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近现代康藏汉文史料的整理与研究

2019-02-22 01:57
关键词:藏学汉文史料

(四川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成都 610066)

“康藏地区”,即“康巴藏区”、“康区”,是古代藏区传统文化地理范畴“藏地三区”即康藏卫三地域之一。康藏居于中国西陲,是西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往来的重要孔道,是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地区的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汉藏交流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现代时期(大致1840年至1949年),清廷内忧外患,边疆危机呼声日大,有识之士强烈呼吁关注边疆,渐有“保川固藏”、“安边安藏”、“筹边固藏”以及“治藏必先安康”等战略思想问世,对康藏地区的研究和关注成为集政治博弈与学术研究等作用于一体的时代性命题,并由此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包括汉文、藏文、蒙文、外文等诸多语言撰就的资料成果,为我们今天及将来研究康藏历史留下了宝贵历史文献。本文仅就改革开放40年近现代康藏汉文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一 改革开放40年来近现代康藏汉文史料的整理与研究概况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当年就出版“内部参考”的汉文史料开始,经过40年的发展,国内学术界涉藏尤其是康藏地区汉文史料的搜集、整理及出版,取得了巨大成绩。具体表现在:文献搜集、整理逐渐增多,加入整理队伍的学者不断增加,推出的文献丛书日益丰富,集成出版的文献篇幅、册书、字数、容量越来越大。可以说,这40年来,在康藏汉文史料的整理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早期的文献整理,代表性的著作是1978年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整理的“中国民族史地资料丛刊”和西藏社会科学院整理的“西藏学文献丛书”。前者主要是由吴丰培先生主持校订、整理,包括了清人关于边疆的史料30余种,涉及康藏的有10余种,如清代李凤彩撰《藏纪概》、萧腾麟撰《西藏见闻录》、不著撰人的《西藏志》、钱召棠辑《巴塘志略》等,这批边疆史料在改革开放的当年1978年就由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刻印平装出版,对于唤醒藏学界的文献意识、推动社会对于这一文献的关注产生了积极效果,只是由于每种只印刷了数百册,又注明是“内部参考”,流通面不广,社会影响面不大。后者包括了《西藏学汉文文献丛书》《西藏学汉文文献汇刻》《西藏学汉文文献别辑》及《西藏学参考书》等四个类型的汉文文献,由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以来陆续整理出版,计有200多种500多册、总印刷数量为50万册。其中,仅由拉巴平措、平措次仁、陈家璡主编的《西藏学文献丛书别辑》一种,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就汇辑文献70种116册①。这些编辑、出版的大量的西藏汉文文献和译著,为藏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极好的基础。此后,在《西藏学汉文文献丛书》《西藏学汉文文献汇刻》《西藏学汉文文献丛书别辑》等丛书的基础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组织了“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丛书《西藏历史汉文文献丛刊》。这一丛书,重新选取《西藏学汉文文献丛书》等中精要者加以整理,重新排校,增加注释,统一体例而出版。全书辑集了典章类、军机方略类、入藏官员文字(奏稿、文牍、日记等)、其他(古籍文献的专题汇编、摘编、辑录及重要的西藏方志)等几方面内容的资料,颇便学界利用②。西藏社会科学院还以“藏事汉文文献丛书”的名义,整理出版了任乃强的《西康图经》(西藏古籍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印量2500册)等书。

