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 莹
我国电视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编剧水平、拍摄手法以及商业模式方面业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具体表现在:电视剧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表现现实的广度在不断扩展;电视剧的编剧技巧不断提高,电视剧的人物和情节设置更加“抓人”;电视剧的拍摄水平普遍提高,画面风格更加多样,服化道更加精美考究;商业运行模式更加成熟等。同时,因为电视剧市场的不断成熟、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使得电视剧生产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电视剧的类型化、模式化现象越来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剧呈现内容与形式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即商业化发展最快,艺术性次之,而文化价值则出现了边缘化的态势。一些电视剧以叙事情节为核心,只注重“好看”,却忽略甚至为了吸引观众而纵容文化价值上的缺失与偏失;注重对故事情节的叙述,而忽视日常文化元素展示、文化内涵的挖掘;对显性矛盾冲突的夸张描写,忽略价值观念层面的更深层次的矛盾分析,人文关怀缺位;甚至一些电视剧一味的搜奇猎艳、善恶不分、低级趣味,不但没有起到对文化价值的引领作用,反而亵渎了观众的审美意趣,颠覆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样的状况,需要电视剧从业者、管理者和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
当前我国电视剧在文化价值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我国电视剧行业对电视剧文化价值重要性和影响力认识不足。电视剧本身属于文化的范畴,同时也是文化的承载者、表达者和传播者。价值属于人的思维范畴,与其他的思维形式不同,价值具有指导人们进行判断和行为选择的特性。电视剧文化价值是电视剧艺术思维对现实存在的反映。电视剧艺术思维,是电视剧创作者以电视剧艺术的创作特性为依据形成的独特的思维形式;存在,是外在的现实世界。电视剧作为当前最流行的大众文化形态之一,其文化内涵与价值导向直接体现在电视剧的剧情走向、因果关系、人物形象和行为对话之中,“小屏幕,大世界”,充分展现了我国当前的社会风气、文化特色、价值观念,通过多种媒体的播放体系与观众的感官进行连接,在潜移默化中对观众的价值观塑造与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简而言之,电视剧文化价值是外在现实世界的反映,同时也反作用于外在现实世界。可以说,优秀的电视剧文化能够为公民素质的提高、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等社会发展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而文化价值品位不高的电视剧则反之。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深度变革阶段,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进步、公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实现美好生活是最为根本的发展目标。文化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之一,应合此根本目的而存在。“当我们探寻文化变革模式,特别是寻找促进它发生的因素时,很快就弄清除是文化变革与‘发展’或‘现代化’,按照它们在过去半个世纪过后的定义,二者是紧密地相互联系在一起地。促进进步文化变革的举措同样也可能促进政治经济或社会的发展。”①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文化氛围与公众价值取向随之变化。文化的变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客观现实决定、自发的变化,比如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文化氛围与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客观环境影响发展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带有群体色彩,个体易受外部群体影响,且具有非理性、盲目跟风等特点,这样的文化是“合现实性”,而非“合目的性”,可能向进步的方向转变,也有可能向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转变;另一种则是有目的的引导带来的变化,需要政治或文化领袖以文化应“合目的性”为出发点,根据当前的社会需求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主动创造适合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氛围与价值取向。