,大数据的到来及深入发展,既会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对金融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大数据及其特征

大数据是伴随数据信息的存储、分析等技术进步,而被人们所收集、利用的超出以往数据体量、类型,具有更高价值的数据集合、信息资产。短短几年时间,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对数据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大数据特征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人们普遍比较认可的关于大数据的特征是:(1)数量大。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和物的数据都被记录下来,必然会产生体量庞大的数据;(2)多样化。大数据的信息可以是结构化的,如各种交易数据、消费数据等,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如微博、日志、微信等;(3)潜在价值大。这是大数据的核心特征,大数据虽然价值密度低,但由于其数据关联信息强,所以其可挖掘的商业价值高;(4)高速性。大数据基于互联网既快速产生,同时也要求高速运算及时处理得到分析结果,以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于时效性的要求。

(二)大数据对高等学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学校是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目前,整个社会大数据的应用人才处于紧缺状态。而对于金融业来说,对大数据人才需求更是非常巨大,尤其是能够分析大数据的金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数据及其应用是新兴交叉学科,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既需掌握软件开发技术,还要具备统计学、数据挖掘以及应用领域的业务知识。事实上,目前金融行业却面临着懂数据分析但没有金融专业知识背景或者是有专业知识背景但又对金融业的海量数据束手无策的境地。因此,数据科学及大数据的发展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于是,如何加快大数据人才的培养是高等院校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对金融业的影响日渐明显,同时也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大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那么我国高等院校如何适应大数据的发展,在满足学生金融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教学手段,提高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一个迫不及待的现实问题。

三、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基于对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总结得出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教学内容滞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金融学专业是一个应用型非常强的专业。在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打通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就需要通过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所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际上,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问题,使得实验教学地位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是金融基础理论教学完成后的补充。具体来看,理论教学后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是对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的基本知识开展的实验教学,比如,开设的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证券外汇期货模拟,保险实务等实验,都是对相应的银行、证券、保险等基础知识的验证性实验教学课程。此外,从实验教学内容看,也存在着滞后分散,层次也比较低的情况,和时代的发展的需要没有紧密结合。

(二)实验教学硬件、软件等配备不足和利用不充分并存

实验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也是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实际上,现在高校普遍存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软件、硬件等投入不足的情况,同时也存在对实验室现有的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学专业开展实验教学需要的软硬件要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应该建立起独立的金融学专业实验室,但是现在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金融专业实验室,更没有专业的实验教师。所以,目前有关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基础较薄弱,仅能满足基本实验需要,不能紧跟时代及时更新升级换代。此外,由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师的已有实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深入,致使一些实验教学软件和数据库利用不充分,造成一定程度浪费的同时,降低了学校对经管类实验室软硬件的购买意愿。

(三)既懂理论又能指导实验实践的双师型教师短缺

师资力量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金融专业是融合理论与实践且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金融专业的教师要求要更高,必须既要懂理论,还要能够联系实际开展实验实践教学,而这样的双师型的教师在地方应用高校十分缺乏,这已成为金融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不高的主要因素。

从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专业的师资力量看,现有师资基本上都是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实验实践教学。但从实际情况看,现有师资理论教学水平相对较高,而实验实践教学只能基本符合实验需要,而对于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要求较高的实验开设起来就比较困难,更不能深入开展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和现实的需要。所以,对于应用型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也应该有专门的实验教师队伍。

5.独有的特异类宝石。昌乐不仅产出了世界公认的极品类型的蓝宝石,而且产出了大量珍贵的多彩蓝宝石,其中不乏国宝级珍品。如半为黄色半为蓝色的鸳鸯蓝宝石为世界独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另外,部分昌乐蓝宝石中含有奇特的包裹体,不少有奇异的活光效应,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精美图案。如“西天取经”“鱼探龙宫”“一帆风顺”均属世界罕见珍品,价值连城。

