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利 田辛玲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 广东珠海 519085)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数字资源日渐取代实体文献资源的时代,读者对实体文献资源的利用日渐减少,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受到挑战,甚至有没落的危险,传统藏书型图书馆越来越难以满足读者各种各样个性化的需求,现今各高校图书馆都在尝试挖掘更多的资源,并从多角度谋求服务创新,以应对读者下滑的问题,空间资源的再造整合即是图书馆服务创新最重要的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字资源的不断发展,高校传统型图书馆正在面临没落的危险。在搜索引擎和数字资源出现以前,高校传统型图书馆由于拥有大量的纸质资源,有着比其他任何机构都具备的天然优势,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但搜索引擎的出现和数字资源的兴起却打破了这种优势,图书馆不再是知识资源的核心拥有者,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传统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没落甚至被读者抛弃的危险,这个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可以从读者对图书馆纸质资源的利用量上体验到这个事实。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2007年至2016年,该馆纸质图书总的外借量逐年递减,由2007年的475143册降至2016年的171237册,下降了64%,年均降幅达10%[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借阅数据也显示了同样的问题,其本科生的借阅量从2014年到2017年分别为142138、120707、108614、81747册[2],四年下降了42.48%,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见图一)。笔者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也存在着图书外借量逐渐减少的问题,这不是某一个或几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高校传统型图书馆的现实状况。可以说,读者正在慢慢抛弃高校传统型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的兴起正是源于传统型图书馆的逐渐没落而出现并发展的,作为知识资源载体的重要储存场所,高校图书馆曾经占据重要地位,而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现代数字资源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纸质资源,传统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步弱化,读者对传统图书馆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步降低,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图书馆的另外一大宝贵的资源——空间资源逐渐被重视和挖掘。
空间再造概念源于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于1992年8月提出的“信息拱廊”,此后信息共享空间、IC空间等概念陆续出现在读者的视角中,2006年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正式改造建立了信息共享空间,算是我国最早实践信息共享空间的高校[3],随后其他国内高校也陆续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了相应的空间再造。据统计,985重点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再造高达60%[4]。除了这些陆续开展的空间再造的具体实践外,最近几年来,国内关于图书馆空间改造的研究与探讨也有很多,除了组织一些专题会议进行专门研讨以外,许多国内期刊也相继开辟了专栏进行研讨,如,2016年第1期的《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的“图书馆空间再造专题”,2019年第8期《图书情报工作》的“空间再造视域下能动型学习空间与服务研究专题”等等。空间再造一方面是读者需求不断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要求。在现今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空间再造在高校图书馆将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也将贯穿其中。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既受制于资金问题,也受制于现有馆舍建筑格局,还要尽量减少对高校教育教学和读者服务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研究可以说要思考的问题太多了。本文主要就空间再造的条件和具体模式进行研究。
(一)设置分级书库,优化馆藏布局,提高书库容积率,为空间再造创造物理条件。空间再造不同于新馆建设,不可能将现有馆舍全部推倒重来。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教学需要,馆藏资源必须不断更新,但是馆舍规模不可能跟随图书数量上涨,一方面图书馆要不断采购新书,一方面图书馆的实体建筑空间是固定量,而图书馆的日常剔旧速度远远跟不上新书进馆的速度,馆藏量与建筑面积的矛盾必然会越来越突出。空间再造受限于现有的建筑规划,还必须尽可能降低对图书馆正常服务工作的影响,这是目前图书馆空间再造面临的最大的实质困难,如何调整现有馆藏布局是图书馆空间再造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不调整现有的空间,空间再造将无从谈起。在具体实践上,可以根据读者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优化书库布局,基于各类大数据处理分析图书的流通情况。目前高校图书馆动辄几百万的图书总量,但各单册图书的流通情况相差甚远,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科学、精准地统计各个图书的流通情况,图书馆可以依据图书的流通情况设置一级书库和二级书库。一级书库主要放置图书馆新增的图书和读者利用率高的图书,二级书库放置一定年限内读者利用率低甚至为零的图书。一、二级书库可以采取不同的布局及开放形式,一级书库采用全流通的形式布局,二级书库可以参照过去密集书库的形式,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密集书库,其流通性要远远高于密集书库。一级书库的馆藏容积可以小一些,便于读者开架阅览,二级书库的馆藏容积率可以比一级书库高出很多,便于存放更多的书籍。一级书库对读者完全开放,读者可以自由取阅,二级书库也对读者开放,但是读者并不是自由取阅,而是读者先行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检索,由工作人员根据读者需求随时将图书提供给读者。一级二级书库的图书可以根据读者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凡是读者借阅的图书,不论是从一级书库还是从二级书库借出,读者归还后全部返回到一级书库里。图书馆定期对馆藏图书的流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数据定期将一级书库里低流通量的图书调整到二级书库,并将二级书库里读者流通使用的图书及时调整到一级书库中,使一级书库和二级书库处于动态循环中,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一级书库的高流通性,也可以为一级书库节省更多的空间,便于新增图书上架。由于二级书库是在大量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组建的,属于流通量极低的图书,读者需要的时候又随时可以获取,这样就既不影响读者使用,又可以减少书库的使用面积,从而调整更多的空间进行再造。
(二)空间再造应注重读者体验,要围绕读者需求展开具体工作。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单单只是知识载体的承载空间,更应该是读者的学习中心和交流中心,高校传统型图书馆应该摒弃旧的观念,除了满足读者对知识资源的需求以外,更要注重读者对图书馆空间资源的需求。空间再造应该围绕读者体验展开具体工作,要让图书馆成为一个读者既能学习又能交流的新型场所。高校图书馆在空间再造前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空间资源的各种需求,可以根据本校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和读者自身的需求特点设置不同的空间单元,力求空间再造后的图书馆空间资源能被高效使用。