一般民众的文化价值观念往往会在第一种变化方式下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或受大众文化的影响“随波逐流”。而知识界领袖、文化精英则会通过冷静反思提出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化与价值,以发挥其对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积极作用,有的在古典思想文化中寻找精髓,有的吸纳西方社会的某些文化闪光点,也有在当前纷杂的文化中找到进步的因素。有目的的宣扬,旨在通过具有导向性的文化塑造引导公众的文化价值方向,使文化向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功能靠近。电视剧应是“合目的性”文化的引导者,而非大众“合现实性”文化的盲目体现。电视剧主创人员应脱离第一种文化潮流,以责任担当,创造真正有利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文化”。
有观点认为,电视剧除具有艺术特质外,还具有明显的商品特质,“娱乐”是其重要的功能,不必承载过多的、沉重的价值意义,仅仅能够给观众带来简单的快乐体验即达到其目的。笔者认为电视剧的“娱乐性”不容忽视,如果没有“趣味性”的审美体验,就会丧失电视剧作为“文化艺术”的审美价值。但是娱乐应是“有限娱乐”,过犹不及,突破界限则会陷入“娱乐至死”的境地。“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也就在劫难逃”。②清·王士禛在《带经常诗话》中说:“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恰到好处”,是我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准则,也应是电视剧艺术追求的境界。本文提出的电视剧“文化价值主导型综合评价体系”,正是探讨电视剧“恰到好处”的标准。将电视剧文化价值作为先导指标,与电视剧内容创意、制作拍摄、商业运营共同构成较为全面的、综合型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够衡量电视剧的质量与市场价值,另一方面敦促从业者提高对电视剧文化价值的重视,主动发挥文化精英的担当与责任意识,在进步文化价值塑造、引导、传播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进而有助于我国整体电视剧文化价值生态的提高。
基于电视剧文化价值导向的分类研究,可以对电视剧文化价值的倾向和立意高低进行明确的定位,对于电视剧文化价值的判定、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为了更为具体地研究电视剧的文化价值,根据一部电视剧表现出的主要的文化价值倾向,可将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分为“正面导向电视剧文化价值”“中性导向电视剧文化价值”“负面导向电视剧文化价值”三大类。其中正面导向电视剧文化价值,是指电视剧传达的文化价值以正面导向为主,可分为崇高型和正统型两个具体类型。中性导向电视剧文化价值,指电视剧传达的文化价值既有正面导向也有负面导向,两者基本相当,不容易判定孰重孰轻,且经常处于正面与负面的边界,可能左右摇摆、互相转换;或者电视剧传达的文化价值目前比较有争议,不同立场有不同的看法,尚未形成定论,中性导向电视剧文化价值具体表现在争议型文化价值和世俗型文化价值的电视剧之中。负面导向电视剧文化价值是指电视剧表现的文化价值明显呈现负面导向,主要表现为低俗型电视剧文化价值和虚无型电视剧文化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分类是为了归类,归类是为了评价。一部电视剧可能会表达不同的文化价值类型,判定一部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归类,应基于一部电视剧总体看来最重要或最集中反映的文化价值倾向。在现实中,一部电视剧可能表现出有好也有坏、有落后又有进步的文化价值导向和类型,在归类时,应以这部电视剧在最为突出的价值表现为准,即以贯彻全剧的主要文化价值导向、以正面主要人物的道德表现和价值取向、以故事主线的主要矛盾发生发展和结局设置为依据进行判定。
1.崇高型电视剧文化价值
崇高型电视剧文化价值指重点表现在精神、道德上高尚杰出,为了涉及人类、国家、民族、公共安全等较高目标而富有牺牲精神的人和事的电视剧,如《长征》《人间正道是沧桑》《别让我看见》等。崇高型电视剧表现的主题一般超乎个人、家庭、小团体的利益,能够激发观众对正义的追求,表达出对维护民族大义、国家利益和人间正道的牺牲的崇尚,有明确的大是大非的判断标准。电视剧《长征》是目前仅有的一部全面完整的再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的电视剧作品,全剧以大量宏大场面、大全景镜头展现了长征的壮举,通过历史成就和生活细节共同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有血有肉的伟人形象,同时,通过阿玉、刘富、干人等普通人的故事表现出过雪山、过草地等长征中罕见的艰难险阻。历史大事件与小人物的故事穿插叙事,既展现了悲壮的历史画卷,又生动地再现人性化细节;既让我们认识大人物的丰功伟绩,又从小人物身上体会到了胜利的来之不易。