进入21世纪,由于检索技术的升级,利用国内各机构藏书条件的便利,马大正研究员、张羽新编审主持的多种大部头涉藏历史文献类编得以出版,主要有马大正主编《民国边政史料汇编》《民国边政史料汇编续编》,张羽新领衔主编《唐宋元明清藏事史料汇编》《民国藏事史料汇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张双智主编《元代至民国治藏政策法规汇编》,张皓、张双智主编《民国时期藏事问题英文档案选编》等。对于上述史料的分类整理、甄别,尚没有开展。这些史料,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基本史料类。这里主要指收录了所有目前能够看到的史料,史料的种类非常多,而且没有加以区分。凡是“涉藏”,均全部收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张羽新、张双智主编《唐宋元明清藏事史料汇编》,共102册,学苑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全书按时间分为十一编,包括了从7世纪中叶至1911年清朝灭亡1600余年间的涉藏汉文文献,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文献种类繁多。张羽新主编《民国藏事史料汇编》,共30册,学苑出版社2005年出版,包括民国时期历届中央政府治藏政策法令以及有关蒙藏委员会史料、民国藏事档案及重要史料荟要、民国初期主管蒙藏事务的中央机构——蒙藏事务局(后改为蒙藏院,再改为蒙藏委员会)主办的《藏文白话报》等、民国期间关于西藏问题论著40余种、涉藏边政研究专著、甘青藏区民国社会资料、川滇藏区藏事资料等,内容涉及社会历史、民族宗教、风土人情、自然地理等方面。张皓、张双智主编《民国时期藏事问题英文档案选编》,共23册,学苑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是书从英国印度事务部有关西藏事务档案数千卷中选择历史档案文件编印而成,反映了1910—1930年代英印政府策划西藏独立、蓄谋制造西藏问题的侵略活动以及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是研究近代西藏问题的第一手档案文献,直接证明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是研究我国西藏、新疆乃至当地社会历史和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赵心愚、秦和平等人主编的三本康区藏族社会史资料集,分别是:赵心愚、秦和平主编《清季民国康区藏族文献辑要》,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赵心愚、秦和平主编《康区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辑要》,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出版;赵心愚、秦和平、王川主编《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巴蜀书社2006年出版。三部书籍合称,是为姊妹篇,内容如书名。此外,还有高国祥主编、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编委会编《中国西南文献丛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搜集整理了部分清代民国涉藏相关文献,其中第一辑《西南稀见方志文献》、第三辑《西南史地文献》、第四辑《西南民俗文献》,包括有清人《西藏志》《拉萨厅志》《卫藏通志》《西藏考》《西藏图考》、民国《西康纪要》《宣抚康南日记》《康藏歌谣集》以及外国人《西藏游记》《西康之神秘水道》《旅藏二十年》等史料。

第二,专题史料类。主要包括历史档案、方志、边政、治藏等专题史料。

其一,历史档案类。包括历史档案目录、汇编等。主要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由中国藏学出版社2015年开始出版,已出50册,预计80册),收录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典藏的民国时期档案中的多个全宗资料,有大量反映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西藏与内地紧密联系,体现民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行政隶属关系的档案史料。是书主要选录了汉文档案,每件档案均由编者根据档案内容,酌拟标题;采用了编年体方式,所选用的档案均按档案形成时间依次排列;除第一册选录了清末亚东关档案外,其余各册收录的均为民国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档案③。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主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该选编选取四川省档案馆所藏的种类多样的档案与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全书分为设治与政务、赋税征收、户口与乌拉差役、商业与工交、寺院与土司、文教与社团、康藏关系等七部分,涉及近代康藏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

其二,方志类。张羽新主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共分为7辑54册,由学苑出版社2003年出版。该书汇编200余种方志和涉藏志乘,共9900余万字。包括:西藏地方通志、西藏厅县志、甘肃藏区及涉藏地方志、青海藏区及涉藏地方志、川滇藏区及涉藏地方志、藏区宗教志等(包括语文志、江河志文献)、近代学者编著涉藏志集。刘赞廷著、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刘赞廷康区36部图志点校》上下册,系刘赞廷以自己“历边十四年”之经历纂成之图志数十种。重庆市图书馆以所藏刘赞廷手稿为蓝本,与1960年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油印本互为参照点校与编排,改正了错别字句后于四川民族出版社2017年出版,便于学界利用。民国时期“西康省通志馆”编纂的《西康通志稿》,方志出版社2016年整理出版。本书共四篇15卷,约110余万字,包括《西康通志撰修纲要》1卷、《交通志》5卷、《社团志》《农牧志》《物产志》《议会志》《选举志》《职官志》《武卫志》《司法志》《财赋志》《水利志》《工商志》《教育志》《医方志》各1卷、《宗教志》2卷,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西康省以及西藏昌都等地的政治、经济、宗教、文教、风俗等提供了历史资料。

