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析

2019-02-21 07:12郝淑芹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教师

郝淑芹

(1.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2.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该思想是对中国的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具有科学而坚实的哲学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尤其是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之中,推动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具有契合性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与方法论在实践中的高度统一,这是其最为基本的特征之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鲜明地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特色。“四个全面”是“人们自己的时代产物”,深刻反映了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和科学认识论的思想,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依法治国与深化改革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领导地位的重要基础,蕴含了睿智的哲学判断与宽阔的历史视野。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其核心内容是对社会基本矛盾以及基本运行规律的准确揭示,是党中央“四个全面”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唯物史观在当代的具体表现。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我们要对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有清晰的认识。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可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共同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前提与基础。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背景下提出的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基础上,充分结合并体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阶段发展特征。习总书记强调,“四个全面”所针对的问题,正是“党与国家目前在事业发展中必须大力解决的主要矛盾”。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解决的是我国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也就是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而全面深化改革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源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又优化了领导力量,这四个“全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基于这一理论,使得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的认识更为深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群众理论集中体现了其根本立场。习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党的基本工作路线,也是我党的生命线,是我党保持战斗力与活力的传家宝。”[1]“四个全面”是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它始终坚持与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其根本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更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使人民群众可以享受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利益,实现生活幸福指数的全面提高;全面依法治国,为人民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始终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四个全面”是唯物辩证法思想精髓的深刻反映。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唯物辩证法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实事求是一直是我党的思想核心。而“四个全面”首先就是建立在“实事”的基础之上,即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正确分析以及对党内外实际情况的准确掌握并最终有效总结,采用“求是”的态度得出科学的、辩证的结论。毛泽东曾提出:任何事物的矛盾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主要矛盾,其余的是次要矛盾。在构成事物的矛盾中,发挥主导作用,占据支配地位的矛盾,即是事物的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又决定了事物的性质。[2](P45)基于事物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对重点论与两点论充分结合,形成统一的方法论提供了有力的指引,也为“四个全面”提供了最为关键的方法论基础。习总书记提出:在当前任务繁重、形势复杂的大背景下,要对各类矛盾准确把握,树立正确的全局观,首先解决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再解决其他矛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正是要解决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要在总体策划的基础上,重点牵“牛鼻子”。在工作实践中,两点论与重点论要齐头并进,协同推进,不能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3]

(三)“四个全面”赋予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理论都是为指导实践成功服务的。“四个全面”能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必须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在实践过程中促进认识的二次飞跃,这比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意义更为深刻。“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我党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认识的结晶与升华: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改革缺乏动力与活力的问题; 通过全面依法治国,解决政府公信力下降、司法缺位的问题;而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治理不严的问题,提升应对国内外风险的能力。在价值与真理统一原理基础上,对社会发展中的“两种尺度”相统一不断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是深刻揭示了人类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当坚持价值与真理两种尺度的高度统一,在坚持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两种尺度在“四个全面”思想中,实现了完美的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价值目标。

坚持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基本原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社会全面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党对科学社会主义不断深化认识的生动体现,是党在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探索并形成的高度总结。

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满足了青年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求知需要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从十八大以来,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从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核心思想,并促使其不断完善。“四个全面” 思想其核心内容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2015 年 3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上,对参加学习的省部级领导干部用辩证的思想,全面而深刻地对“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全面建成小康是总体战略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为主要战略举措。“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对全面依法治国与其他三个方面的关系形成深刻的、正确的认识,力争实现‘四个全面’的四个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4]十九大报告中分别以5 次、14 次、7 次和 6 次的频率出现,说明这四个方面协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不仅阐明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还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延伸至美好生活的追求,着重突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既成效显著又面临长期艰巨的任务,强调了全面依法治国任重道远,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有待于加强。[5](p2)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社会文化也体现出多元性的时代特色,表现为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交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发展的格局,而文化的多元化又进一步促进了价值观的多元化,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发展,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个人本位主义、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而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这些价值取向又在理论、精神、理想以及道德内涵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并产生了冲突,在价值澄清以及价值重构过程中这种冲突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这也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的诞生过程。[6]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必要的教学创新与探索,我们要对学校教育内容与社会价值观要求相脱节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要对学校价值观教育一元化与目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矛盾有清醒的认识,而这些就需要我们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但不能采取简单的非此即彼的评判方式,而要展示教学中讲解、疏导的巨大作用,以期用理论的力量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引作用,通过文化建设促进思想的进一步稳固与平衡。

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关注并加强社会热点问题引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当前将“四个全面”引入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正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观、形势观、价值观教育的绝佳时机,作为社会热点问题,“四个全面” 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尤为突出,基于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关注时间,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以分析“四个全面”来阐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政治观、形势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辩证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以及科学的方法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培养大学生对各种热点问题辩证分析的能力,使其对国家的政策方针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逐步树立科学的政策观和形势观,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与党的路线、国家的政策保持一致。

