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腾达
(滁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在四十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 户农民的当家人秘密开会,他们冒着杀头的风险在“大包干”契约上按下手印,由此翻开中国农村改革的新篇章,小岗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村土地改革的“试验田”。在这一伟大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以“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小岗精神。“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所包含的“冒死改革,舍命创新”精神不仅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契合,而且小岗精神所蕴含的“团结合作、风险共担的诚信精神”、“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的民主精神”、“艰苦奋斗,勤奋敬业的敬业精神”等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富强”、“民主”、“平等”、“敬业”、“诚信”等相契合。小岗精神对党建工作、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弘扬小岗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小岗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它并不只是过去的历史,而更多的是改革创新的时代内容,其理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清晰,形成有条理,成体系的理论。小岗精神自诞生后受到了国内外人民大众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小岗精神的认识也越发深入,但截至目前,关于小岗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即便如此,综观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小岗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相契合
小岗村实行“大包干”是在人们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谈“包”色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人民公社体制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农村的体制基础,动摇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小岗村搞包产到户,家庭经营,无疑是冒着被扣上反社会主义的巨大政治风险的。但小岗人没有退却,他们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从当时农村人民公社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毅然决定搞大包干。“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从而破除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弊端,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1979年,小岗村粮食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6 万余公斤,而以前年总产量为1.5 万多公斤。
2.追求富裕的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契合
小岗村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 “排头雁”?是什么推动了18 位村民冒死按手印?“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给出的答案是一个字:穷!小岗村在开展“大包干”之前是远近闻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不论男女老少,几乎都要过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小岗村追求富裕的穷则思变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富强”相契合。
3.“冒死改革,舍命创新”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契合
“大包干”精神所体现的“冒死改革,舍命创新”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契合。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小岗村民“敢想”,创造性的想出了能吃饱饭的办法,“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敢干”,18位当家人代表冒着杀头的风险,秘密开会,暗地里写下生死状;“敢为天下先”,首创了农业生产“大包干”并将其变为现实,开农村改革之先河。
沈浩精神所体现的改革创新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契合。沈浩带领小岗人在“大包干”精神的指引下,从小岗村的客观实际出发,不断地实践创新,开启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建立了“大包干”纪念馆,使小岗村成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小岗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1.团结合作、风险共担的诚信精神
小岗村18 位村民为了搞“大包干”签订生死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鉴(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这些朴素的话语,虽然有一些错别字,但瑕不掩瑜,这不仅彰显了他们团结合作,风险共担的诚信精神,也体现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
2.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的民主精神
“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是百姓的头等大事,小岗村率先搞的“大包干”源于人民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所采取的自发行动。客观地讲,“大包干”之所以能生根发芽和当时地方和中央一些秉承实事求是精神、有远见的党员干部的默许和支持分不开。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小岗村的改革探索可能就得不到实践,也正因为有党和国家的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大包干精神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3.艰苦奋斗,勤奋敬业的敬业精神
小岗村曾是有名的“三靠村”,但小岗人没有原地踏步,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主动采取“大包干”的形式解决了温饱问题。沈浩同志主动报名当村官,到小岗村后,为尽快带领小岗村民走上致富道路,他以小岗为家吃住在小岗村,这一待就是六年。
可见,小岗精神在基本内涵和价值追求上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契合的,都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小岗精神是我们重要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供了着力点,对小岗精神的弘扬应根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并应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和运用。
精神文化的熏陶。沈浩同志被评价为“全国百名优秀村官”、“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全国敬业奉献模范”,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勤奋敬业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精神风貌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大学生了解沈浩同志事迹,学习小岗精神的过程中逐渐内化于心,并渐渐的外化于行。
物质化精神遗产的教育。与沈浩同志和小岗村相关的物质化精神遗产主要存在于小岗村,包括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小岗村档案馆、沈浩故居、沈浩墓、小岗村当年农家、小岗村研学基地、当年小岗、梨园公社等,这些实物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丰富,教育价值颇高。小岗村已从一般性风景名胜超脱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2017 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国家红色精神遗产范例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发挥着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强烈实践品格的催化。沈浩同志为小岗村父老乡亲谋幸福的奋斗实践很好地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所提出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幸福观。沈浩同志在日记中写道:“能让小岗村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小岗村的6年里,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小岗村的建设中,让小岗旧貌换新颜,在他身上彰显出强烈的实践性。