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法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
——以“社会管理专题研究”为例

2019-02-21 23:14肖扬伟
关键词:研究生过程能力

肖扬伟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 赣州361000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全球研究生教育规模第二大国,到2020年在学研究生总规模将达到290万人。[1]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并稳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衡量研究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科研能力。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过程,既是依据课程培养方案,通过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通过科学研究运用知识的过程,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倡导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把参与式教学引入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将对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参与式教学及其特征

参与式教学最初是运用于社会学的一套理论,源自于英国进行的国际性援助实践。学者们发现,当被援助者能积极参与援助项目的过程时,项目能取得快速的进展。后来,参与式理论逐渐被引入教育学领域,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教育界逐渐运用于高校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2]作为一种理念,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平等和积极参与,从而使不同知识背景、个性特征和智能类型的学生都能有效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共同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教学主体的平等性

对于什么是教学,国内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教师“教”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课堂中应起到主要作用。很显然,这种观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了教师的权威性,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应认真接受教师的教导。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即教师占据教学主体地位,掌控教学资源、教学组织、教学进程、教学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属于“弱势群体”。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即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参与式教学是这种观点的代表。参与式教学主张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学过程不是教师的单向输出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应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充当课堂的参与者,教学的引导者,困惑的解决者等角色。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课前指导学生确定教学主题和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做好上课准备工作;课中发挥好穿针引线的作用,仔细聆听学生的主题报告,积极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客观中立地对学生表现进行评判;课后反思和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给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教学过程的参与性

根据学习的性质,可以把学习分成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学习呈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一种活动;而发现式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地学习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学习变成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接受式学习由于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参与式教学认为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交往活动,而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正如建构主义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不能离开教师的参与,缺少了教师的参与,学生面对繁多的知识领域会无从下手,学习很可能成为盲目的行动;而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学生的参与,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学难免会沦为教师一厢情愿的“独角戏”。在参与式教学的视野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而是两条流淌而交织的河流的关系,这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即为教学。所以,教学过程是师生互通有无、互相激励、互相提升的过程。

(三)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和合作式的教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使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深刻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之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所以,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具有多样性。一般而言,参与式教学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式教学,即注重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的相结合;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加入参与式教学的元素。[3]在具体实践当中,自主探究、课堂讨论、成果展示是三种典型的参与式教学形式。[4]自主探究,是在教师创设情境的引导下,通过确立有意义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自身钻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讨论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明辨是非、获得新结论为目的,通过学生各抒己见为手段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成果展示是学生经过对特定主题进行探索后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展示的活动,成果往往记录了学生探索的过程,凝聚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成果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参与式教学法运用于研究生课程的实践

笔者在本校社会学系研究生课程“社会管理专题研究”中,采取参与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一)引导研究生参与教学内容选择,激发学生兴趣

研究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本学科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作用,要从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转变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5]在“社会管理专题研究”首堂课上,笔者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主动与学生讨论,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与学生确定本门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主要讲授社会管理的发展历史、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和机制等内容;实践部分则联系社会管理的实践,结合当前社会管理的热点问题,兼顾学生兴趣,侧重选取了社会冲突管理、社会危机管理、社会舆论管理、网络社会管理、社会腐败治理、社会管理创新等专题内容。由于这些教学内容是师生共同参与选定的,学生课后积极围绕这些小专题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在接续的课堂当中,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围绕小专题内容,以PPT展示的形式阐述该小专题的主要内容,时限为一节课。在学生阐述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内容进行点评、补充,然后全班再围绕该专题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就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课堂气氛也比较热烈。