其三,边政类。马大正主编《民国边政史料汇编》,共30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该史料汇编收录了民国时期边政方面的史料,包括蒙藏院及蒙藏委员会相关史料,如《蒙藏委员会公报》及其职员录、王公名录、会议记录、决议案、行政统计、调查报告,此一时期重要期刊如《边政公论》《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等,学者有关边事、边政、边疆地理人文的相关著述以及调查报告等,涉及到边疆各省份,每部按省份分类。2010年,马大正主编《民国边政史料汇编续编》,共30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该续编收录了初编未及收录的史料,如蒙藏委员会史料,民国时期的《康导月刊》《边疆通讯》等重要期刊,《建设委员会开发计划汇编》中的西北、西南专号等重要政府文件,学者的相关著述,此外还包括边疆垦务、教育、社会调查、经济、游记、风俗等史料,涉及到边疆各省份。

其四,治藏类。最近40年来,出版过《清朝治藏行政法规》④等不少简本,大部头的文献集则有以下数种。一是张羽新主编《清朝治藏法规全编》,共5册,学苑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是书采用清武英殿刊本,照原刊本影印,卷数亦仍其旧,完整地保存了其文献价值和信息。全书收录了清朝治理西藏的所有法规文献,资料齐全,包括《清朝善后事宜》《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裁禁商上积弊章程》《钦定大清会典》《钦定理藩部则例》《钦定大清会典理藩院事例》以及部分驻藏大臣与中央政府的奏折和皇帝的谕旨等文献。二是张双志主编《民国治藏法规全编》,共4册,学苑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该书收录了民国历届中央政府所颁布的治藏政策和相关法令以及蒙藏委员会治理西藏的有关法规文献,其中包括《民国治藏政策法令全编》《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蒙藏之法令》《修订蒙藏委员会法规汇编》等。三是张双志主编《元代至民国治藏政策法规汇要》,共2册,学苑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编者从历史档案和文献中选辑近2000种(条),以朝代为序,分为元、明、清、民国四章,参照我国传统史书“会要”的体例,略有变通而编撰成书,并采用了一些现代书刊编撰惯例。是书囊括了近700年间历代中央治藏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并且每章前面有“简述”,概述全章主要内容以及各种政策法规的得失和历史意义。

上述多种汉文史料中,大多数是以西藏及全国藏区为名,少数如《刘赞廷康区36部图志点校》《西康通志稿》等则直接说明是康藏文献。但是,上述全部文献,均大量涉及到近现代康藏史事。此外,仍然有大量的近代珍稀史料,值得搜集整理,汇编成册,以方便学者们利用,进一步深化近现代康藏研究。

二 改革开放40年来近现代康藏汉文史料整理与研究特点

上述贡献于学界的文献成果,种类多样,卷帙浩繁,其中有代表政府层面的档案文献、公文报告、法律规章制度等,有体现大众视野的时人游记、考察报告等,也有近代以来学者的研究成果等,所涉及内容包纳万千,成为今人研究近代以来康藏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风俗信仰、宗教、城市发展、建筑与人居环境变迁等方面的珍贵史料与文献来源,其参考与研究价值毋庸置疑;但是,这些史料文献所收内容参差不齐,使用时须予甄别。整体而言,上述文献集成,具备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大多进行了分类、编年,便于研究者有针对性的查阅,提高使用效率。

