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南大学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科学》子刊《科学转化医学》上,公布了两个潜在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基因靶点“POU3F2”和“DGCR5”。
课题组通过研究寻找到了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相关的基因共表达网络,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基因“POU3F2”以及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人类染色体22q11.2区域上的长链非编码RNA“DGCR5”。该两个潜在精神疾病基因,有望作为未来疾病机制和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
摘自《科技日报》
最近,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获得了只需要七种类病毒颗粒就能覆盖二十种HPⅤ病毒型别的第三代宫颈癌疫苗,为研制覆盖所有高危型别HPⅤ的第三代宫颈癌疫苗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敲开了第三代宫颈癌疫苗研制大门。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
研究团队采用了新兴的结构疫苗学方法,开展第三代宫颈癌疫苗设计。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一种HPⅤ类病毒颗粒具有同时保护三种HPⅤ病毒型别的功能,在增加疫苗可预防病毒型别的同时,减少了疫苗抗原所需的类病毒颗粒的种类。
摘自《科技日报》
最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员开发出一种合成和优化天然抗生素化合物的新方法,这种化合物未来有一天可能用于对抗致命的耐药性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催化剂来驱动硫肽的合成,并形成必要的支架,抑制细胞生长。产生了两种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新型抗生素:微球菌素P1和高硫青霉素Ⅰ。这两种化合物具有高医药性,可按比例调制,不会产生有害副作用,为研制天然抗生素带来了希望。
摘自新浪网
最近,我国科研人员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发现一兰花新种,命名为“绿花芋兰”。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分类学》上。
2011年,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高级工程师李剑武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百竹园第一次发现了绿花芋兰,之后,他与该园副研究员刘强合作,通过形态特征对比,确定这是兰科芋兰属的一个新种。该新种具有心形的叶片,萼片呈绿色,唇瓣是白色,有2条纵向的脊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的顶端,这些特征都使得它能区分于相似的香花芋兰。目前该新种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勐海县均有分布。
摘自人民网
最近,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发现,茶树在受到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的“求救”信号;健康的茶树一旦接收到该信号,就能在体内生成顺-3-己烯醇糖苷这一“防御武器”。同时首次发现并验证控制这一糖苷化过程的关键酶基因。
宋传奎团队通过体外模拟实验,发现茶树能够吸收外源或邻近受到侵害的茶树释放的信号物质,并在体内通过糖苷化过程转变成顺-3-己烯醇糖苷并存储起来,一旦受到害虫攻击,就会及时释放驱赶害虫,进而提高防御害虫的能力。该研究成果为茶园病虫害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其他植物病虫害防御机制的揭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