(三)空间再造的具体模式。空间再造除了受制于图书馆的原有建筑规划外,改造资金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无论是书库调整还是空间整合,无一例外都将牵涉到钱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每年的经费除了采购图书资料外,基本没有大的资金盈余,所以,空间再造只能由高校根据改造项目进行专项资金安排。根据具体的资金安排采取不同的模式进行具体实践,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置不同类型的研讨室。学术研讨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相对应的空间资源,而传统图书馆的阅览室大都为敞开式的大开间,满足不了读者的交流、研讨等需求。在空间再造上,可以调整部分原有敞开式的大阅览室,改造成不同大小和类型的研讨室,并根据实际情况相应配置电脑、电视机、投影仪等相应的设施以及各种能自由组合的沙发桌椅等等,使读者既能在研讨室里检索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也能开展各类型研讨活动。研讨室在空间再造上属于比较受欢迎的项目,一方面是改造起来速度快,另外一方面资金需求相对较小,只需要对大开间稍作调整并配置桌椅和电脑等设施即可完成。这些各种大小不等的研讨室非常受读者的欢迎,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为例,该馆在2011年底空间改造后设置了6个小型研讨室,每个研讨室都配置了不同数量的沙发桌椅和电视机和无线WIFI,提供给不同规模的研讨小组使用。2012年至2018年使用次数逐年增加(见图二),从研讨室具体的使用情况可见读者对图书馆空间资源的需求是逐渐呈现增长趋势。
2.可以增设各种制作空间。高校教学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灌输式教育,课堂教学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内容,更多的则需要读者自主学习,有些高校还鼓励读者在学校阶段自主创作,这些自主学习和创作就需要专门的空间和设施。制作空间可以根据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资金状况,并结合本校读者的兴趣爱好等等情况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比如改造成多媒体编辑制作室、3D打印室、摄影室、录音室、朗读亭等。可以在这些空间里进行各类型的个人制作、创作和学习,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可以设置个人学习空间。高校图书馆阅览室普遍都是大开间敞开式,阅读学习环境私密性差,人员走动也使得图书馆无法达到静谧的程度,无法满足读者对空间的私密及安静的个性需求,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远程视频用于高校学生应聘也越来越多,相应的读者对私密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时候设置个人学习空间就非常必要。个人学习空间设置比研讨室更加简单,只需隔开成单个的独立封闭空间,做好隔音即可。资金充裕的可以配置电脑等设施,资金紧张的只需要配置一桌一椅足以。读者可以在个人学习空间里安静学习,不受外界干扰。
4.可以增设读者欣赏及休闲空间,比如迷你影视厅,咖啡厅等等,满足读者学习之余的各种休闲需求。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及数字资源的唾手可得已经使得图书馆的吸引力越来越小,高校传图书馆如果固守陈规只单一满足读者的学习需求,一如过去将读者的休闲需求排斥在外,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依赖度只会越来越低。高校图书馆即使拥有再多的知识资源,没有读者使用将毫无意义。所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来,将是高校图书馆的使命所在。高校图书馆在空间再造上增设各类型的休闲空间,对吸引读者多来图书馆势必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休闲空间的设置可以根据图书馆的自身空间条件来设置,如,咖啡厅、影视欣赏厅、休闲角等等。
空间再造不只是一个物理再造的过程,更应该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过程。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适应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空间再造,一方面也要对再造后的新空间赋予多元化的服务手段及内容,为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条件,让读者更乐于使用图书馆,而不是和图书馆越来越疏远,这才是空间再造的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的必然使命。
(一)积极推动读者进行多元化阅读。数字时代,读者对纸质资源的利用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图书馆人不必为此恐慌,相反,我们还应该顺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全方位推进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还是在校师生,他们对数字资源的使用接受度更高,我们要多应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有针对性推送读者可能感兴趣的资源,并根据读者的在线阅读情况及时评估和调整推送内容,引导读者利用各类型电子资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由专人负责与读者进行在线沟通互动,为读者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二)利用图书馆的空间资源,积极参与读者的阅读活动。知识资源和空间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资源,新媒体技术和数字资源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毫不夸张地说,空间资源将会决定和影响高校图书馆今后的生存与发展,这也是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进行空间再造的直接原因。空间再造为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建立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要充分利用再造后的空间资源积极参与读者的阅读活动,比如,可以举办各种类型和规模的读书分享会、资源分享交流会等等,通过参与、分享与交流等活动,使读者更乐于使用图书馆的空间资源。
(三)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吸引读者入馆。空间再造后,高校图书馆可以更便利举办各种读者感兴趣的类型的文化活动,如,讲座、报告、展览等,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增进读者的文化素养。高校传统型图书馆由于空间的限制,往往更注重引导读者对知识资源的使用和利用,在文化活动方面比较欠缺,空间再造后,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活动方面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这对于培养读者的人文素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吸引和指导读者利用制作室和个人阅览室自主学习和自主制作。利用再造后的各类制作室和个人阅览室,引导读者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创作,培养读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改造后的空间将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并根据自己的人才优势指导读者进行自主创作和学习。高校图书馆过往由于人才结构的限制,在各类专业制作方面缺乏相应的人员,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培养和扩充自己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也可以和校内院系合作,以专业标准为读者提供指导。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既是时代和技术发展后图书馆自身生存的需要,也是图书馆服务转型以及读者素养培养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未来的空间资源势必会越来越被重视,空间资源的挖掘也必将是图书馆长期的发展目标,可以说,空间资源将比知识资源更能吸引读者,也势必会决定高校图书馆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