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纤维支气管镜是检查并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直接观察到支气管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若麻醉处理不够到位,可能无法有效抑制咽喉部神经反射,导致患者出现憋气、呛咳以及喉痉挛等不良反应,会影响检查效果[1]。在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需采取有效的麻醉措施才能确保检查顺利进行。我院对43例患儿应用了喉罩全麻控制通气,效果较优,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86例患儿,所有患儿ASA评级为Ⅰ~Ⅱ级,无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患儿家属对此次研究已经知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3)以及研究组(n=43)。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为2~9岁,体重为9~32kg,平均体重为(17.22±3.22)kg;研究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为2~10岁,体重为10~34kg,平均体重为(17.45±3.46)kg。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比较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术前进行常规准备,构建静脉通路,并借助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全麻,采取面罩吸氧,然后缓慢静脉注射1%丙泊酚(1~2mg/kg)、芬太尼(1ug/kg)以及咪达伦唑(0.1mg/kg)。患儿逐渐安静,四肢张力降低且呼吸保持平静时,然后停止静脉推注丙泊酚。对咽喉实施表面麻醉,利用鼻导管进行吸氧,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研究组利用喉罩全麻控制通气,先给予常规静脉全麻,再给予氯化琥珀胆碱,静脉注射。患儿肌肉出现松弛后,通过喉镜获得视野,置入喉罩,以喉罩控制通气。将T型密封接头与喉罩相连,侧面连接麻醉机。从密封接口处将纤维支气管镜置入,穿过喉罩进行检查操作。检查完毕后,停止泵注麻醉药物(丙泊酚与芬太尼)。待患儿自主呼吸恢复,再将喉罩拔除。
对比两组患儿检查过程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另外,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憋气、呛咳、喉痉挛、肢体运动不良)发生率。
涉及数据以SPSS15.0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儿HR、MAP水平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pO2水平较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HR、MAP以及SpO2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HR、MAP以及SpO2水平对比(±s)
组别 n HR(次/min) MAP(mmHg) SpO2(%)研究组 43 98.11±5.22 70.25±5.39 98.45±1.21对照组 43 110.23±6.14 77.14±5.79 96.56±1.09 t 9.862 5.711 7.610 P<0.001 <0.001 <0.001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较对照组(18.60%)更低(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接受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年龄普遍较小,缺乏依从性,不能完全配合检查。若采取表面麻醉,可能会让患儿呼吸道受到刺激作用,并造成不良反应,可能会中断检查,甚至造成器官损伤[2]。为避免上述情况,一般会会对患儿采取静脉全麻,让患儿平静接受治疗,麻醉药物通常选用芬太尼与丙泊酚。但在丙泊酚与芬太尼作用,会对患儿呼吸产生抑制作用,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咽部肌群松弛,严重者会产生呼吸道梗阻,会阻碍检查实施。
本次研究当中研究组采取了喉罩全麻控制通气,从结果来看研究组患儿HR、MAP水平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pO2水平较研究组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较对照组(18.60%)更低(P<0.05),与相关报道结果类似[3],说明喉罩全麻能够让患儿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状态,且不良反应较少。喉罩全麻控制通气对呼吸道损伤较小,不会对气道产生明显刺激作用[4],能够让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可预防应激反应。由于喉罩全麻控制通气能够让患儿保持相对良好的呼吸状态,检查过程中不必担心患儿出现缺氧。喉罩具有较大的内径,纤维支气管镜容易通过,再加上不良反应较少,能够让镜检医师从容操作,获得更好的检查效果。综合来看,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采取喉罩全麻控制通气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