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 丹 宋培义
电视剧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一系列推动电视剧产业与金融行业深入融合的政策出台,银行贷款、信托基金、私募股权、众筹等灵活的投融资模式已经进入到影视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金融资本对电视剧行业经营运作的影响日益增强,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2017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剧投入、分配机制;引导规范社会资本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从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来看,电视剧项目投融资管理和价值评估已经成为完善投入分配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管控行业风险的一项重要手段。
对电视剧项目投融资主体而言,随着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项目经营和投资回报的风险也逐渐加大。一方面,电视剧制作公司迫切需要提升在内容变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纷纷加大投资力度,提升电视剧项目成为受众喜爱优秀作品的概率;另一方面,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供求不平衡、过度竞争、内容同质化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电视剧产业的长期发展,明星片酬比例过高,项目内容变现能力大多依靠行业专家的经验判断和定性评价,这些都使得电视剧项目的利润率和业绩目标难以预测和控制。此外,对电视剧项目的价值评估判断,既有政治标准、商业标准,还有艺术和文化标准,其投资回报率受到导演、主演、市场热点、播出平台、作品质量、受众偏好等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由于国内缺乏系统的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体系和标准研究,也使得电视剧制作机构、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难以形成合力,因此,电视剧产业和资本市场对项目投融资价值评估体系和方法的研究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也成为了电视剧产业与金融资本进一步融合过程中,急需破解的难题。
立足于此,本文将全面探讨和研究影响电视剧项目投融资和价值评估的因素,构建电视剧项目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项目评估价值与首轮播出交易价格之间的回归模型,系统发掘电视剧项目特征、投融资回报、版权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291篇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内容研究,本文认为对于电视剧项目投融资风险的研究经历了从重视利润和收益率,到制作、管理和过程风险评估并重;从单一的风险评估,到对电视剧项目进行全过程风险控制;从对单个项目和公司进行研究,到对产业政策监管、市场竞争优化,这样一个逐渐深化发展完善的过程。
从电视剧产业投融资发展来看,陆地(2003)认为电视剧生产融资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资本通道和资本集中,解决资本通道的问题,将使众多电视剧生产企业获得所需资本,引导资本流到最需要的项目上;解决资本集中的问题,将促进电视剧产业向规模化、工业化方向发展①;杨旦修(2011)指出电视剧投融资形成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共同运作的生产格局,融资渠道包括政府财政、社会赞助、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私募资金和上市融资等②;韩松(2014)阐述了电视剧播前评估的标准和方法,间接评估是指得不到文本而通过其他信息进行评估的方法,考虑因素包括主创阵容(演员)、故事概念和制作公司的实力,直接评估是指评估文本来判断市场价值的方法,考虑因素包括历史收视率、剧本冲突、剧本类型、市场热点等③;吴玉玲、高铭(2014)认为电视剧项目的版权交易是整个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多数电视剧购片人员和传媒影视机构大多从经验上对剧本、导演和演员的知名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在综合考量作品、主创人员、播出平台、播出方式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艺术创作、市场和版权三大类指标为基础的电视剧版权交易评估指标体系④;蔡晓宇(2015)认为版权价值评估评估机制要素包括规制体系、专业机构、人才队伍、交易市场、金融服务等,目前评估标准缺失、市场规模偏小和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应从政策法规支持、评估模型构建、市场主体培育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协同推进⑤。