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传媒思想的社会政治意蕴及当代价值

2019-02-22 09:32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报刊舆论马克思

任 滢

(河南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的载体,是具有对象性、社会性的社会存在,更多的赋予了社会属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思想宣传、意识形态、舆论监督、价值引领、民主政治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功能。纵观马克思的传媒思想轨迹,以传媒的运行机制和社会政治功能为视角,充分运用诸如创办报纸、杂志,开设论坛,撰写社论、述评、书评、书信,发表言说,进行辩论,利用通讯、网络等现代传媒载体进行政治实践活动,展开了对理想社会、公共性价值建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当前国情、世情、党情的新变化,如何充分发挥传媒的健康运行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构建新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是对马克思传媒思想的社会政治功能当代实践的充分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体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传媒思想社会政治功能形成的时代特征

18世纪末,德国在政治结构、社会结构、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变革,开始由传统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古登堡印刷技术提高了人们受教育水平,报纸、杂志、书籍等各种信息传播媒介的形成,以及借书铺、阅览室、读书会等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出现等,促进了社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从而在德国社会民众中形成既具有公共理性、又具有社会批判功能的诸多公共舆论空间,这为马克思传媒社会政治功能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社会政治基础。英法两国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古典哲学,英国以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为马克思传媒社会政治功能思想提供了理论渊源。马克思对这些理论的批判性吸收以及实践性运用,促成了马克思传媒社会政治功能思想的形成,并使其传媒社会政治功能思想具有社会公共性价值取向的新特征。

第一,对“现实的人”以及所处社会是否属于“幸福时代”的初步思考。

马克思对于人、人类社会制度、人类事业的思考,萌芽于其中学毕业时写的两篇论文。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认为,职业的选择应该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二者的统一,因为“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1]459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在另一篇拉丁作文《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应当算是罗马国家较幸福的时代》中,以罗马时期奥古斯都统治下的社会为例,指出“如果一个时代的风尚、自由和优秀品质受到损害或者完全衰落了,而贪婪、奢侈和放纵无度之风却充斥泛滥,那么这个时代就不能称为幸福时代”[1] 463。对幸福时代的界定,表现出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制度合理性、社会价值取向性思考的萌芽。

第二,观念世界向现实世界的转变过程中的公共性价值实践诉求。现实社会中的人是马克思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新莱茵报》创办时期,现实世界中的物质利益问题,迫使马克思开始对曾经推崇的传媒自由与理性特征进行反思。“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以及对“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使马克思深刻认识到,在阶级对立和贫富对立的情况下,物质利益同国家和法的关系的问题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应当寻求一种能够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所以,马克思提出传媒应当具有客观性、公开性、公正性。传媒应当作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第三因素存在,作为沟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作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中介,应协调与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安全阀作用。马克思认为,传媒能够应该以公平正义的立场维护公众利益、并能够关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情感、能够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第三,传媒作为社会公共价值传播载体的时代使命。马克思认为,报刊报道一方面应在内容和结构上适时、适量地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现实;另一方面应该为社会公众提供同等的机会,尤其是为居于社会边缘的、底层的社会群体提供机会,并有畅通渠道传递社会普通公众的声音,从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普遍实现。这种能够体现人民意志、代表普遍利益的现实机制就是要创办人民自己的报刊,解决传媒所表达的社会表象与社会实质之间的不一致。马克思认为,报刊传媒应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应该体现“时代精神”“人民精神”“国家精神”[1] 179,表现人民精神和道德追求。自由报刊的存在本应是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自由报刊的存在就是为了真实地反映社会的现状,以促使人民的觉醒;自由报刊不仅要成为社会公众公共理性开启的舞台,还要在民主平等公正等政治权利方面给予社会民众有力的支持。

二、马克思传媒社会政治功能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传媒实践活动中,马克思提出了出版自由、自由报刊、人民报刊等观点。传媒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起着思想宣传、意识形态、舆论监督、价值引领、民主政治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功能。

1.传媒的思想宣传功能

宣传是通过传媒载体、思想观念或实际行动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精神传播活动。马克思的传媒政治活动,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把理论和群众的实践结合起来,以推动革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促进群众对批判的武器的掌握和运用,使理论掌握群众,把精神力量变成物质力量,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批判意识和政治革命意识的无产阶级。在革命政治活动过程中,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和效果,首先是要有一个传播思想的阵地和团体组织,这就要创办自己的报刊或成立一个机构组织。马克思与卢格合办了《德法年鉴》,为那些真正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提供新的“集合点”。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成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成立了共产主义同盟,马克思称它们为宣传团体。之后,马克思与恩格斯创办《新莱茵报》以及《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其次是对于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比较低的工人群体,马克思采用了街头招贴的宣传方式。再次,在宣传的过程中,应做到宣传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避免简单化、抽象化以及庸俗化的宣传倾向。最后,创办具有理论指导功能的政治报刊和国际工人协会,并积极发挥政治报刊对工人阶级、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指导作用,发挥国际工人协会对欧洲其他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指导作用。