在未有以上这些研究者所做的康藏史料搜集、整理、研究工作之前,上述相关资料散落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各相关地市档案馆(局)等处,且分散于浩如烟海的卷宗之内,以及诸私人所藏,研究价值之发挥或未尽十分之一二,或束之高阁,或藏于未知之处,最终如同一些珍贵的古书一般消失在研究者的视野中。如上情形,学者进行史料的查阅、搜集、整理、研究,势必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即便如此,亦不能保证可搜寻到所需之材料以及在量、质方面的突破。因此,这一进行藏学研究的资料收集等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上述文献集成,一部分汇编直接采用原书、原档影印;一部分采用原书、原档影印,与原稿的辨析校对整理适当结合;一部分完全采用原书、原档影印、原稿辨析校对等整理方式进行编纂。第一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史料面貌,但使用者则需进行辨析校对;有些为了节约篇幅,将产生于战争年代、阅读效果不佳的原书直接影印,未作修补等工作,也造成了目前阅读比较艰难等遗憾;第二、三种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减轻了使用者的负担。还有部分未做分类,但有校对,并附有对材料的解读,虽不似前三种那样便于研究者有针对性的查阅,但也减轻了研究者往返查阅和搜集之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史料的使用效率,方便了研究者,提高了研究者的使用效率。

第二,政治与宗教类资料汇集可观,经济文化与社会风俗方面资料的汇集有所欠缺。

藏学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是建立在对已有历史认知的基础之上的。近代康藏文献以政治类史料居多,很明显地反映到了资料整理中。近代以来,康藏地区的政治事件、外交事件与外国侵略以及政治机构、区域政局与中国整体政治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史料较多,也是诸多汇编中所占份额最大的部分,而涉及近代康区经济文化与社会风俗方面的史料相对较少,其整理出版数量亦相对较少。这种情况的存在,是与整理对象——所存近代康藏史料的数量多寡与类别有关系的。

近代以来,国家飘摇,政局动荡,又有外敌入侵,边疆地区远离中央,且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列强开始注意到晚清政府对中国边疆地区管理力度有所削弱的情况,继而将影响和控制中国边疆作为入侵中国的重要步骤。边疆危急,边政亟需调整,以适应近代新形势,朝野逐渐形成了国人关注边疆、讨论边政的社会舆论效应。历届政府更多地从政治层面管理边疆,近代朝野有识之士对于边疆经济文化与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关注度也较以往有大幅提高。但是,学界对于这一情况的关注,相较于对政治层面的关注相对薄弱,这就决定了整理出版的汇编史料之类别中各个部分所占比重的大小。

此外,相较于中国内地,康藏地区以藏族居民为主,信仰藏传佛教。相应地,政府政策和近代时人对于这两点的关注是内地所没有的。同时,在藏区民主改革前,藏传佛教与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研究近代康藏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即为研究近代藏传佛教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的适应和转变过程。所以,在史料整理中,宗教政策、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也在材料汇编中有明显的体现,受到明显的关注。

第三,整理的材料在研究目的、学术话语、客观与否、质量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

这些汇编资料中,对存世的档案、资料等做了大量梳理和汇总工作,但并不意味着均为精华,均为信史。编者大多已注意到存世资料的质量参差不齐,近代时人对当时时局的判断并非均为客观,一些外国人的学术话语和研究目的明显带有殖民侵略的意图。如《民国时期藏事问题英文档案》一书,对英国印度事务部所存西藏事务相关档案作了搜集、整理、研究,汇聚一册,是了解当时英国视角下的康藏情况的重要历史资料。但使用这一类档案材料时,必须以辩证的研究态度去对待,英国的记载势必从英国推动“西藏独立”这一目的出发,在档案中则会留下这一历史叙事观的痕迹和逻辑。对于这一服务于英国殖民侵略的文本,作为研究者,应熟悉其中的历史背景,进而再对文本进行分析,谨慎使用。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近现代康藏汉文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虽然有其不足与薄弱环节,但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藏学研究蓬勃发展态势的一种反映,是中国藏学研究和其他相关学科研究(如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学、民族学等)的新的增长点与资料来源。

