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的探索与发展

2019-02-22 03:55勇1陈锦宣
关键词:民主政治制度

雷 勇1,陈锦宣

(四川师范大学 哲学研究所,成都 610066;四川传媒学院 科研处,成都 611745)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把实现民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了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如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工农兵代表会议、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原则、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人民代表会议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国家建设的实际,努力进行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梳理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探索与发展的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逐渐得到确立。

1949年6月,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基础。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2页。,政体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制度框架。《共同纲领》还对人民享有的广泛的自由权利以及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实行自治制度等作出了明确规定。1952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522页。,由此确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民主政治制度。此外,《宪法》还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产生、权限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此之前,毛泽东就《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发表讲话指出,宪法要体现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论述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次大会不仅强调要加强党内民主和发展人民民主,而且阐明了扩大民主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针。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征程。

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定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前者只能用专政的方法加以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两类矛盾要严格区分、正确处理,其中,人民内部矛盾又是工作的重点。毛泽东还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是“任何资产阶级国家所不可能有的最广大的民主”(3)《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7页。;但他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而不是无政府状态,世界上的民主和自由都是具体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既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又要用社会主义纪律约束自己;此外,毛泽东还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关系。(4)《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234-235页。

但是,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偏差,加之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中国共产党逐渐改变了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后来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尤其是“文革”期间出现了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为特征的“大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引发了社会混乱,社会主义民主遭受重大挫折。

总结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的民主政治探索,尽管出现过失误,但是,所积累的经验也是十分丰富的,尤其是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巩固人民政权、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所以,我们应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前30年、尤其是“文革”前民主政治探索的价值。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2页。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世纪80年代末: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总思路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从此,中国的民主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一,邓小平高度肯定民主对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他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8页。民主既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又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与资本主义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民主存在本质的区别,发扬人民民主的目的是“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种公民权利”。(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2页。他还提出,要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其二,邓小平强调实行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1980年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如坚持集体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党性、要讲真话等,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走向正常化和规范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老干部离退休制度,提出选拔领导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新标准,设立顾问委员会等,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其三,邓小平非常重视民主的制度建设,主张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来实现民主。在他看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决不搞西方的多党制、三权分立和两院制。认为在中国,“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6页。他尤其强调法制对民主的作用,提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他提出:“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89页。在这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具体而言,1979年修订选举法,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由乡级扩大到县级;1982年宪法不仅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规定,而且进一步规定了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地方人大的立法权限等内容,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完善,首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0页。,加强同他们的合作;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尤需指出的是,基层民主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发展,建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982年宪法对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结合城乡基层自治实践的发展,1987年制定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989年制定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基层自治和基层群众的自治权利提供了法制保障。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伟大创举。

(三)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坚持依法治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的转型,客观上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其一,江泽民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和本质。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1)《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页。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法享有管理国家和一切社会事务的权利。结合党情、国情和世情的变化,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包含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容,又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

其二,江泽民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依法治国。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方略被写入宪法,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此后,我国的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法制体系不断健全,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其三,江泽民初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1998年,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处理好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的关系。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证,绝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1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301页。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思想的较早表达。2001年1月10号,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首次使用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此后,以民主与法治为核心的“政治文明”概念逐渐发展成为党的主流话语体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13)《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53页。不仅如此,党的十六大还把原来一直提的“两个文明”扩充为“三个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被确立为党的奋斗目标。之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都对此进行了强调。由此可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方向。

(四)21世纪初至十八大以前:重视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形式和经济成分、人们的就业形式和就业观念等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整个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和组合,新的利益群体和新的社会阶层不断产生,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这客观上需要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一,胡锦涛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科学发展观。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分析了和谐社会的目标,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民主法治”。此外,胡锦涛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取向。

其二,重视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胡锦涛高度重视执政党的建设,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前夕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14)胡锦涛《认真总结执政能力建设经验 大力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人民日报》2004年7月1日,第1版。在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进一步指出:“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后的五中、六中全会均对党内民主进行了更加深入、系统的阐发。2006年6月,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15)《胡锦涛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62页。2007年,党的十七大充分肯定了党内民主的价值,并提出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16)《胡锦涛文选》第二卷,第653页。2009年,胡锦涛在主持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17)《胡锦涛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22页。

这一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成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权利。2004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较之1995年颁布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对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等权利和保障以及各级党组织、各级纪检机关、党的工作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在保障党员权利实现方面应承担的责任等作出了更加明确、完善的规定,为维护和实现党员的民主权利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差额选举比例不断扩大。以党代会中央委员的选举为例,十六大中央委员候选人208人,实际选出198人,差额比例为5.1%;十七大中央委员候选人221人,实际选出204人,差额比例为8.3%;十八大中央委员候选人224人,实际选出205人,差额比例为9.3%。三是推行党代表任期制实践。党的十七大提出实行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任期制度,将其载入党章。2008年,中共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党代表任期制的目标、党代表的权利与职责、工作方式、履职保障、代表资格的终止与停止等问题。200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党代表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四是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强化党内监督。

其三,重视民主的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党的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基本政治制度的范畴;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10年修改后的《选举法》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目标;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国务院先后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不断扩大;建立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提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如《物权法》的制定,进行了全民讨论,举行了多次听证会,广泛征求和听取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立法工作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走向成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重大战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作出了新的概括和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渐走向成熟。