可以说,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我国电视剧产业和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为建立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电视剧项目价值的评估方法来看,传统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包括成本法、市场法、收益分成法、期权定价法等⑥,但对电视剧这种有其内在的商业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环境的特殊产品来说,并不完全适用。由此,国内外专家和学者针对电视剧项目的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归纳为四种类型:一是基于平衡记分法的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方法⑦⑧(LIAO,2011; Kuei-Lun,2015),将财务和非财务、有形和无形、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综合考虑,通过构建电视节目多元决策模型,帮助电视公司在购买节目时做出最优决策,但由于受众满意度等指标最早要在电视剧制作出样片后才能确定,这种方法量化和应用有很大难度;二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方法⑨⑩(刘燕南,2013;周小普,2014),虽然大数据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电视剧项目制作、播出、播后评价、舆情判断的各个阶段,但大数据预测和评估的准确性尚不成熟,在电视剧投融资阶段的应用成果也比较少,需要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才便于比较和应用;三是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方法(Ramesh & Dursun,2007),由于神经网络算法与影视剧产业的结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当前我国电视剧项目已有的公开数据量无法满足建模的需求,故神经网络算法作为电视剧项目投融资评估的技术之一,仍需进一步积累和发展;四是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方法(吴丰军,2011;吴玉玲、高铭,2014)。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将专家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化处理,具有操作性强、精度高等特征,本文也将以模糊评估法为基础,结合上述方法的特征和优点,来构建项目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从电视剧产业实践成果上看,克顿传媒作为我国电视剧研究、制作发行的龙头企业之一,在电视剧评估优化分析研究方面,具有领先水平。克顿传媒的“3.5分”体系是国内较早对电视剧项目创作生产进行预测、控制、检验的管理体系,它将剧本的创作用确切的数据量化出来,通过对剧本进行理性评估和打分(10分为满分),7分以上的剧本可以直接投拍,7分及以下的剧本进行修改或放弃,将6分以上的剧本评为推荐拍摄,需要进行修改的剧本也要严格参考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再创作和修改,如《战旗》《杉杉来吃》《爱情公寓》等收视较高的电视剧就是通过该体系评估出来的。但近年来由于该模型对《我可能不会爱你》等剧目的评估分数过低或不准确,也使得投资方和出品方承受了一定的损失,错失了部分商业机会,所以仅仅将剧本作为电视剧投融资主体进行评估的方法,对于影响因素的归纳和提炼不够全面,该体系和模型的适应性、有效性仍需提高和优化。
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分析,本文认为在项目筹备期,从投融资视角预测电视剧未来版权价值和收益的研究成果比较少,现有成果在技术上还不能满足投融资价值评估的需求。因此,本文将模糊评估法和标杆分析法相结合,从投融资视角,对电视剧项目的价值评估进行讨论和研究,构建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