三 对近现代康藏汉文史料整理与研究的展望

正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目录的整理者所言:“我们希望《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大型影印史料陆续出版问世,能进一步推动国内外藏学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能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对我们的编辑工作者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⑤在史料搜集、目录整理之后,就是学术界继续深入解读这些巨量的资料,分析、研究其中蕴含的信息,甚至于多个学科联合攻关,以期取得中国藏学研究的重大成果。

展望未来,在继续深入研究、多个学科联合攻关已经出版的近现代康藏史料的同时,进一步搜集、整理国内各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各个研究机构、私人收藏的近现代康藏史料,并进行初步的综合整理研究,应是学界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

第一,近现代重要康藏各界知名人士的公私文字,文献价值较高,时间上距离现在已经有至少60多年历史了,长者则有100多年了,虽在社会变迁、各种政治运动中损失严重,但是劫后尚存的文献仍然数量不少,因此,亟待有组织地抢救搜集、整理研究、汇编或单独出版。

进入近现代以来,随着外来势力的介入,康藏地区社会发展的历史错综曲折,涌现出来多个民族的知名历史人物。如中国近代西南区域治理的刘文辉、陈启图(字东府,号“西垣”,1877-1949)、谢国安(1887-1966)、岭光电(凉山彝族,1913-1989)、麻倾翁、曲木藏尧、刘家驹等民族人物,其言行记载无疑是研究这一重要区域的宝贵历史文献之一。

如清末、民国时期长期效力边疆的刘赞廷(1888—1958),河北河间(今河北沧州)人,早年随赵尔丰进入川边,后来服务于西康地区,经历了三次“康藏纠纷”,对康藏边务有着极深的了解。他不仅参与了大量的晚清民国川边事务,而且在戎马倥偬之余,亲自编辑了康藏地区47县的县志,在史料的保存上有极其重要的贡献。现在学者撰文研究康藏,所引史料多出于此。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的研究,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的《建设新西康十讲》,虽已整理刊布,但还有大量刘文辉签署的文件藏在四川省档案馆,以刘文辉名义发表的文章散落在各种民国报刊,需要进行搜集整理。

类似的,还有冯云仙(藏名“格桑雀珍”,1907—2000,曾任国民党中央检查委员会检察委员,“战地妇女服务团”团长等职)、杨质夫(1906—1961)夫妇,堪称边疆服务的“开拓先锋”,他们是学者,与李安宅(1900-1985)、于式玉(1904-1969)夫妇可媲美,他们留下的史料,值得进一步研究。西康省行政督查专员陈启图(1877—1949,字东府,号“西垣”)、彝族精英岭光电(1913—1989,凉山彝族)、彝族人物曲木藏尧(1905—1940,汉名“王治国”)、曾言枢(1899—1976,名令枢,曾任“康南巡抚司令”等职)、万腾蛟(民国末期的制宪国民大会代表)、江安西(曾撰写《诺那事变记略》等文献,1949年后任西南民族学院藏文教师)、麻倾翁(1890—1966,西康道孚县灵雀寺堪布,活佛,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西康党部委员,制宪国民大会代表)、黄正清(1903-1997,藏名洛桑泽旺,曾任拉卜楞保安司令等职)等社会各界精英,均是在西康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涉及的社会领域非常多,他们的文集值得搜集、整理。

此外,一些近代活动于川康地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文集也逐渐被纳入搜集、整理的规划或者出版。前者,如赵心愚、秦和平、王川联合编纂的《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一书,即收录刘文辉《建设新西康十讲》等内容;后者,如中山大学教授温春来、岭光电之子尔布什哈主编的《岭光电文集》,收录了民国时期四川凉山知名人物岭光电的文稿。岭光电热爱彝族文化,有强烈的彝族意识与中华民族情怀,撰写了大量关于彝族的论著,由其子尔布什哈等搜集编为《岭光电文集》出版。该书是岭光电撰写的关于其家乡、事业、理想、改革等方面的文字,大量涉及到川边(西康)社会、人物,如《羊仁安与刘文辉的关系》《西康人、事闻见》《个人经历点滴》等。