带给观众对伟大人物的崇敬,对革命英雄的礼赞,带给人以崇高的审美情趣,增强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这种崇高之美,是由伟大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的,正如拉斯金认为,崇高是伟大在感情上所产生的效果。崇高的审美感受也与孟子提出的“浩然之气”异曲同工,崇高型电视剧文化价值正是在通过表现“浩然之气”,实现引发观众“浩然之气”的“共情”效果,从而得到观众的肯定与崇尚,促使观众在现实中的“模仿”行为。崇高型电视剧文化价值宣扬无私、奉献,对凝聚人心、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公民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2.正统型电视剧文化价值
正统型电视剧指重点表现我国正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电视剧,文化价值观集中在传统道德观念、家庭、情感、人际关系等伦理层面,且有明显的对我国较为传统的优秀的、正面主流的文化价值观的肯定和向往的电视剧,突出特点为传播正能量和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如《渴望》《老大的幸福》《空镜子》《士兵突击》等。需要指出的是,在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如果重在传统君臣伦理,则属于正统型电视剧文化价值范畴,如《康熙王朝》。如果电视剧是以表现民族大义而牺牲为核心,则属于崇高型电视剧文化价值范畴,如《太行山上》。
正统型电视剧文化价值的涉及范围较广,从题材内容上看,各类题材电视剧在文化价值方面都可能属于正统型。正统型传达的是我国主流的、正面的文化价值观念,比如爱国敬业、勤劳简朴、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文明友善、真诚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诚、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等,是对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宣扬。正统型电视剧文化价值虽然表现价值观念正面、传统、积极,但是表现题材和方式则可以多种多样,如家庭伦理、都市情感、宫廷商战、军旅历史、农村、工业等等,都可以表现正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可以采用喜剧、系列剧、穿越等多种表现手法,在丰富多彩的电视剧中传达主流正面的价值观念。正统型电视剧文化价值的叙事通常以普通人为叙事视角,叙事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文化价值表达即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体现了现代文明的先进因素,对人们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心灵的纯粹与警醒,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生命价值和人生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
崇高型电视剧文化价值和正统型电视剧文化价值均属于正面导向电视剧文化价值范畴。从电视剧生态角度看,正面导向电视剧文化价值应该成为我国当前电视剧文化价值的主流。正面导向电视剧文化价值既符合我国普通大众的伦理标准和情感逻辑,又合乎当前我国主流价值观,同时正面导向电视剧文化价值对营造美好、和谐、互助、友爱的社会环境发挥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秩序建立和发展进步。
1.争议型电视剧文化价值
争议型电视剧文化价值,是指电视剧中表达当前社会尚无定论的社会热点或新近出现的文化现象,还未形成价值方面统一认识。争议型电视剧文化价值表现社会不同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反映当前社会的文化价值多元化,或表现颠覆经典、反传统的价值观念,而对于这种反传统的价值观念,社会评价褒贬不一。
主要有两类表现,一是对某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多种思想观念碰撞的表现,没有是非对错的结论,如电视剧《虎妈猫爸》讨论的是当前不同的子女教育观念的矛盾冲突,而《夫妻那些事》表现了丁克家庭和观念等;二是表现叛逆、非主流,甚至颠覆经典、反传统的价值观念,这类电视剧展现的文化价值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尚无完全定论,不同年龄、身份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争议型电视剧在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易在社会上引发文化价值导向的争议与讨论。具体到电视剧中展现的开放性的探讨话题,笔者认为关乎大是大非、基本伦理、道德底线,如第三者、潜规则、灰色地带等,不能列入争议型电视剧之列,关于这些话题的叙事必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倾向,进而影响观众的价值判断,而这些话题本身已有定论,毋需争议。而对于生活方式、代际观念、多元文化的探讨和展现的电视剧,则应属于中性文化价值导向的电视剧,这类电视剧通过立体表现不同思想观念的交锋与融合,客观展示现实社会的丰富多彩,能够引发观众更多的思索。
