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俊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081)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种文化、价值观并存的现象冲击着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也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要进行课程化建设,明确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内涵、原则,并以此建设和探索实践,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改革作为重点,厘清建构一体化育人的逻辑理路,培养高职院校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根据教育部第43号令和其他文件,“辅导员是教育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1]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科学、规范和系统地建立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方式。要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确保学校的稳定和有序,需要一个重要的组织制度和有效保障。实施一体化教育,切实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十大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时代,辅导员的职责和责任更大。具体事务可以细分为思想政治引领、职业道德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和帮扶、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服务、团学活动、安全与稳定、奖励与贷款、日常事务、资料档案存管等,这些事务具有统筹性、一般性和概念化特点。在操作上具有规律性、重复性,在信息梳理上较容易形成知识体系,可以面向学生集体教育灌输。
以人为先,以生为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引领,强化全员协同,强化阵地融合,强化问题导向。工作者向教育者转变,以事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由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转化为上下结合和学术兼容的课程模式。
坚持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具体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融衔接,教师与辅导员相辅相成,技术技能的传授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机统一,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统一,教学观念和教育观念统一。要实现教育教学各环节协同育人,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各自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把握学情,以问题为导向,对于学生的所想、所感、所惑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工作中将学生永远放在第一位,抓住以学生为本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实现思想价值引领课堂教学全程的目标,使课程育人“切实管用”。
坚持正确的办学政治方向,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培育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的辅导员工作课程和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研究和实施,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密切相关。要更好地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形成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政治素养。
习总书记指出,要把握利用好主渠道——课堂教学主战场,面对变化的国内外环境,要及时加强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似性”意味着每个元素的目标和标准在价值目标中是一致的。辅导员工作课程平台的构建基本上是以学生为本,其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学生。“符合性”是指高职院校以建立道德为目标,构建辅导员课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育规则,遵循法律规范。
习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讲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作,必须注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意识,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具有能力和政治诚信的人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关键时刻,对新时期高校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具体而言,它将受到新使命、新征程和新趋势的激励,让协同育人在与时代同步中“活”起来。
首先,梳理和总结辅导员在一体化育人背景下的工作,筛选可以选择的主要内容。初步确定了30个主题,将30个主题在学生中和辅导员中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了最受学生欢迎和最需要进行教育的20个主题。然后将其集成在一起,为不同类型的课程制定实施大纲。集结辅导员全体力量和智慧,集中备课,打造精品课程并整合,编制辅导员课程化教材,提高辅导员工作课程的教育效果。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素养为指导,坚持一体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素养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检验辅导员课程建设的实施效果。在综合教育的背景下,应遵循辅导员的课程,遵循课程建设的多样性、相关性、有效性和促进原则。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综合素养教育结合,把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分为引领、浸润、深化、拓展等四大功能;把辅导员工作课程分为形势与政策、理想信念、科学思维和方法、职业素养教育等四大体系。
1.创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
首先,以一体化育人理念为指导。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都围绕着教育人的基本任务进行。辅导员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对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而言,正确的理念便是协同的外力;“把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素养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把技术技能的传授与职业道德的培育有机统一,推动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等一体化育人工作,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3]
2.创新高职辅导员工作的新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辅导员在高校中具有教师和学生管理者的双重地位,但事实上,辅导员往往偏向于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方面,辅导员的地位较低,教师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通过研究辅导员的工作课程化建设,辅导员的教师作用得到加强。通过规范和整合辅导员工作内容,引导辅导员往一个专业领域不断提升,为辅导员提供专业的咨询发展平台。
思想是行动的先行者。首先,辅导员的工作课程化是从教学的角度衡量辅导员的工作,并以教学的形式为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它极大地增强并有效地履行了辅导员的工作标准和责任。其次,辅导员课程可以帮助辅导员工作的整合和优化,帮助辅导员在专业方面发展。第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和学生的新发展,推进辅导员工作课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宏观和微观的,既系统又复杂。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施三全育人。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实施有助于构建全面的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课程模式的实施不仅将辅导员的工作作为一门课程,知识体系的建立也使辅导员的思想工作得以在强有力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更有效。
为辅导员创造新的工作方式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过去,这是繁忙的琐碎工作,导致辅导员不仅没有时间也没有额外的精力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很大。然而,探索此工作课程化有利于辅导员工作创新和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内容和目标的建立。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的提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教师保障。
辅导员工作内容要统筹规划,并且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
首先,可以将对学生日常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工作进行系统的整合,整合后再进行分类,分类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群、教育教学进行。其次,情感和道德意识,大学生是人生成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期间逐渐学习社会生活经验,增强自我认识能力,丰富个人情感意识,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针对新时期、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笔者在所就职单位,带着团队就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背景下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编制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20个主题,有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也逐步探索出一条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两张皮的道路,并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新时期新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从一体化育人视角入手,构建一体化育人下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新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