第二,近现代时期产生的其它史料,目前较少为人所知的,亟待系统整理。

如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康藏地方报刊《西康日报》《戍声周报》,民国时期“国立拉萨小学”史料,台北“国史馆”所藏相关档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收藏的国民政府外交部涉藏问题档案,1949年10月以前出版的《中央日报》《申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等全国性重要报刊对康藏问题的报道资料,亦亟待整理、利用。

此外,还有很多重要涉藏人物的私密日记散落在民间,同样值得整理出版,以推进藏学研究。如著名民族史学家、我国近代藏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任乃强先生(1894—1989,字筱庄,四川省南充县人),在民国时期办理康藏事务的日记《筱庄日记》;驻藏办事处戴新三(1907—1997)科长《拉萨日记》(1940—1944)⑥;民国时期曾任国民党西康省政府秘书长、民政厅厅长,1949年后曾任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的张为炯的《日记》;老报人车辐《日记》;学者兼西康省政府顾问李思纯《赴康日记》。这些私人日记,少为人知,利用得很不够。

第三,目前收藏在北京、四川、西藏、上海、兰州、西宁等地的这一历史时期康藏史料,还需进一步发掘研究。

未来的工作思路,应该对于国内各个研究机构、私人收藏的近代康藏史料进行搜集、整理;同时,搜集上述散落在研究机构、民间,或分散在各重要报刊、个人文集中的康藏史料,科学整理,汇编成书,或者编成资料,汇集若干册,以供学界研究利用。具体操作上,可以计划以北京、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的藏汉学者联袂合作,进行联合公关,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完成。

上述康藏汉文史料非常多,一些史料非常珍稀,学术价值非常高。但是,目前史料搜集、抢救得还不够,尚有大量珍贵文献存留世间。此外,对于已经公布、出版的上述史料的整理,虽有多种目录行世,但是,对于其的研究,目前开展得非常不深入。因此,在搜集、抢救、整理的同时,组织研究队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迫在眉睫。从上述文献中,不仅可以重新强化藏学界对于近现代康藏地区社会多面相的认识,而且可以丰富中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研究。从上述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提炼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脉络,总结边疆治理的历史经验,归纳中华各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与历史记忆,更将推动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各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注释:

①吴丰培《介绍〈西藏学文献丛书别辑〉出版》,《中国西藏(中文版)》1995年第6期,第61页。

②该丛刊目前已经出版多种。比如2006年出版的就有:《西藏纪游》,[清]周霭联撰,张江华、季垣垣点校;《西藏奏疏》,[清]孟保撰,黄维忠、季垣垣点校;《钦定巴勒布纪略》,季垣垣点校;[清]方略馆编,《钦定廓尔喀纪略》,季垣垣点校;《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赵云田点校;《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清]会典馆编,赵云田点校等。

③关于是书前50册的历史档案目录,《中国藏学》2012年、2014年已经出版了两册厚重的增刊(S1期),专门整理了目录,并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1—30册)分类目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31—50册)分类目录》予以发布,为学界的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④本书编写组编《清朝治藏行政法规》,五洲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

⑤课题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31-50册)分类目录》之《分类目录说明》,载《中国藏学》2014年增刊第1期,第1页。

⑥如任新建、何洁整理的《我的青少年时代——任乃强〈筱庄笔记·身世录〉录注(一)》,载《中国藏学》2017年第1期,第115-125页;王川整理的《民国时期戴新三著〈拉萨日记〉选注》,《中国藏学》2012年第2期,第58-66页。

猜你喜欢
藏学汉文史料
金·史密斯藏学文献馆古乐谱辑录与研究
2021年全国报刊藏学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上)
王尧:新中国藏学风雨60年的记录者与实践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乐器名称汉文译名小议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