电视剧项目投融资价值评估的初始指标体系,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包括政治标准、剧本价值、主创团队和商业实力,下设13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为了确保研究设计的严谨性,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将国内200家制片公司或传媒影视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制片人、影视项目总监、企划总监、发行总监、投资经理、项目经理、节目采购主任等专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这些专家普遍在电视剧领域工作多年,具有高层次学历和比较丰富的电视剧项目投融资和运作经验。问卷采用十分制打分法,需要调查对象主要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判断出所有40个初始三级指标对电视剧项目投融资价值的影响程度,10表示非常重要,1表示非常不重要。此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问卷192份,回收率为96%,筛选出无效问卷5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87份。通过对40个三级指标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分析和排序,我们以平均数8.0为基准,剔除掉不重要和不便于评估操作的指标,得到了初始价值评估指标集。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第二轮权威专家问卷调查,共有14位业内权威专家对上述提炼出的指标体系进行分级打分(十分制),并结合专家访谈意见,对相似指标进行合并和完善。通过运用模糊综合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了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最终确定了除政治标准指标外,由8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
表1 基于投融资视角的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系数
需要指出的是,对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专家们普遍认为政治标准是电视剧项目投融资考虑的先决条件,应作为项目评估的首要判断因素。与其他指标因素相比,政治标准是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的第一步骤,只有项目通过了政治标准评估,才意味着该项目具有投资价值,才能够进一步对剧本价值、主创团队和商业实力进行判断和评价。因而,本文并没有针对政治标准的各项指标计算权重,仅列出了政治标准需参考的指标因素,这也是为了突出“首要步骤”的关键性,体现政治标准指标对项目投融资具有“一票否决”的重要作用。
从上述指标权重系数排序可知,一是剧本价值所包含的四项三级指标的权重,都在排序的前五位,其中情节叙事的创新性位列第一,表明剧本仍是电视剧项目投融资主要考察因素,也是高品质电视剧制作和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因素;二是制片人的历史经验、主演的演技口碑、导演的历史经验分别位于第四、第六和第八位,表明在主创团队中,专家们和投资者更看重制片人的项目运作经验和资源优势,同时也注重演员的演技和导演的经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演员的知名度和热度仅位列第九,这说明从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一味地追捧“流量小鲜肉”和“当红小花”,只是现阶段投融资过热和市场不完全成熟的表现,主演演技和历史经验的高低才是未来决定电视剧版权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每位演员职业发展中的“安身立命”之本;三是上述前八项指标的权重总和约占到了总权重的80%,这充分表明了剧本、编剧、制片人、导演、主演是整个项目运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四是摄影师、美术师、剪辑、音乐、特效等指标权重排序普遍靠后,说明现阶段对于这些主创人员的重视度仍有待提高,这些工作人员的选择对项目投融资的影响还比较有限。
在已有指标体系和权重系数的基础上,本文针对电视剧项目的指标打分采用标杆分析法进行设计。所谓标杆分析法(Benchmarking),由施乐公司在1979年率先提出,是指“参照实力最强的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公认的先进公司的标准,来持续改进本企业产品、服务和经营的管理过程。”一般来说,标杆分析法多用于对组织的产品、服务、经营业绩等进行同类分析,通过比较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其实质就是对所有能衡量的东西给出一个参考值。如果将行业内最优秀和最值得效仿的对手设为学习榜样,那么其他竞争对手的参考值可以相应递减,以体现与标杆之间的差距并加以改进。
为了便于理解和计算,在专家对电视剧项目涉及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时,我们仍然采用十分制打分,0分表示该指标因素不存在或对电视剧项目整体的价值评估没有任何影响,然后从1-10分依次递增,表示该指标因素对价值评估的重要性逐级增加,10分表示该指标因素非常重要且对项目价值有非常大的影响,属于该行业标杆参照的“榜样”。其中,8-10分表明该指标因素得分比较高,是促进项目进行投融资的有利因素;6-7分表示该指标因素得分表现一般;6分以下表明该指标因素得分处于较低水平,有可能引起投资风险。整体来看,如果说电视剧项目符合政策要求,并具备基本发行和播出条件,才能够达到投融资的基本需求,那么除了电视剧本身制作过程中不具备的因素外(如特效团队在当代题材电视剧中可能并没有用到),其他各项指标因素原则上均应达到6分及以上水平,只有这样的电视剧项目才具有一定的投融资价值。该评估方法也有助于发现项目投融资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可以对照“标杆”进行改进和完善。
