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刚, 康 健, 程 蓓
(1. 海军工程大学 教研保障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33;2. 海军工程大学 教学保障处, 湖北 武汉 430033)
军队院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军事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军队院校建设和发展服务,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服务[1]。图书馆作为院校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基地,应紧密围绕院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学研究需要,不断完善文献信息资源、不断突出学科建设[2-3]。习主席在视察国防大学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军队院校必须有一个大的加强。这一重要指示,明确了军队院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军队院校建设指明了方向。军队院校作为我军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历程中实现自身一流的建设与推动军队一流建设同步迈进。为此,军队提出“建设军队重点院校和重点学科”双重点建设目标,为当前军队院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广大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军队院校图书馆应不断凸显其在双重点建设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信息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技术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功能转换的主要发展趋势[4-6],做好信息资源体系构建,不断扩大图书馆功能和提升管理水平及文献保障作用,促进军队院校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军队院校图书馆自身服务价值的体现,也是其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重点学科是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发展战略目标之一,作为军队院校,其重点学科往往也是我国富国强军的重要学科,所以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中心,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所需文献资料大多由其提供,因此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重点学科建设的成效。在重点学科构建过程中,由于文献的划分不细致、专业对接不足,以及研究员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联系沟通不紧密等因素,图书馆资源的系统化不足的问题十分普遍。
从学科特征上看,军队院校的学科本身就存在保密性较强、文献共享性弱的问题。作为图书馆,其本质上就是信息获取与共享的载体,所以必须打破信息资源共享不足的误区,提升共享的时效性。但是,在实际中依然发现许多军队院校的信息资源共享效果不尽如人意,许多关键资料依然无法及时获取。
军队院校的学科具有鲜明的特征,培养的人才针对性也很强。但是,由于缺乏图书馆与学科的对接,导致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的功能得不到体现。这方面的问题也主要是由于学科服务模式落后、管理理念陈旧等造成的。
作为图书馆,本应是军队院校内信息更新最快、信息交流最为频繁的场所,是思维、创新的集散地。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军队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十分传统、陈旧,在管理方面也容易出现因循守旧的情况,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创新活力,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同样也不利于提升阅读、学习的体验感,在客观上影响了图书馆的使用功能,不利于提升构建水平。
为适应“三位一体”新型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需求,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根本指导,按照为战、培新、扶特、固强思路,突出建打仗院校、强打仗学科、育打仗人才导向,开展双重点建设,对提升军队院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办学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军工程大学为例,在“十二五”时期被纳入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现为承担海军部分专业军官培养任务的军种高等教育院校;现有学科覆盖了海军5大兵种以及通信、雷达、机要和装备管理等诸多领域,对海军战略转型和新战斗力提升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为配合学校双重点建设,图书馆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满足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需求。在新的形势和历史条件下,校图书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建设,从而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军队院校图书馆为适应新形势下重点学科发展的需要,把参与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作为切入点,创新图书馆服务措施,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积极主动地为重点学科的专业带头人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其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信息支持环境,以保障重点学科在教学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带动和促进其他专业的快速发展。从客观上来看,军队院校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料一般带有一些特殊的属性,如保密程度高以及难与共享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文献的安全性,但同时也影响了学术研究与技术研发,同样不利于人才的批量化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7-8]。所以,军队院校图书馆应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及学科优势,以重点学科为中心建立馆藏体系,通过深入调研重点学科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及时了解本学科其他院校的技术发展情况以及外军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明确本学科在院校建设中与外军先进水平所存在的客观差距,做好全面系统,长期稳定的学科文献收集工作,以资源多元化方式满足重点学科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图书馆在教育、研究方面的作用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信息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作为为读者提供最新信息的图书馆,保持一定的信息共享能力、提升信息的时效性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共享要求建立完善的信息规划管理平台,而这需要学院的支持以及上级部门的决策来实现。除此之外,图书馆还有义务为军队单位、学院、上级部门等提供军队武器装备的最新信息,包括外军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研究方向等,这些信息的更新及时与否也将直接决定我国军队院校在教育教学中的专业地位,对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军队高校图书馆已经实现协作区联盟信息共享,下一阶段应探索军地高校信息共享,组建军地高校联盟。以若干军地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按照统一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标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互利互惠[9-11]。
重点学科建设要求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必须具有专业性、时效性和全面性,而具体到某一专业,就是要求进行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要求按专业、项目重新组织图书馆的所有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群的专业需要进行归类整合,做到服务专业化、项目化。重点学科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和自身军队院校的特色学科相结合,建设有专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为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而服务[12-13];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对图书馆员加强数据库应用、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军事类特色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组建一支既懂得图书馆专业知识,又要对军事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还懂得计算机信息、数据管理技术的复合型馆员队伍,使图书馆员能成为建设专业特色数据库的专业队伍。个性化服务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通过学科馆员架起图书馆与各专业之间联系的桥梁。地方高校和军队几所高校的初步实践证明了学科馆员制度能够使图书馆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当中,使各种形式、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得以更充分、更深入的揭示和更专门、更有效的利用。军队院校图书馆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学科馆员要重视对重点专业建设的研究,及时了解并掌握重点专业建设的状况,积极主动地与专业队伍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主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组织专门的学科馆员与重点专业建设负责人定向联系,定人、定向、定题重点跟踪服务,无论是咨询工作、检索工作、培训工作都要结合学科馆员自己所负责的学科进行,定期了解收集所负责院系专业教学、科研、学术发展情况以及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变化情况,利用图书馆特有的条件和优势开展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如编制有关反映国内外某专业领域最新动态的专题文献书目、文摘、综述、述评等,协助科研人员进行相关专业课题的文献检索,提供决策参考服务和定题跟踪服务,力求重点专业信息服务的高效率、高水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目前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军队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现代科学研究对于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具有信息需求认知能力,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则需要具有信息评价与实际运用能力,将信息化转为自己的资源并应用到实践活动当中。结合上述要求,军队院校图书馆在构建过程中,在做好基础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条件下,还需要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备,改善图书馆的阅读体验模式,提升阅读者的阅读体验,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11]。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信息服务已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趋势。先进的网络工具如微信、APP等使网上信息服务有了方便、快捷等优势。军队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图书馆主页采用链接方式向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信息服务。
根据学校重点学科设置及读者的信息需求,建立知识发现系统,使读者及时了解某专业的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有关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的信息服务内容。同时对重点学科提供网上在线咨询服务,着重解答网络搜索、数据库的使用、信息下载、传输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与重点学科人员全方位的沟通、交流,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增加微信公众号及手机APP选书平台[12-13],向读者随时随地推荐图书,建立KINDLE、PAD移动图书馆阅读器,以便让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查阅图书馆信息资源[14-15]。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性,同样也可以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信息搜索与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为我国打造成为军队强国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我国军队院校图书馆在构建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军队院校教育、研究功能的实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双重点建设目标下的图书馆构建任务,应以重点学科为主线,从提供实时专业共享信息以及配备先进图书阅读体验设施等方面对当前军队院校图书馆进行改革,希望能够为图书馆构建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见解,为促进军队人才培养水平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