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人物与方法:主旋律纪录片的叙事勘探*
——基于央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纪录片的研究

2019-02-21 09:25:32张步中张曦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纪录片改革开放

■ 张步中 张曦予

一、引言: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戏剧五因”是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提出的戏剧主义分析理论,是20世纪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包括场景、人物、行为、方法、目的五个要素①。2018年年末,央视各频道陆续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主旋律纪录片,璀璨纷呈。其中,央视一套两部纪录片接连入屏——《我们一起走过》(18集)恢弘中见细腻,《必由之路》(8集)方正而肃厉;央视六套追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变迁流转,编制成40集纪录片《影响——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央视四套和十三套分别搭载频道日常栏目制作特别纪录片——《国家记忆之小岗人家四十年》(5集)及《新闻1+1之追梦时代》(5集)。5部纪录片斑斓多态,在荧屏上竞相辉映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潋滟诗篇。本文将从问题研究意识出发,阐述当下研究纪录片叙事的要义,接着以5部纪录片为例,从场景、人物、行为、方法和目的5个方面探析央视改革开放纪录片叙事特点及表达方式。

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性与审美性相兼的影像艺术,将历史长河中的人事景貌昭然展映于荧屏之上,同时,其内里潜藏的人文性和现实观照意识也兼具思想美感,与时代构成相互交织互文的力量。与此同时,在纪录片中,叙事也是一种占绝对优势的文本,因此对纪录片的叙事构造加以宏观上的整体建绘或微观的细末勘探也就很有必要。改革开放40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中国各行业也发生了惊鸿之变。如何从叙事角度切入,以纪录片形式将40年国家巍峨变迁映切于荧屏之上,是本篇文章所要探究的重中之重。

二、场景的构搭

影像叙事中,场景具有两层涵义:其一是故事情节境况所置的宏阔背景,承载着人事际遇迁移流向的内在逻辑;其二是影像展映的平台话语体系。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央视作为国家话语的阐解者,在其创制献礼专题片中,依据各频道特性对浩瀚40年中国社会各层面的疏风骤雨进行了细细审度和删裁,从繁复林总的40年沧海碧波中撷取提纲挈领式的事件,并以此为基石勾绘宏观框架,塑营整体时代语境。克里斯臣·梅斯说道,因为这(电视片)是一个叙述,所以肯定有一个人在叙述,这个无形叙述者的存在不一定必须是一个人,它可以是一个机构,是这个机构选择、组织并展现了这些画面,而且把叙述推到了我们面前②。在5部纪录片中,央视代表国家意志,是改革开放40年变迁的无形叙述者,其对特定话语境况的阐释,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家意志的彰显。

1.特定日期刻度的政治化营造场景生态

国人素来喜崇于对特定节日刻度的纪念,这已然成为华夏民族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认同。2018年时处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该系列纪录片作为一种仪式媒介,借纪念传统仪式符号,试图构建并凝聚国人的集体记忆。美国学者詹姆斯·W·凯瑞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传播仪式观”理论,该理论认为,传播本身作为一种仪式媒介,可以唤醒受众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民族情感,吸引他们参与到文化共同体的建构之中,以完成民族等文化共同体的精神寻根之旅③。杨义有言,时间的整体性观念以及大小相衔的时间表述体制,携带着丰富的文化密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叙事作品的开头形态④。于中国的政治生态而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隐含的政治意味深刻宏远,将40年波澜壮阔的风云变幻化为荧屏再叙事,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明晰巩固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开拓历史,引领未来航向。就叙事层面而言,对特定节日刻度的纪念,也是电视表达中叙述功能的体现,正如克里斯臣·梅斯曾所说:“有两个时间,一是被讲述事件中的时间,另一个是正在讲述的时间……叙述的功能之一就是在一个时间框架内再制造出另外一个时间框架。”⑤