2.世俗型电视剧文化价值
世俗型电视剧文化价值,是指电视剧主要讲述世俗的凡尘琐事、家族恩怨、爱恨情愁,表现的主要文化价值偏于小情小爱、小市民观念、小农意识等,并可能将尔虞我诈、阴谋欺骗合理化,文化价值表现介于正统型和低俗型之间。此类电视剧文化价值主要集中于世俗生活领域,多与观众日常市井生活息息相关,在文化价值的把握上难度较大,需要既体现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心理,又不能绝对地陷于世俗,还应有些较为高远的人文情怀和生活理想,以对观众带来正能量的文化价值引领。但是,在电视剧的现实创作中,能够做到的少之又少,很多电视剧都在反映世俗中流于世俗,表现的文化价值通常出现介于正面文化价值和负面文化价值的摇摆现象。如电视剧《蜗居》《女人的颜色》等。世俗型电视剧文化价值不一定仅限于当代题材、家庭情感题材,一些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宫廷争斗、古装题材电视剧,表面上华丽文雅,但文化价值表现方面没有太高的人文和理想追求,文化价值格调不高的电视剧都可归为世俗型电视剧。
对世俗电视剧的批判不代表电视剧中不能反映世俗。世俗现象,是任何社会都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在电视剧中表现生活中世俗的方面和某些世俗观念,也是电视剧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塑造丰富人物形象的内在要求,但是如果电视剧整体宣扬和肯定的价值观念流于世俗,且整体表达的价值追求深陷世俗的名利场,没有较高的人文情怀,缺乏对生活质感的深层表达,则是需要理性批判的。世俗型电视剧文化价值,没有对错之分,是对电视剧格调或品质的一种评价。
中性导向电视剧文化价值,一般不容易将电视剧展现的文化价值做简单的正面导向或负面导向判断,电视剧中正面导向文化价值和负面导向文化价值共存,而两股力量势均力敌,在电视剧的情节发展和结局设置中,没有一方明显“压倒”另一方的局面。或者,电视剧仅仅展现了不同的文化碰撞,本身并没有价值倾向。当前,这类电视剧为数不少,一方面与当前社会多元文化并存,多种亚文化现象此起彼伏的现状相契合;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当前电视剧主创方在电视剧文化价值把握时的盲从与被动。要做到电视剧在内容上表现世俗生活而在文化价值表现方面又不流于世俗,要求主创团队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在当前电视剧产业对电视剧产品“新、奇、快”的要求在电视剧行业实践中会产生一定冲突,相信随着电视剧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的矛盾会得到相应的缓和。
1.虚无型电视剧文化价值
虚无型电视剧有两层意义,其一,是指电视剧以情节叙事为主,或一味搞笑或表现扭曲变态的心理或毫无根据的奇思妙想、为情造事而无多少文化价值深度的电视剧,表现出形式大于内容的价值空洞现象,如电视剧《暗黑者》《心理罪》等悬疑、推理类的高智商电视剧,以及《花千骨》等武侠、仙侠题材电视剧;其二,是指电视剧中反映的主要文化价值观为价值虚无、享受当下,表现了精神空虚的无追求价值状态。虚无型电视剧文化价值以负面影响居多,或没有明确价值导向的强情节型电视剧。一部电视剧,如果没有人文情怀的感染之力,没有思想深度的智慧之光,缺乏普世价值的大爱之博,必然会通过浅层的猎奇、虐心吸引观众,这样虚无型电视剧情节中大量充斥暴力、凶杀、情色、神鬼、恐怖等短暂视觉、情感冲击元素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虚无型电视剧多数在文化价值上呈现负面效果。
2.低俗型电视剧文化价值
低俗型电视剧文化价值,是指电视剧反映的主要价值观念低级且庸俗,较为直白地表现低级趣味、情色、暴力、凶杀,大尺度表现隐私类画面,或者纯粹依靠低俗的搞笑哗众取宠,文化价值表现呈较为严重的负面导向。《太子妃升职记》是比较典型的低俗型电视剧,剧中以男女的变形穿越为起因,主要看点是恶俗搞笑、卖萌和颠覆传统文化的大胆调侃,暴露的衣着、夸张的表演、不可思议的剧情设置一度因为新奇新异而吸引了很多观众,但这部电视剧的剧情方面并没有创新和可圈可点之处,很多地方还前后矛盾,情节只是为恶俗搞笑服务。类似这种主要靠各种搞笑段子吸引观众的电视剧大量存在于网络空间。低俗型电视剧的出现,是对正统文化的直面挑衅,新生文化群体对主流文化的调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开放、自由和容忍度的不断提高,但是没有底线的开放、自由下的对主流文化的颠覆,却是是主流文化话语权减弱的表现。
低俗型文化价值在网络剧中大量存在,网络剧的主流受众是青少年,大量表现低俗型文化价值的电视剧充斥网络,将会干扰对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对青年人的三观形成带来负面影响,需要特别的警醒。叛逆,是青少年的本质特征之一,对叛逆的态度,是听之任之、纵容还是用反思、成长的眼光看待叛逆,也是当前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理念的一种反映,值得引起电视剧行业的深思。