对于各项指标的得分可以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来进行设计。我们可以采用定量方法来对各项指标涉及的大数据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和标准化处理。以制片人历史经验指标为例,由于电视剧作品的口碑评价与制片人的经营运作能力高度相关,并且直接决定了电视剧项目的投融资价值回报,因此我们可以对样本框内的所有制片人在近几年内参与制作的电视剧作品的实际表现进行量化处理,以豆瓣网和时光网上观众评价的大数据统计结果为依据,来确定制片人历史经验的标杆和得分设置。例如,制片人侯鸿亮在2015、2016年有《伪装者》《琅琊榜》《欢乐颂》三部作品播出,三部作品在豆瓣网上的观众评分分别为8.3、9.2和7.3(十分制),则可以综合计算出制片人侯鸿亮在这两年作品中的实际评价平均分为8.3分,以此方法可以得出所有电视剧制片人近期作品的评价分数,通过比较和排序,便于我们发现历史业绩表现最优的一位或一组制片人,并将其设为标杆,其他制片人的分数依序逐级递减计分。
同样,从电视剧版权交易市场的实际情况和调查数据来看,主演的演技和口碑、知名度和热度、与电视剧类型的匹配程度三个指标对项目价值评估的结果影响较大,主演也常常成为电视剧项目投融资、制作风格和受众媒介消费最明显的识别标签。在演技和口碑的专业评判方面,由于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是我国电视剧行业的权威奖项,因此可以将三个奖项中最佳男女演员的获奖情况作为取值标杆,得分设为10分;与制片人历史经验指标类似,还可以对主演历史作品在豆瓣网和时光网上的大数据得分进行计算和排序,以此得出主演演技和口碑的标杆相对得分。在主演的知名度和热度方面,尽管受到投资成本和演员档期等条件的限制,并非所有的电视剧项目都可以邀请到当红演员担任主演,这也并不是电视剧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主演的“粉丝经济”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将会直接提升电视剧项目本身的关注度,即使是在影视业高度发达的好莱坞,投资方和制片人也会定期向专业机构咨询演员市场热度情况,因此对于主演知名度和热度的评价,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百度指数、微指数、微博指数、视频网站点击量等综合评判,进而设置标杆并对得分进行排序。在主演与电视剧类型的匹配程度方面,由于指标不易量化,我们也可以结合定性评价来计分,邀请行业内从事电视剧项目运营、制片、宣发、版权交易等方面的专家,对有待评价的电视剧项目主演匹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标杆,并参照标杆进行打分和排序。
综上,在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体系中,各指标因素均可通过上述定量和定性方法,列出每项指标的标杆分析得分和排序,结合已经确定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所得出的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出各个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的总得分,并以项目总得分的高低,作为判断电视剧项目投融资价值和收益价值的基础。
在调研中,我们收集并分析了2013-2017年已经完成首播权交易的21个电视剧项目的情况,本文对其项目筹备期和开始拍摄前的投融资价值参照上述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标杆分析法的计算原则,分别计算了每个电视剧项目在当期的各项指标评估分数,并对项目评估总得分进行了计算和汇总。利用SPSS20.0软件,将计算后的每个电视剧项目的百分制评估总得分作为自变量,实际交易价格作为因变量,进行建模和回归,以此来建立项目价值评估总分与实际交易价格之间的联系。通过对21个电视剧项目的总得分和首轮实际交易价格的回归进行分析显示,线性回归调整后的R2为0.297,也就是说价值可以解释约30%的价格,价格其余的部分由其他影响因素决定。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由于多种因素对价格的交互影响,回归建模的R2R2能达到0.3已经是比较理想的结果,如表2和表3。
表2 回归模型R2测试结果模型摘要
a.预测值:(常数),VAR00001
表3 模型回归系数表系数a
a.因变量:VAR00001
根据分析结果,sig=0.006<0.05,表明回归具有较强的统计学意义。假设预测的电视剧项目首播权实际交易价格为P(Price),项目价值评估百分制得分为S(Score),则初步建立的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分数与实际首播权交易价格的回归模型如下:
P=21.087*S-1354.91