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析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仅体现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出统一的辩证原则,也体现了阶段性与过程性统一的发展原则,还体现了目标与行动统一的认识论原则,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相统一的哲学原则。改革开放四十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推进,党的理论不断创新,进课堂、进头脑的任务也需要跟进,“进课堂”就是把教师掌握的创新成果和教材内容有机耦合,实现教学体系的转化。“进头脑”就是帮助大学生摆正价值立场。将“四个全面”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也是探索、创新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方式的过程。

(一)关键点:教师把握“变”与“化”,强化立德树人与教书育人的深度融合。大学教师应及时地关注社会时事,跟进社会热点信息,做到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旨在把社会的“变”及时地转化为适应教学体系的课堂语言。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中往往有两种极端化表现:一种是一味迎合学生导致通俗化和趣味化,往往导致理论肤浅化、流于形式;另一种是搞满堂灌,往往教师唱独角戏,基本的教学互动都难以达到。这两种形式都不利于教学,而应展示课堂教学的艺术与逻辑之美,既说明道理、讲清理论逻辑,又引入丰富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心动”才能“行动”,“真懂、真信、真学、真用”才能从理论信念升华为信仰。

新时代大学生主体面临信息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思想领域矛盾的日趋突出愈益突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相契合的迫切需要。在实现课堂效果提升方面,需要采取形式新颖与内容更新双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学内容及其资源的更新源自于现实社会热点分析、多媒体的典型案例等资源;另一方面,教学形式多样化,除了说理教学法之外,课堂小组讨论法、专业结合法、调查汇报法等形式,都可以与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法相结合进行。但不可否认,说理教学法是最主要的教法之一,它可以通过透彻的说理而达到逻辑之美,给人以逻辑震撼力、强大的说服力。可见,原理课要做到受欢迎,通过各种教学艺术“以情动人”是必要前提,最根本的却是要“以理服人”,展示哲学原理本身的魅力,在教与学双向互动过程中,深化对社会政策热点的深层次把握,从方法论上解学生所“惑”,从世界观上祛除学生心中的“霾”,这样才能实现教与学“双赢”,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就把社会生活的“变”与“化”作了无缝对接。

(二)出发点:大学生培育“知”与“行”结合的文化自觉。虽然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教学的主旨在于指导课堂之外大学生的“知”与“行”相结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把“四个全面”有机地融进课堂教学之中,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以致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四个全面”的热点资源激活课堂,在关注、争辩、讨论、思考现实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润物细无声”,顺利完成从“进教材、进课堂”到进头脑的华丽“转型”,改变当今诸多高校思政课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博弈拉锯战,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到课率、抬头率作为衡量一堂课好坏的标准,因为这些仅仅是上好思政课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我们的目标在于是否能真正地入耳、入心、入脑,通过修正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举动,“理论必须掌握群众才能发挥作用”,这里的“群众”就是大学生,而这恰恰是当前诸多思政课教师的短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要着眼于解决教学进程中“理论怎样掌握学生”这一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求知需求,换一种教学思维,“教师下来坐,学生上台演”,让他们主动“活动”起来,“真信、真懂、真用、真学”是衡量思政课教学成效的基本标准,“乐信、乐懂、乐用、乐学”才是我们思政课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高目标。

(三)切入点:高校把提高教师的素养作为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关键一环。高校对于思政课教师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通过保障教师待遇和提供政策支持,促进高级人才的培育和成长。近些年以来,教师的理论素养问题一直是制约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效果的瓶颈。逄锦聚教授就曾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的问题。他指出:“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则是能否使用好教材、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7]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除了需要教师个人不断自我提升之外,尤其离不开高校的政策支持,例如,第一,高校可以鼓励高校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对研究成果给予奖励;第二,鼓励高校教师进行学习、深造,教师可以申请到国(境)内外访学、研究;第三,通过留岗、留薪等政策方式支持未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进行深造、提高学历水平;第四,定期组织教师去同类高校考察学习,拓展学术视野;第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读书心得活动,有条件的把活动成果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进行刊发。第六,除了课堂教学外,鼓励教师开展讲座活动,有利于对所关注的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在国家教育政策支持下,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蓬勃发展,各项政策的实施都极大地激励着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任课教师奋力前行。不可否认,理论素养的提高,不仅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更需要教师个人不懈努力。时至今日,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是首要问题,这仍然是一项有待完成的艰巨任务。

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近五年的成就,“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得益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在不断深化与拓展的改革开发中,充分凸显出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注入了实践活力,还是对国家战略政策的思想延展和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添加教学新内容,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教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圆我教师梦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