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推行“土地流转”,聚焦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5 平方公里的小岗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紧跟时代潮流,借互联网的东风,许多小岗村民开通了网络商店,当起了老板,开始了网上创业;成立蘑菇、葡萄等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建起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力促生态农业发展;创红色旅游观光园,将旅游和培训相结合,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岗精神,它并不只是过去的历史,它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创新的时代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小岗精神不断发展、逐步清晰,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内容选择的针对性。小岗精神不仅体现在沈浩同志的言行、书信和日记之中,更体现在他为小岗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实践活动之中,体现在“大包干”精神形成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形式及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在用小岗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有针对性地将小岗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选择出来。
精神诠释的时代性。“大包干”精神形成于近四十年前,不可避免的具有所处时代的印记,在小岗精神阐发上,我们应与时俱进,以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干部教育工作的需要。小岗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其所体现出的 “实干兴邦”意蕴为党的建设提供了良好资源,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不断推进,小岗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精神教育资源,代表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彰显了中国精神的新时代风格,其巨大的影响力必将越来越深远。
精神弘扬的实效性。只有以受教育者能够接受和做得到的精神内容来熏陶受教育者,教育才有实效性。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以“高大上”的近乎“圣人”、“伟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他们在半信半疑的状态下接受了,但现实所带来的极大反差,尤其是一些反面典型使得我们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功亏一篑,久而久之学生们还形成了一定的逆反和排斥心理。究其原因就在于标准设定过高,让学生们在心理上就认为难以企及,进行了自我否定,根本就没有进入到践行阶段就终止了。
小岗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契合,为小岗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小岗精神的弘扬能使我们的价值观教育更接地气,更具实效性。
小岗精神是安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倍加珍视并不断挖掘这一无价精神财富,将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主题,在高校开设“小岗精神”课程,把它打造成为小岗精神理论教育的主渠道。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政课教师们总结出一个规律,就是当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同学生的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也即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就能使之比较好地内化于学生的内心,因而,只有让小岗精神进课堂,让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小岗精神的深邃内涵,这一精神才能逐渐地进入学生头脑,进而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因此,要编制小岗精神课程教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坚持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观看视频,学生主题讨论等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要设立小岗精神教学研究部,专门负责“小岗精神”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研制教学资源,规范教学要求。
社会实践是高校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其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毅力、培养良好品格,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实践的有力载体,是大学生提前感受社会、接触实际工作的重要阵地。
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蕴含着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作用,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内涵。它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主要包括政治导向、思想引导、道德示范、精神育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价值。在小岗村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能加深广大大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在鲜活的实例面前更加笃信马克思主义。小岗村改革发展的历程能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前进的曲折艰难,亲身感受到在小岗土地上诞生的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使他们清醒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只有时时刻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不断发展变化了的实际出发,才能保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早已生活在网络时代而不自知。相关研究显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以互联网为载体在大学生中进行小岗精神宣传教育成为可能。小岗精神网络宣传平台,是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以大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小岗精神宣传教育的阵地,具有强大吸引力、持久主导力和旺盛生命力。
构建小岗精神网络宣传平台,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小岗精神和互联网的特点打造好三大平台。
搭建小岗精神网络展示平台。知晓小岗精神是大学生对其认同、接受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构建一个大学生能触手可及的网络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以利用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速度、传播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一个展示小岗精神的网上平台,以满足大学生对小岗精神内容的个性化需求。展示形式方面,可以将小岗精神内容通过文本、动画、图片、电影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在不断提高吸引力的同时,让小岗精神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构建小岗精神网络学习平台。大学生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已经到了“无网不欢”的地步,在这一现实情况下,可以对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善加利用,将小岗精神教育内容移植到网络空间,开展跨时空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时间,也不局限于教室,将学生的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有效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在增强互动效果的同时提高学习质量。
构建小岗精神网络互动平台。搭建以小岗精神为主题的网络交流互动平台,比如,QQ 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使得大学生能直接快速的看到其他人对相关内容的看法并及时作出回复。在这一平台上学习者的角色并不固定,当他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同他人交流时,他就成了内容的提供者,可以说是教学相长。这样的良性互动和高效率交流将能有效提高小岗精神的学习效果。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诞生于改革大潮之始的小岗精神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动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小岗精神当代价值的弘扬,将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同时也能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