(四)实验课程体系不科学,实验教学综合技能训练不够

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内容,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保障。因此,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及随着时代发展调整就成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金融专业的现有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基本上围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专业的基础知识开设,教学内容也是紧跟专业课程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实验教学验证基础理论知识。此外,各门课程之间的理论和实验联系不够紧密,因此相应的知识模块处于隔离状态,融合程度不够。更为重要的是,现有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验类型十分单一,主要是开展对某些课程知识的验证性的实验较多,而缺乏综合型的实验,而创新创业型的更是较少,所以,金融专业学生在实验方面的综合技能训练不够深入,更不能联系时代发展开展实验教学,结果是学生不能够全面掌握金融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而在实际当中进行应用能力不高。

(五)考核缺乏质量标准,实验教学效果不高

实验课程内容完成后的考核,是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检验,是实验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那么,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是衡量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需要,成为衡量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

实际上,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的过程及考核不普遍不完善,不能真正反映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根据对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相关记录,发现按照实验内容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并且留有实验记录或者实验报告即可,任课教师或者教务部门缺乏对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深入分析,形成一套考核标准,所以就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是否掌握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要求。

综上所述,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普遍不高,进而也就不能保证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就成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

四、基于大数据的金融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地方应用型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地区经济和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金融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定位金融行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大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

高等学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和措施,定位于培养出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奠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基础

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现有金融专业的实验、实训等课程主要还是围绕传统的金融知识,可以说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结合当前金融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对金融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创新,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的金融基础知识,是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但是,金融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必须要结合大数据时代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金融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开发,必须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为目标,从模拟、仿真、综合等方面进行优化,打破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模式,注重学生大数据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金融专业实验设计要保证完成基础实验、专业课程实验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综合实验、研究性实验的实验项目,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搭建扎实的阶梯。还有,也要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优化,紧紧围绕金融行业实际问题,采用互动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开展实验教学,以求提升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教师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并重,发挥教师实验教学的主导作用

教师队伍和实验室建设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两者必须并重才能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所以,教师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两者需要同时加强。

实验室建设属于硬件建设,只要投入资金能够保障,短时间内就可以建设完成。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则可以从多个途径实现,既可以利用学校招聘政策引进,也可以通过对现有师资加强有关大数据的技能培训,让教师能够及时充电,掌握前沿的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校内现有教师资源。总体来说,一定要突出教师在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的核心地位并让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出主导作用,为金融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是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并且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应该仅由任课教师单独完成,而是应该从多主体参与、全方位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起到对实验教学效果客观检验的作用。

金融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由学校或学院、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所形成一套综合评价学生实验教学效果的制度安排和工作方法。具体来说,从学校层面或者学院层面,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实验教学管理组织,组建专门实验评价工作机构,成员由学校或者学院的督导团队组成,并负责对金融专业的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促进金融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站在教师的视角,在实验课程完成之后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及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而学生则是基于对实验课程教师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指导过程、实验类型设计、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通过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金融专业的实验教学效果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从而进一步保证金融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和模式,扩展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空间

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是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以往把学生单方面派到企业进行实践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了,而是需要企业这种社会力量和高校进行全面合作,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模式,不断探索如何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实验能力。

金融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把学生送到相关的实践基地,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这种传统的实践方式是能够让学生消化基础理论知识,进而转化为专业技能。这种实践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模式,尤其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金融大数据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应以不但要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且应该是一种基于长远发展多元化产学研的合作模式,比如,由高校、政府和企业共建实验机构,让教师、学生及相关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到相关的研究项目中,这样既能服务于教学,又能开展科学研究,同时还能增进社会服务的校企合作机制和模式。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通过实验教学途径及相应的改革措施,来提高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质量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本文以应用型高校为例,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出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的现状,以此为基础,结合大数据对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特征,提出了金融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实际上国内各个高校在大数据时代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验教学也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阶段,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更实用的实践经验,所以,期待更多学者总结这些高校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并进行介绍,对我国金融专业实验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升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实验教学金融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P2P金融解读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