2.平台话语体系特性决定纪录片风格走向

片子所播映的平台的语境特性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片子风格特质。《我们一起走过》和《必由之路》先后在央视1套播映,前者辽阔而平朴,后者宏深而刚正,二者风致调性于迥异中映照出新旧主旋律纪录片的模式革新。央视1套作为总领式频道,是国家话语意志的标杆式传达者,《我们一起走过》中以大篇幅探照微末人事,也彰显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文情思;《必由之路》整体依旧肃穆端正,但是片中偶现的平凡人物的不凡事迹,也可窥见央媒话语方式的潜在变革。央视六套发挥电影频道特性,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电影迭变为切入口,从“面孔篇”“铭记篇”“电影篇”“生活篇”四方面细察中国电影从严整单一到繁茂多态的如荼发展。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是以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频道,其日常栏目《国家记忆》是中国第一档国史节目,此次制作的纪录片《小岗人家四十年》以安徽凤阳小岗村40年的云泥之变点染出40年来国家农村政策变革的历史轨迹。央视十三套新闻频道的旗下栏目《新闻1+1》以“新闻+评论”为主要形式,此次特制的纪录片《追梦时代》由白岩松主持,用浓缩时代精义的关键词牵引起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涛浪,白岩松睿智明利的主持风格也为该片注入了轻趣质朴的感召力。由主持人担纲叙述者,串联起改革开放40年的各层次变革,使得参与者被简化为荧屏内的主持人和荧屏外的观众二者,正如罗伯特·艾伦所言,每当一切被简化为两个参与者的时候,我们便回到了最初始的叙述交流形态,即口头故事,讲述人和那个实实在在的故事听众之间的那种交流。此时,电视“吟游诗人”的功能尽显,传递着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和个人形象⑥。

三、人物的塑立

仅有宏泛的史实铺陈并不足以使影像叙事丰厚完整,因此,以各式人物角色勾串起历史长廊,可使叙事表达更为灵动饱满。五部纪录片叙事呈现风格各具姿态,其镜头语言捕捉叙讲的人物也千百态呈现。

1.政府要人、模范、行业专家讲述提增说服效度和信度

《必由之路》中的人物以政府要员、时代先锋模范为主,在第5集《立国之本》中,习近平会上发言表现出中国共产党治贪反贪的雷霆决心——“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二句字字铿锵,威严而震撼;同在该集中,表演艺术家牛犇在83岁耄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习近平写信对其予以高度赞扬和鼓励。在《必由之路》第2集《关键抉择》中,经济学家厉以宁现身诉述当年农村经济改革体制的时代背景,着力表现当年改革之艰。著名人物的亲身讲诉除了增强可信度之外,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意见领袖发挥出的凝聚人心的作用。《影响》以老一辈艺术家、知名导演、演员为主,这些人物多为观众所熟知喜爱,他们的出镜自然而然为叙事提供了事实可信度及真实感。第2集中,张艺谋身为第五代影人的卓越代表,道出40年从影历程,也为观众描绘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电影学子锐意进取的学习场景和只争朝夕的意气豪情;表演艺术家李雪健虽因患疾吐字艰难,但从其谈吐风貌依旧可见其铮铮风骨。《小岗人家四十年》中则多以采访农村改革专家的形式回溯改革开放40年的史事资料,如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韩俊、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等提供的讯息准确有据,自然也增强了叙事的说服力。

2.熙熙攘攘的小人物搭绘中国城乡图景

《我们一起走过》中共穿插了107个人物故事,这些人物中朴素平凡的普通人不在少数,葳蕤丰盛的人物群像绘就了熙熙攘攘的当代中国城乡画卷。与此同时,主创者也更多地在小人物的生活悲喜中,使用引申意指,以深层次表现时代变革。引申意指是大众媒体用以传播意识形态意义的主要路径,引申意指通过将某个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所指附加在文本的第一层次意义之上,从而使得既有意义更具视角锐度。在第5集《血总是热的》中,原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德忠提到当年国企改革自己不得已将妹妹裁员时,亏欠的眼泪不绝,时代洪流中平凡人物的命运流离被镜头察觉且精准捕捉,且被引申为一种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对于现实的艰难抉择,真实而深刻。第7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中,个体商户杨桂荣深情回忆小时候妈妈为兄弟姐妹彻夜做衣以及自己从小作坊到大品牌的创业历程,镜头甚至细描了喜爱漂亮的杨桂荣喜悦讲述自己每件好看衣服的来历,生动而亲近,主创者想要借商户杨桂荣“衣服”的变迁史更深层次表现40年经济民生的奔腾发展。在《必由之路》第4集《力量之源》中,农民工杨成军给妻子董海霞的情诗,“躺在德德玛的草原上,数最亮的星”,美好温情,农民工的泥土朴实感和情诗的自然浪漫相间碰撞,表现出基层人民精神生活的饱满。而在《小岗人家四十年》中,对小岗村民村事的刻画更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泥土气息。村民缪夕青从农民到建筑工人的转变,体现农村年轻劳动力谋求发展新出路的坚韧决心;外来经营者黄庆昶和訾庆顺分别在小岗村经营梨园和樱桃林,二者在小岗村的事业曲折发展中,也得到了不少村民的帮助和鼓励;小岗好媳妇郭海燕在小岗培训中心酒店工作,安排工作井然有序、处理家务利落得体,编导借乡土气息浓郁的叙描更深地牵引出小岗村乡风文明建设成果风貌的一角。