2.传媒承担的意识形态功能

政党政治时期,报纸、杂志等纸质传媒的社会普适性,使传媒具有鲜明的政党思想宣传和社会意识形态功能。报纸或杂志刊登的一些社论或评论员文章,开设的时事短评、专栏等栏目,或以编者的话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宣传某种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起到灌输或潜移默化渗透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阶级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的同时,引导和控制社会公众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效果。传媒的这种维护政治权利合法性的社会政治功能在任何一种社会都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控制传媒意味着拥有或掌握舆论的主导权,政府借助于传媒,发挥传媒的权威作用,迅速快捷有效地传播其政治观念,灌输政治与社会意识形态。传媒作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能够把政府与社会公众联系起来,一方面使政府信息公开,另一方面使民众能够通过传媒这一工具,即时有效地反馈公众对政府的意见或信息。这样,传媒能够为社会不同的阶层、群体提供一个表达信息、观点或意见的渠道,从而可以成为社会的安全阀。

3.传媒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

马克思认为,传媒是居于国家和社会、政府和人民之间沟通与连接的一个中介、一座桥梁,应真正发挥市民公众舆论的作用,形成一种公众精神,起着社会舆论监督和社会价值引领作用。

首先,传媒具有表达社会舆论和影响社会舆论的功能,舆论应当具有客观公正性。“报刊的责任,正是代表社会舆论,表达社会舆论。”[2]207马克思曾指出:“报刊是表达舆论的一种载体”,“报刊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3]523,马克思认为,作为地区、国家、民族的报刊,不论其倾向性如何,在涉及其地区、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也应当是公共利益的舆论的代表,而不是某阶级、党派或社会集团的具体利益的舆论的代表。其次,舆论可以实现传媒普遍的社会监督。“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地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唤的喉舌。”[4]275马克思使用了“舆论的陪审席”“名誉审判席”“批判的法庭”等用语来表示舆论的监督作用,报刊传媒可以传递底层社会民众的声音,可以成为调节社会矛盾的一个缓冲器。最后,传媒引领舆论的社会价值取向,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自由报刊是人民精神的洞察一切的慧眼”[1] 179,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1]179。

4.传媒的社会价值引领功能

马克思指出报刊传媒在现实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社会价值作用。首先,报刊可以通过反映和传播社会舆论,形成一种无形、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形成一个公共领域,促进人们政治活动参与意识,形成民族精神、国家精神和时代精神。其次,报刊是人们参与社会事物和政治事务的中介,能增强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他指出:“传媒能够唤起人们热烈地关切国家,使国家同它的公民亲密联系,休戚相关。”[5]110社会公共政治权利的认知、获得与运用,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参与,可以形成社会公众舆论,这是市民社会“公众”批判意识的觉醒的结果,也是一个政党民主执政的基础。这种公共舆论的形成,不仅是社会道德的约束力量,也是民主政府的监督力量。马克思把传媒的社会监督视为国家在实现民主的过程中一种必要的运行机制和社会调节方式,报刊的社会监督作用使人们享有了更多的权利。传媒作为一种社会公器,具有公平正义性,要化私人利益、特殊利益为公共利益、使社会公共舆论与社会普遍利益达到一致,这就需要报刊具有积极的形成社会公众政治意识的政治功能,树立平等、自由、尊严和公共性社会价值取向等观念,以谋求建立一个能够使每一个人都幸福的社会。

三、马克思传媒思想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的传媒社会政治功能思想虽然是基于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但马克思的视野不是某个国家或民族的,而是世界性的,其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法对我们理解当代社会传媒的社会政治功能有着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第一,关于传媒性质和使命的嬗变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是以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主体,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介以及社团组织等活动,继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启蒙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历来把新闻媒体看成是党的一个工作部门,传媒的性质和使命经历了从 “喉舌”到“舆论引导”等价值观念的变迁,又转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传播、社会舆论监督、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等传媒的社会公共性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政治实践和改革开放实践,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道路建设、理论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伟大旗帜,在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处于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

第二,新媒体时代传媒社会公共性价值构建——中国精神、时代精神和人民精神。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发展为社会公众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的网络虚拟空间,越来越成为提供或获取信息资讯、信息传播和公共服务的新平台。网络媒介在改变着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时,在更大的程度上改变着人们认知世界、把握世界的方式与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6]针对网络虚拟空间作为一种新的精神交往方式所造成的社会公众个性化、碎片化、圈子化的社会存在,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全国宣传思想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等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传媒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提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7]的48字方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要凝聚共识,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领导权。增强互联网企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构建新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8]。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品格——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关注、报道和解决,当代传媒积极引导正确舆论,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伦理精神,充分起到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中,充分肯定了传媒载体和传媒工作者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指出他们“深入反映群众呼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凝聚了强大舆论力量、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8]。

结语: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距今已有170年的历史,但“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论断,其中“5个事关”“4个牢牢坚持”“48字方针”“9个方面创新”阐释了新的“新闻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传媒社会政治功能思想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充分发挥传媒的健康运行机制、掌握文化领导权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构建新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等新的“新闻观”和“方法论”,充分赋予了马克思传媒社会政治功能思想的现实意蕴与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报刊舆论马克思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百强报刊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