从上述回归模型中,我们可知:1.当S=0时,P=-1354.91,这说明如果一个电视剧项目制作出来,没有任何投资价值或面临较大投资风险时,将产生约1355万元的投资损失;2.当S=64.25时,P=0,表明一个电视剧项目盈亏平衡点的价值评估得分是64.25,如果得分超过64.25时,那么首轮播出就能回收成本,具有一定的盈利和投资回报前景;3.当S=100时,P=753.79,表明在现阶段的电视剧市场中,评估价值最高的电视剧,所能达到的实际单集交易价格一般不会超过753.79万元;4.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得分S,在百分制范围内每增加一个单位,电视剧项目首播权的交易价格平均会上升21.087万元。
为了检验模型的实际效果,本文以近三年在国内主要卫视频道进行交易,并已经播出的电视剧作为验证样本,在考虑到版权交易价格公开性和样本典型性等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武媚娘传奇》《猎场》《好先生》《芈月传》《如果可以这样爱》五部电视剧,对其项目价值进行模拟评估和打分,项目信息如表4。由此,分别计算出每部电视剧的价值评估总得分,通过回归模型对首轮交易价格进行预测,然后将预测交易价格和首轮实际交易价格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该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和误差范围,如表5。
由此可知,对于选取的五部电视剧,该模型的平均误差e计算结果为:
e=(3.69%+1.91%+20.85%+7.58%+15.94%)/5=9.994%≈10%
表4 模型验证电视剧项目主要信息表
表5 电视剧项目预测交易价格与误差计算表
数据来源:根据电视剧项目交易数据资料整理
可见,预测交易价格与首轮实际交易价格的误差为10%,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总体上看,基于投融资视角的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和交易价格回归转换模型,是符合电视剧项目投融资实际需求和价值规律的,将影响电视剧价值的各项因素涵盖进来,比如剧本创新性、故事类型、制片人历史经验、主演演技和口碑等,有利于控制项目风险,帮助投资者和出品人合理做出投融资决策。由于该模型建立时仅考虑到了电视剧项目版权卖给电视台的首轮播出价格,对于电视剧项目的综合盈利可以从跨媒介内容传播和长尾销售所带来增值潜力来综合考量。一般来说,现阶段电视剧在视频网站的交易价格仍以电视台的交易价格作为基准,约为电视台首播权交易价格的1-1.5倍,由此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评估结果,判断出项目首轮可以获得的盈利范围和预期投资回报率,使该模型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这也使得该价值评估方法区别于传统的电视剧项目投融资预测方法。
目前,国内大部分影视剧项目都是以版权交易来获得收入,不论对投资方、出品方,还是金融机构等投融资主体来说,对电视剧项目投融资价值进行评估和预测,是判断项目投资回报率和商业价值的重要参考依据。
以电视剧项目投资方和影视剧制作机构为例,版权交易收入是影视剧项目的核心收入,首播权的版权交易价格与新媒体采购价格、二轮、多轮播放的版权价格密切相关,游戏、动漫、书籍等衍生品的收入和盈利,也受首播权版权交易价格高低的影响。该模型为预测电视剧项目的投资回报提供了参考工具,还可以利用该模型来管理和控制电视剧前期策划、拍摄制作和宣传发行各个环节的工作。例如,在项目筹备期可以通过该模型对剧本本身的版权价值进行评估,首先要规避政治风险和可能产生的版权纠纷,然后再对剧本的创新性、故事类型等指标进行价值评分,并依据其他相关因素来制定投资预算;在拍摄制作阶段,可以根据投资成本和大数据指数,来选择最适合的主演、导演等主创团队,进而对项目未来的版权交易价格进行预测,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帮助项目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在宣传发行阶段,还可以借助模型发现剧本中的热点要素、创新性和特征等,评估过程中得出的项目优势和高分指标还可以作为宣传发行工作中的重点,有利于全面提升项目总体的市场竞争力和收益价值。
图1 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模型在投资方和影视剧制作机构中的应用范围
当前,商业银行贷款和产业投资基金已经逐步成为电视剧项目投融资的重要方式和渠道之一。在商业银行投融资方面,依据《物权法》和《担保法》的规定,版权质押贷款是债务人以版权为担保进行的贷款。由于电视剧在拍摄制作前,商业银行无从对版权进行交易,所以从目前的实践上看,各家银行虽然出台了“影视剧制作项目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准入条款,但电视剧项目贷款仍然以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或以担保公司担保为主,商业银行在操作版权抵押贷款和播映权抵押贷款时,仍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在产业投资基金方面,虽然已有针对影视剧项目的投资风险控制体系和流程,但其核心是基于对作为抵押物的项目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和固定资产进行估值和定价,也包括对后续版权收益、版权处置等。产业投资基金的目的是通过融资和多轮项目运营,来逐步增加所投影视制片企业的市值,依靠获得首次公开募股(IPO)而退出获利。