(二)运用课堂讨论,提高研究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研究生的班级规模一般不大,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仅能更好地使其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一要明确讨论目的。教师对哪些专题和问题可以进行课堂讨论、什么时候进行课堂讨论要心中有数,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二要善于提出问题。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围绕关键点提出问题,而且要提出一些关键性、发展性、开放性的问题,注重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学生思维。三要发挥教师在课堂讨论的引导作用。教师应把握讨论的最佳时机,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生长点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把握讨论节奏,防止讨论过程中的“卡壳”和偏离主题。四要及时总结。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全面地归纳和总结,用科学的术语对学生讨论的结论进行概括,对讨论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鼓励和表扬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指出不足,提出建议。笔者在讲授舆论管理专题时,提出了“西方国家如何管理舆论?舆论管理与公民的表达权有无矛盾?如何协调这些矛盾?”等问题,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结合西方国家和我国对舆论管理的措施和做法、困惑与矛盾、如何做到尊重公民的表达权和依法管理舆论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通过讨论,加深了学生对舆论管理及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水平。

(三)适时展示成果,培养研究生自信心

成果展示是参与式教学法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具有展示内容丰富、展示方法多样等特点。通过成果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一要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对实践过程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感受,重视学生感情体验,使成果展示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内在动力。二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选择展示载体。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实践内容不一,宜灵活采用不同的载体进行成果展示,可以通过图片展、黑板报、宣传海报、宣传册、网页、专题报告、专题论文、微电影等形式和载体,突出展示主题,发挥各自优势。三要对成果展示进行具体指导。比如,通过图片展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应精选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图片;通过黑板报展示,应注意版式设计和内容简洁扼要;通过专题论文展示应兼顾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在讲授舆论管理相关主题时,不局限于课堂讲授和讨论,而是“课上”和“课下”相互结合,通过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实地调研网信办、课堂讨论等方式,收集了与舆论管理的法律法规、西方舆论管理借鉴、中国舆论管理的措施、未来舆论管理的趋势、舆论管理中的经典案例,把这些内容加以整理,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展了“舆论管理现状与趋势海报展”,参观人数较多,同学们对展览效果反响不错。

(四)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拓展研究生参与式学习空间

科技时代的到来,为学生参与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在教授课程的时候,仅凭借文字展示,学生难以深入情境,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如果采取计算机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图片、视频等进行展示和案例说明,能有效克服学生上课的疲劳情绪,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在讲授危机管理相关专题时,笔者通过网络搜集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件中的图片、视频、新闻,政府在爆炸中所采取的危机管理措施、事后追责等方面的信息,在课堂上加以展示,给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并运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询问如果学生是当时天津港集团的负责人和政府部门负责人,将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危机管理。学生们既从理论上对危机管理的过程、决策机制、心理因素、对策与路径进行了学习和思索,又从实践上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使课堂气氛热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除了在课堂上主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课下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组建QQ学习群、微信专题讨论群等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布置预习题、课堂任务,上传上课课件,提出讨论主题;也可以网络在线答疑解惑,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如果科技手段运用得当,无疑会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密切师生关系。

三、参与式教学法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考量指标,主要包括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6]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用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常规方法运用到新情况的能力,发现新的问题和用途的能力等;逻辑推理能力体现为研究生根据一定的先知条件,运用知识和思维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主要体现为对资料的搜集、筛选、评价和利用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体现在研究生对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的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研究生通过口头语言阐述思想和理论成果的能力。

为了评估参与式教学法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效果,笔者采取了两种方法进行考察:一是观察法和访谈法;二是采取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所任教2017级和2018级社会学研究生进行观察和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生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其中4名研究生还成功申报了省研究生创新创业课题;教学过程中常进行推理判断、归因分析、归纳推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加强;由于经常要从学术期刊、网络文献收集资料,学生的资料收集和处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有明显改善,对一些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善于发问,乐于讨论,勇于探索;课堂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形式实际上又是一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逐渐流利、逻辑严密。笔者对研究生发放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认为通过参与式教学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的占90%,认为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升的占92%,认为资料收集和处理能力得到提升的占95%,认为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的占90%,认为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的占92%。总之,参与式教学法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得到了认同。

猜你喜欢
研究生过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