四、行为的切入点

从对内传播角度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导致的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在权力上的再分配,并不意味着双方必然尖锐对立、互不相容⑦。新时期,话语参与主体参差多态,意识形态已然被多元社会思潮所并购,因此,社会叙事需将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有机融合,从抽象高远的议题点落至具体的民生话题,这既是对政治合法性更为有效的构建,也是对社会政治稳定更为有效的维护⑧。

胡百精在融合了巴尔特提出的“功能”“行为”两个概念之后提出,说服者所欲倡导、激发的行为,应从大格局、微内容两端切入,大格局是对那些恒久的行为价值、“元规则”的追求和实践,譬如善良、幸福、友谊、正义、公平、和谐,它们像河水一样百折不挠、奔流入海。微内容一如后结构主义者所强调的偶然、无序和不确定性,好比纷乱的雨落、散漫的云归、隐约的耳语⑨。对此,杨义也曾有过类似论述,内中和而外两极,是中国众多叙事原则的深处的潜原则。无中和,两极就会外露和崩裂;无两极,中和就会凝固和沉落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纪录片的叙事在主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统领下,以纷繁细致的人事叙事错落镶嵌其中,体现大格局与微内容的真意。

1.大格局勾勒时代浩荡

总体而叙,5部纪录片都以时代为底色,将改革开放、锐意勃发的精神晕染其中;同时,5部片子又将大格局细分为与其整体叙事格调相匹配的次级格局,这样使得每部片子的叙讲都脉络清晰、言之有物,而不显得空泛虚张。《我们一起走过》和《必由之路》的格局搭构颇有相通之处,《必由之路》从历史追溯、关键抉择、伟大跨越、人民百姓、党的领导、文化精神、军队建设、外交八个方面展开;《我们一起走过》主要从思想、经济、政治、生态及党的领导几个方面铺展而述。与《必由之路》相比,《我们一起走过》的架框要素更细更繁,但也更见蜿蜒精致。《影响——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围绕时代面孔、辉煌成就、电影发展、生活变迁四个板块展开,40集里,百余影人重温流金岁月,回望时代芳华。《小岗人家四十年》围绕小岗村的改革历史、村民致富之路、职业变迁、文化生活及经营方式的变更、以及现代化振兴之路等方面叙讲,将时代之大变革寓于小岗村40年人事更替的点滴。《追梦时代》以10年为一单位,提点出4个10年间国家改革发展之扼要所在,从改革启动、市场体制变革、与世界融通、复兴之路到对未来展望五方面展开叙述。

2.微内容细陈时代真涵

具体而述,五部纪录片的内里叙事总是从具体而微的人事境貌着手,陈说时代形色,这亦与自媒体时代以用户为本的特点相耦合。荆学民认为,微政治传播,基于自媒体的自主性的特质,其主导逻辑是“传播的”,所谓传播的逻辑,就是媒介权力主导的遵循即兴事实和具体事件的行进机制。传播逻辑注重于从现实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细微的传播图景,深入其社会背景,展现其具体过程,演示其构成细节,聚焦其核心诉求,放大其影响效果。在《我们一起走过》第13集《芝麻开花节节高》末尾,浙江诸暨某村落的一则关于幸福桥的五世同堂的美好故事描摹了一幅“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的时代夙景,故事中流淌出的和乐安逸的绵绵情感也恰应题旨。《必由之路》第4集《力量之源》以春运为农民工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展示长廊,道出改革开放40年农民工的生活流变之景貌。《小岗人家四十年》第4集《振兴之路》借小岗村村委会主任换届大会一事表现小岗村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发展。纪实性过强的电视叙述会显得平淡冗长,易使得观众陷于倦怠,因此一些电视叙述会借助于延伸增扩故事情节的方式以补救其悬念不足、层次不丰的问题,这些情节之间相互评述、渲染、交融贯通,以强化电视内容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如《影响——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第6集讲述唐国强的影艺人生,借唐国强从“小鲜肉”到“老戏骨”的蝶变,委婉隐约地对当代青年演员浮妄的艺术操守予以提醒;再如《追梦之路》第2集《市场活力》中,主持人白岩松将自己25年前的青葱主持影像和今日对比,映照出光阴的荏苒、时代的迁转。这都正是灵活运用对比手法的体现,也给故事情节的叙讲增加了厚度和深度。

五、方法的应用

5部纪录片多采用历史影像资料和现代画面交替接转的叙事方式,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真实动态感。此外,五部纪录片的视听元素运用在承袭了既往主旋律片壮阔雄浑风格的同时,也不乏精巧创意的注入。