在此背景下,基于投融资视角的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模型可以为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对电视剧产品进行确权、定价提供评估参考,提高项目调研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加大对内容变现能力的评估和考察,增强投融资的风控管理水平。借助模型,商业银行和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提高电视剧业务资金的投放质量和投资收益,将模型评估结果应用在对制片企业考察、审定项目贷款资质、进行财务和风险审查、确定组合贷款模式和回款管理等环节,通过评估可以将不同类型题材、导演、演员、档期的影视剧项目进行打包组合,分散单个项目的投融资风险,利用指标体系对电视剧制作全过程进行辅助管理和风险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方、商业银行、产业投资基金和影视剧制作机构的预期回报,如表6。此外,该模型也同样适用于为电视台、视频网站等播出平台进行电视剧采购,为保险机构和担保公司开展电视剧行业相关保险和抵押业务提供评估工具和投融资决策参考。
本文的理论贡献包括:一是围绕着电视剧项目投融资价值评估这个核心问题,通过开展大范围问卷调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研究框架;二是考虑到各指标的内涵和特征,运用专业评奖和大数据分析结果,应用标杆分析法设计出各指标因素的评分规则和分析框架,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作为实施项目价值评估实证研究的依据;三是构建了项目价值评估结果与交易价格之间的转换模型,实现了对项目未来收益和回报率的测算和估计。除此之外,本文也为电视台、视频网站等播出平台进行选片和版权交易提供了参考工具,还为金融机构对电视剧项目的投融资和商业价值的增值提供了实践指导。
表6 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模型在商业银行电视剧项目贷款中的作用流程
当然,本文的评估模型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一个电视剧项目从策划到制作完成需要12-24个月左右的周期,即使投资者能够在12个月前就准确判断出电视剧的版权交易价格,也很难摆脱竞争作品、播出档期、演员热度等动态性信息对交易价格的影响。在现实中,不论是投资方还是电视剧制作机构,都不会要求价值评估的准确率达到100%,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在电视剧发行和播出的12个月之前,即项目开拍之前,模型的预测结果对于投资决策的价值。基于我们所获取的一些交易数据,本文交易价格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率平均约为10%,表明该结果是可以接受并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此外,由于受众在选择所观看的电视剧作品时,往往是非理性的,与其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心理状态、收视偏好都有关系,例如,鹿晗的“粉丝”可能只会收看有鹿晗参演的电视剧,其他电视剧可能并不会关注。因此,该模型无法对受众未来的收视偏好、习惯和决策做出判断,这也表明对于电视剧项目的价值评估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更加有效的数据挖掘方法,将市场发展趋势和受众偏好等指标作为调节变量,相信会得到更多富有启发性的结论。
注释:
① 陆地:《略论国产电视剧繁荣的市场环境》,《新闻大学》,2003年第3期。
② 杨旦修:《电视剧产业化进程及其发展》,《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
③ 韩松:《电视剧场播前评估的标准与方法》,《电视研究》,2014年第8期。
④ 吴玉玲、高铭:《电视剧版权交易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当代传播》,2014年第2期
⑤ 蔡晓宇:《版权价值评估机制建设研究》,《中国出版》,2015年第11期。
⑥ 王颖聪、姚林青:《我国常态化版权交易平台建设研究》,《现代出版》,2012年第1期。
⑦ S.K.Liao,K.T.Chang,W.C.Duan,and K.L.Chang,NewProgramProjectsSelectionforTVCompanies,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2011)vol.1,no.2,pp.115-122。
⑧ Kuei-LunChang.AHybridProgramProjectsSelectionModelforNonprofitStations.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Vol 2015.
⑨ 刘燕南:《关于电视评估中纳入新媒体指标的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年第5期。
⑩ 周小普:《多屏发展背景下网络收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热播电视剧为例》,《国际新闻界》,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