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0.1%三十烷醇微乳剂对花生增产的效果,为产品应用提供依据,正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并依据试验方案开展了本次试验。
试验作物:花生(当地推广品种豫花37)。
试验靶标:增产。
试验条件: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验示范,其种植密度、栽培管理方式等具有当地代表性,田间管理均匀一致。
试验田位于正阳县熊寨镇王楼村瞿怀洲的家庭农场,该田块地势平坦,黄胶土,pH值为6.5,每667 m2施氮磷钾复合肥20 kg、尿素7 kg。花生品种是豫花37,6月8日播种,播种量15 kg/667 m2。9月21日收获。
试验药剂:0.1%三十烷醇微乳剂。
对照药剂:0.01%芸薹素内酯乳油。
花生种衣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控旺型)根据农民的施药习惯进行常规管理,试验田块用药量均匀一致。生长调节剂(增产型)按照试验设计施用。(见表1)
每处理小区面积667 m2,重复3次,试验总面积1 hm2。
施药2次,开花末期(8月9日)和下针末期(8月22日)各施药1次。
茎叶喷雾,每667 m2用水量45L,喷雾均匀。
施药后5 d目测对花生生长的影响,收获时调查1次。
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样30穴花生,调查每穴结荚数、花生粒数、实粒数。收获时按小区单打单收测产,测定百粒质量。将结果记入表2。
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平均结实率,折算每667 m2产量并计算增产率,采用邓肯氏法对各处理结荚数、实粒数、百粒质量、结实率、每667 m2产量及增长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实率及增长率计算公式如下:
从表2中得知,各处理的平均结荚数分别为18.9个、18.5个、20.4个、20.8个、16.6个。经邓肯氏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处理C、处理D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但各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A、处理B与空白对照差异也不显著。实粒数调查,各处理的平均实粒数分别为31.9粒、30.8粒、32.1粒、31.9粒、27.4粒。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荚率调查,各处理的平均结荚率分别为90.8%、83.3%、82.6%、86.5%、79 %。各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处理A、处理D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处理B、处理C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
各处理的平均百粒质量分别为 48.3 g、45.9 g、47 g、47.3 g、43.1 g。各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空白对照差异都显著。
各药剂处理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04.4 kg、232.4 kg、250.9 kg、253.1 kg,与空白对照每667 m2产量178 kg相比,每667 m2分别增产26.4 kg 、54.4 kg、72.9 kg、75.1 kg。增长率分别为 14.9%、30.6%、41%、42.3 %。经方差分析,各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异都显著,处理C、处理D表现最好,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比较差异显著,处理B次之,与处理A差异显著。
按照试验方案要求,施药时间分别在盛花期、下针末期施药时间偏晚,此时花生营养生长盛期已过,对药剂效果影响很大。0.1%三十烷醇对花生生长有调节作用,但不同浓度效果也不一样,建议2019年继续试验示范,施药时间应该提前。
表1 试验处理
表2 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