负面导向电视剧文化价值对我国电视剧整体生态影响较大,虽然目前不是我国电视剧创作的主流,但是,在网络和青少年群体中大量传播且更新快、速度快,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以上分类,是从电视剧文化价值角度的分类,并非是对电视剧的整体定位和总体优劣的评判。一些电视剧在文化价值上表现较好,可是在故事讲述、拍摄制作等环节可能不尽人意,也有一些电视剧在文化价值上表现不佳,可是故事吸引人或视听语言表现让人称赞,因此,需要建立综合的电视剧评价体系,对电视剧进行客观、系统的评判,摒弃以偏概全的电视剧评价标准。
建立文化价值主导型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将在对电视剧从文化价值角度进行归类的基础上,分别从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内容创意、视听表现形式和商业价值四个考量纬度展开。在明确电视剧质量四大影响因素的前提下,用分类指标评定的方式较为全面、直观的展现电视剧的综合品质。既能够反映电视剧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又能够体现电视剧的商业价值;既能够判断电视剧的整体质量档级,又预判了电视剧可能带来的文化价值影响,为电视剧创意、策划、融资、发行提供参考,同时为电视剧评奖、理论建设和电视剧批评服务。构建文化价值主导型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重要的目的之一,还在于将电视剧文化价值作为独立的部分纳入电视剧的评价体系之中,通过后期评价成果的不断延伸,鼓励电视剧创作者在创作之初就注重对电视剧文化价值的追求,主动提升电视剧的文化价值,进而提高我国电视剧的整体文化品质。
电视剧评估按照阶段可分为播前评价和播后评价,运用“4+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4”是指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内容创意、视听表达和商业价值,这四项指标用于播前评估,是对电视剧本体质量的评估,可用于预估电视剧可能播出效果;“4+1”中的“1”是加分项目,包括专家评价、观众评价、收视率和获奖情况,可分析电视剧的播出效果。“4+1”是对电视剧本体质量以及播出效果的总体评价,见表1。
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主体四大方面指标能够定量反映出电视剧在文化价值、文学性、艺术性和商业性四大方面的综合表现。加分项则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进行综加考量,用定量的方式进行具体呈现。
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在产业实践中可应用于电视剧的策划阶段、融资阶段、发行阶段、播出后的评价评奖阶段,以及电视剧理论研究与教学阶段。同时,对一个阶段内电视剧文化价值类型的总量分析,也可看出阶段性电视剧领域整体文化生态和价值走向,对相关政策制定与电视剧舆论引导也将发挥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1 文化价值主导型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指标与分值设计
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虽然各部分分值一致,但文化价值部分排在首要位置,且其中的“电视剧文化价值类型”分值,与其他二级指标相比占有绝对的主导优势。电视剧文化价值是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和精神面貌的直接反映,对内是社会价值风向的晴雨表,对外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传播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剧不仅仅是文化载体、艺术形式、文化产品,无论是现实题材电视剧还是历史题材电视剧,都是当代中国的大国形象的重要体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融媒体时代,国际交流与“跨文化传播” 频繁便捷,电视剧更需具有更宽广的文化情怀和责任意识。2002年美国“对外委员会”35名成员起草一份研究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应全面审视其国际广播项目,以更好地促进“跨文化理解”,同时建议白宫成立形同公共广播公司(CPB)的“公共外交机构”,向海外传播美国信息。③可见,传媒产品对于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需要有具体的措施进行专门的引导与塑造,让“制度机制”与“价值机制”形成良性的互动。
另外,电视剧文化价值是综合性概念,虽然在评价体系中与内容创意、视听表达、商业价值是并列关系,但在具体电视剧中,在另外三个方面的表现无不受“文化价值”的影响,这是由文化价值之于艺术作品的统领地位和重要意义决定的。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尝试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放在统一体系中对电视剧进行评价,并且试图在电视剧的商业运作阶段(融资、发行)应用并有发挥一定的影响,旨在探索建立新的机制,“将多元价值体系在经济价值的判定过程中发挥更直接的作用。”④将电视剧文化价值通过定量评定的方式对其经济价值产生影响,进而鼓励电视剧创作者选择更为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取向,通过更为直接的经济手段对其进行引导。