其一,习近平强调民主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55页。这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为前提。习近平还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其二,习近平强调,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要坚持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增强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习近平指出:“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1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6页。西方民主有其产生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并不是放之四海皆有效的唯一民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制度,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尊重人民的选择,注重制度的有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是中国人民自己长期民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模式。

其三,习近平分析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讲话时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20)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第2版。习近平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不仅体现在民主选举方面,而且体现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贯穿整个政治过程。民主的实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形式。选举民主体现在人民选举人大代表,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协商民主体现在重大决策之前在人民内部进行广泛协商,集思广益,尽可能达成共识,使党和政府的决策尽可能反映社情民意,做到科学、公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时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92页。正如有学者所言,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得到了快速发展,主体不断扩大,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全面,制度更加健全(22)史瑞杰《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光明日报》2018年3月23日,第11版。,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凸显。

其四,习近平提出了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民主的新标准。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简单地把是否存在竞争性选举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与否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习近平认为这是一种简单的做法,主张应从领导层更替、人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他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87页。

其五,全面推进民主政治的法治化,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大又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掀开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明确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为依法行政制定了新的行动纲领;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使政府的工作更加透明,监督更加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民主监督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作了具体规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巡视监督要“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的意见》,中央办公厅也先后颁布了《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3—2017年)》《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监察法》,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监察全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二 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

总结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探索与发展的历程,尽管遭遇过挫折,但是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突出的成绩是成功地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巩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经验。马克思主义认为,“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24)《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82页。;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主权,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选择和创建国家制度,“全体居民群众真正平等地、真正普遍地参与一切国家事务”(25)《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11页。;民主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具有历史性、具体性和发展性等特点(26)孙德海《论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民主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年第5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实现人民民主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人民民主的实现路径和方法,既充分实现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又有效地推动了国家治理,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赢得了人民的高度认同和广泛支持。而与此相反,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推行民主化改革,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权,实行西方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体制,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所谓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引领改革的发展,民族主义、分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甚嚣尘上,引发了思想的混乱。民主化加剧了苏联的民族问题,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和膨胀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由此可见,新中国70年的民主政治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民主政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其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7)《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7页。,政治对经济又具有反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生产能力在诸多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正在向强起来迈进。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总体上实现了小康,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正在向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迈进。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没有民主政治制度对人民民主权利的保障,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没有依法治国对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驾护航,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

其三,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二战以后,一些后发国家盲目地复制以英美为代表的民主模式,追求政治民主化,但后来的实践表明,非但没有实现预期的政治发展,相反,引发了社会的动荡,政治的混乱,有的国家甚至爆发了民族冲突和种族清洗。亨廷顿曾经针对后发国家的民主化指出:“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28)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沈宗美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页。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民主出现了衰败,表现为经济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相互强化、公民权利实质性萎缩、政治极化现象不断强化、社会阶层固化严重、利益集团的存在影响政府决策的公共性、三权分立的体制严重削弱了政府的治理能力等问题,导致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回应民众的需要。(29)参见: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425-460页;雷少华《民主、民主化与美国民主的困境》,《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第2期;节大磊《美国的政治极化与美国民主》,《美国研究》2016年第2期;汪仕凯《不平等的民主: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治的演变》,《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5期。与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既有效地调动了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更重要的是取得了突出的治理绩效,回应了人民的需求,真正地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 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的实践很好地实现了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结合,民主政治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与活力。总结新中国70年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有利于我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推进新时代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3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18页。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的发展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差异性、复杂性特点,决定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有一个能够集中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其能够成为这样的领导核心。具体而言,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领导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主要是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导向,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思想领导主要是宣传党在民主政治方面的主张和政策,提升广大人民政治认知水平,调动广大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广大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认同感。组织领导主要是各级党组织要领导和带领全体共产党员学习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提升政治参与的技能和水平,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理性地参与政治生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为实现人民民主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中国人民追求的民主政治,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结合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并存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因此,必须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其突出特点是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1页。,集中力量办大事,广泛寻求政治共识,增进政治团结,维护政治稳定。

第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依归。首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着眼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解决人民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3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96页。其次,要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完善民主制度,保障民主权利的实现。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人民当家作主不仅体现在人民参加民主选举和投票方面,而且体现在重大决策之前在人民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达成共识。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式。首先,依法治国是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包含有民主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确立为人民的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支持,为人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合法通道,有利于调动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再次,依法治国有利于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调节各种政治关系。依法治国有利于公民理性、依法进行政治参与,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平等参与竞争,在制度的框架下妥善处理政治分歧,达成政治共识。最后,依法治国有利于推进党依法执政和政府依法行政,防止公权力对人民权利的侵害,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第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维护社会稳定,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民主决定于参与——即受政策影响的社会成员参与决策”(33)卡尔·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2页。。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但是,政治参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公民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政治参与的水平和质量;政治制度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能否有效吸纳公民的政治参与,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2页。,而且中国的发展还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此外,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历史较长,缺少民主的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虽然消除了专制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和制度根源,但是专制制度带给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例如,封建宗法文化的影响,导致人们在政治参与时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家庭和宗族,较少地思考公共问题,缺乏公共理性;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导致人们缺乏平等意识。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3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2页。所以,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必须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走渐进式民主发展之路,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保持社会稳定。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制度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