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绢,黄 薇
(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性的影响,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变革。为了对高校的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建设教学质量基本状态数据库成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质量基本状态数据库可以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是衡量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1]。可以通过对教学相关的样本数据进行搜集、统计与分析,为国家、地方行政部门及学校的决策发挥指导和引导性作用,实现学校进行自我评估的目的与要求。地方农业院校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使学校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本科教学的运行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强整改,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构建完善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可以通过对数据库中与教学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方便学校进行数字化精准管理,重要信息可直接点击获取,并建立数据分析,使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能一目了然的观测信息点,及时发现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可建立学校、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及专业的预警指标体系,与教学相关的各类数据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各职能部门可随时查阅所需数据,简化工作流程,提升管理质量,实现数字化管理的精准机制,从而减轻各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负担,领导能实时掌握教学发展情况,真正实现评估工作的常态化[2]。
建立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能够实现各类教学相关表格的填报及学校日常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研判学校本科教学总体状况,分析诊断教学资源、专业课程建设、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改进教学建设与管理、完善质量监控措施、以及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可根据需求自行设计适用于支持各类分析、评估的基础数据表,满足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审核评估及各种专业认证等数据的需求,也可为后续的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等各类评估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为质量监控及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服务[3]。
建校以来,新疆农业大学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学资源、培养过程、教学质量、学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综合实力日益增强。新疆农业大学于2018年3月份圆满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性工作,根据要求对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进行了填报,并完成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分析报告,这个报告是评估评审专家制定考察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工作虽已经顺利完成,但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本科教学的基本状态数据仍需每年进行填报。因此,为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监控,为领导管理做出科学性的决策,构建适用于新疆农业大学自身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很有必要。
新疆农业大学特别重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工作,陆续建立了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图书馆远程检索系统等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系统在不断的更新、升级和完善,为新疆农业大学的教学质量数据库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每年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在对教学过程质量进行控制、监督和评价的同时,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一套反馈和改进机制,制定了数据采集工作方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1)平时采集的教学质量信息比较零散、数据不齐全,填报数据工作不细致、不规范,缺乏系统归类整理,重复收集和统计数据,数据不能完全共享;
(2)对质量信息数据缺乏深度的挖掘,缺少对历年数据的深度对比分析,在研判本科教学总体状况,分析教学资源、专业课程建设、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方面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等方面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3)没有制定长期的、有效的数据采集规范细则与长效机制,在信息化建设管理有待完善,针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决策需更加科学化;
(4)信息采集涉及范围广,工作任务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有较大的工作难度;
(5)要做好质量信息采集利用工作,需要对质量信息进行系统的分类设计并形成完整的数据信息体系,需要有人进行专业化的整理、统计、分析,学校现有的教务管理人员在完成常规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做好此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学校各职能部门虽已具备相关的业务系统,但没有统一的存储管理系统,加之原始数据的不断积累及扩大,很难满足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构建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对来分管各职能部门设置开放不同的管理权限,确保数据来源唯一、准确。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是利用数据挖掘相关技术对关联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数据是互相关联的,并非单独存在的,在出现异常数据时,学校能够从多种角度、多个侧面进行更精准的分析,从而客观的展现出教学运行的真实状态,就像3D打印,通过报表或图形方式展现为质量监控提供可视化的效果,能够呈现出学校办学的立体影像[4]。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中的数据需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人事处、财务处、审计处、发规处、科研处、实验室与基地管理处、资产处等各个职能部门相互协作,信息相通,数据共享,各职能部门可依据管理权限不同录入基本数据,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汇总为学校的基本状态数据,审核后信息共享,各主管部门既能实时查阅调取所需数据,又能自动生成相应的数据分析报告,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保证了数据准确。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通过实时监测以发现数据中的异常,可及时作出警告,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数据分析进行自我诊断,形成质量报告,既能生成报表和图形,还能进行趋势预测,针对异常进行专项分析,进而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教学数据进行各职能部门、各院系之间的横向对比,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变成常态化的工作,既避免每年重复收集数据工作,同时建立长效的监控机制[5]。
教学质量基本状态数据库建成后,将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实现数据共享,不仅给管理部门带来极大的方便,还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多层次的分析对比各院系、各专业的特点,达到修正管理决策,更新管理理念的作用。
大数据背景下,按照高效内涵式发展要求,教学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应整合基本数据,统一协调采集工作,对本科教学工作管理人员、数据采集填报流程管理员定期培训,形成一支数据填报工作队伍,形成反馈机制,实现统一管理及共享[6]。
数据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职能部门更新理念,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状态数据对促进本科教学工作方面的作用。对涉及教学质量状态的信息指标,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类和系统设计,编制各类信息采集模板,形成科学完整的教学质量信息体系。开展教学质量信息采集与利用方面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在质量信息采集与利用方面的工作水平。分工相互协作,沟通协调。主管部门应明确规定数据采集的工作机构、职能和流程,使数据库的建设发挥其在质量分析、质量改进和质量保障中的作用,促进体系完善。
将学校现有的各类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对接,建设大数据信息处理平台,实现教学质量数据库一库多用,通过按期发布教学质量数据报告,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建立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使学校能够更全面了解教学情况、更及时做出管理决策,既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强化了社会公众及师生对学校办学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为学校在质量提升、资源配置、政策制定、规划发展等方面提供支持,促进学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