后工业社会,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发展迅速,形态万千,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冲淡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通俗文化之间的界限,将他们进行合成、拼贴,“以致高雅文化与商业形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多难以划清”⑤,其文化价值的表现也通过这种合成与拼贴,表现的更为多元、复杂,这种“文化的多元化与价值的多元化”如何与统一的“评价体系”进行矛盾统一?笔者认为,在当前新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秩序环境下,文化多元化与价值多元化必然存在且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甚至导致了话语体系、心理特征、行为规范的不断变革,使得代际、阶层、群体的文化差别越来越凸显,这种差别不能用高与低、优与劣进行评判。总体来说,一种文化价值潮流是以群体性为表征,同时存在于社会个体,通过“个体”的行为习惯进行表现,也会通过各种文化载体进行表现,如电视剧、文学作品等。需要指出的是,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通过电视、网络等公众平台进行播出,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公共利益”为其需要遵守的底线之一。同时,价值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势必应该与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一致,文化的多元化与价值的多元化也必定服从于国家最高利益。“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是文化价值的评价底线,也是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中的主要评价准则。
任何社会都有其特色突出的“社会性格”。“社会性格”是精神能量的一种非常特殊的结构,它可在任何一个既定社会塑造,目的是对这个既定社会的功能有所助益。每个普通人想做和应该做的工作保持一致,这样社会就得以利用人的能量按其目的正常运作。社会性格是这样一种形式,它塑造人的能量,使之在社会进程中作为一种生产力发挥作用。社会性格通过该社会一切可动用的影响手段来不断强化,这些手段包括了教育系统、宗教、文学、歌曲、玩笑、习俗等。⑥在诸多手段中,电视剧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社会性格”“精神能量”其实是社会文化价值的一种体现,电视剧中的文化价值表现会对直接现实文化价值发挥不容忽视的反作用力,其“暗示”功能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文化价值主导型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的提出,希望能够引发更多电视剧从业人员认识到电视剧文化价值塑造和引导的重要意义,发挥文化精英的责任与担当,以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为根本目标,创造出具有进步文化价值意义的电视剧精品,发挥文化之于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
(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项目“文学经典与影视艺术精品的创造机制”〔项目编号:CUC18JC03〕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美]劳伦斯· E·哈里森:《自由主义的核心真理——政治如何能改变文化并使之获得拯救》,严春松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版,第207页。
②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页。
③ 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0页。
④ [丹麦]尼古拉·彼得森、[瑞典]亚当·阿维森:《道德经济:后危机时代的价值重塑》,刘宝成译,中信出版社2014版,第4页。
⑤ [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胡亚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⑥ [美]艾里希·弗罗姆:《论不服从》,叶安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版,第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