1.历史式叙事和小说式叙事交织

《我们一起走过》中,既有浩浩荡荡的史诗性叙事,也有精致跌宕的人物故事的小说性叙描,二者疏密相接,削弱了主旋律片一本正经的肃严感,多了点平易轻适的盎然趣意。荆学民指出,要构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形态,需要增强对中国价值的观照,而在政治传播实践中,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贯穿其中。史事性叙事是表层意义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表达,而小说式叙事则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滴灌入叙讲故事之中,二者殊途同归,都体现了现代政治传播形式对价值观的贴近和观照。

为增强逻辑性,影像叙事的策略是将多个具有某种相关联系的事件线性组接,以叙讲和突出某方面内容。在第7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中,在讲到中国人民生活消费的发展变迁时,从百姓日常生活必需的电器三大件的变更史引入话题,继而分别以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昭贤和美的副总裁王建国为例,叙讲中国家电企业紧追消费者需求、不敢有丝毫懈怠的现代企业精神,随后又以北京普通市民贾红梅三次购车经历展现中国当代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层层递进、步步引申的影像叙事逻辑颇见新意。此外,《必由之路》的节目组深度挖掘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有些内容甚至是首度公开。譬如在第2集《关键抉择》中,在2016年4月25日的安徽农村改革座谈会上,习近平回忆自己当年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时,到滁州学习包产到户往事,之后又以旁白解说方式回顾习近平青年时代考察场景,平添叙事之丰。在《小岗人家四十年》中,史学家的纪实讲述与小岗村40周年人事变转叙事交替织布,弥合了纯粹历史式叙事的平淡缺陷。

2.视听符号元素多元多态

在《必由之路》和《我们一起走过》中,朗阔大气的航拍画面应接不暇,山河壮美、层云叠涌、落霞秋水……一幕幕视觉盛景充盈荧屏。除此之外,一些视听元素的创新式缀饰使片子愈加灵跃的同时,也裹镶着国人的时代回忆和共鸣情感。在《我们一起走过》中,首集《弄潮儿向涛头立》以一曲

昂扬蓬勃的群众大合唱《我爱你中国》拉开序幕,颇有大联欢之感;第2集《在希望的田野上》末尾,以同名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为背景音乐,将内蒙古、江西、海南等地的美景作为画面灌入其中,歌词和美景叠现,极具视听效果。学者孙卫华认为,站在文化的角度思考,仪式中出现的音乐和语言都是社会经验的总结,携带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情感和共识信息。《我爱你中国》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具有民族性和主旋律调性的歌曲是具有象征意味的视听符号,勾唤起国人的集体记忆和时代追诉。在《影响——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电影》中,多用影片台词充当事件背景阐述,抑或话题引出,再或主旨点明作用,衔接连贯而流畅。

六、目的:回顾、总结与思考

荆学民提出,政治信息的传播从自国家至社会的单向流通,已转向国家与社会的双向沟通,从而更进一步探讨社会的影响力。而主旋律纪录片作为意识形态较为浓郁的影像纪录片,在输撒价值观念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同时,也需构建与观众遍在价值观相契的叙事形态,增进与社会公众的交流融通,以扩大社会影响辐射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系列纪录片不仅是向世界、向国人展现中国40年的风云之变,更像是一本纪念册一样对这既往40年做出的回顾、总结与思考。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齐竹泉在《我们一起走过》开播启动仪式上说道:“这部18集的纪录片,把40年的历程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看到我们一路走来,从中能够有所思考,能够得到一些收益,能够坚定一些信念,能够增强一些信心。”《必由之路》作为政论专题片,打破常规,跳出40年,从更高的历史层面看40年轨迹变迁,“该片高举旗帜,引导人民从一个更加宏大的历史视角去全面审视我们这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小岗人家四十年》中,主创人员并没有直截了当铺叙改革开放的好处,而是将视点缩小至一个村落,将其所想传达的观念寓于小岗村人家生产生活40年的翻天覆地变化之中,借此凸显出改革开放的宏观政策是与最底层百姓的利益相互依偎的。

总之,时光摇晃出改革开放40年的熹微人事,回溯40年破浪之行,唯有深切铭记,记忆才会更加深刻;唯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之路,中华民族才能一直奋勇前行。

注释:

① 钟之静:《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视角下的网络新闻危机公关话语分析——以和颐酒店事件声明为样本》,《新闻知识》,2016年第11期。

②⑤⑥ [美]罗伯特·艾伦:《重组话语频道》,牟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9、70、76、72页。

③ 郭讲用:《仪式媒介与文化记忆建构》,《东南传播》,2018年第8期。

④⑩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29、21页。

⑦⑧ 荆学民:《探索中国政治传播的新境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⑨ 胡百精:《说服与认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04、105页。

猜你喜欢
纪录片改革开放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3:50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纪录片之页
传记文学(2019年3期)2019-03-16 05:14:34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42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0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0
纪录片之页
传记文学(2018年11期)2018-11-13 08:48:26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快乐语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