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辉,钱德敏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 汉中 723000)
自2010年以P2P为代表的网络借贷在我国开始发展,网络借贷便悄然走进大学校园。“大学生借贷,零利息,低利率,无需抵押,无需担,当日借贷,当日放款”等宣传词语充斥着校园及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平台,对90后一代的大学生极具诱惑力,“花明天钱、圆今天梦”的超前消费观念不再是件新鲜事。对时尚的追求,对电子产品的好奇,对外出娱乐的热衷,无不刺激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但大学生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是一个只消费基本没有固定收入的群体,当父母给予的生活费无法满足其不断膨胀的欲望时,就会转而通过网络借贷平台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2017年大学生消费金额达4743.9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达1414.2亿元,预计到2019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2394.5亿元[1],大学生庞大的消费市场为不良网贷提供了滋生土壤。
目前校园网贷平台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传统的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如京东校园白条、阿里蚂蚁花呗等分期付款金融服务;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培训和自主创业,如投资贷、培训贷、名校贷等提供的借款服务;三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分期乐、趣分期、微微分、99分期等,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分期消费,有的还提供小额的现金提现[2]。这三类校园网贷的共同特征是:办理借款手续简便,没有繁琐的信用认证,不用提供担保和抵押,不用开具财产证明,只要提供个人身份证、学生证、学信网信息、学校老师、朋友家长的联系方式等即可办理。
2016年3月,河南大学生郑德幸网络贷款50余万元,因无力偿还巨额网贷而跳楼自杀的消息将校园网贷推至风口浪尖[3]。2016年4月,教育部、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016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强调高校要把防范校园不良网贷作为日常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2017年4月,银监会印发《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校园网贷是网贷平台整改的重点,网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向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发放贷款,禁止向未满18岁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2017年6月,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网贷业务;2017年9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4]。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作为互联网最活跃的用户群——大学生引起了各路资本的关注,校园网贷发展迅速。但校园网贷市场乱象丛生,网贷平台良莠不齐,各种风险随时都可能爆发。针对不良校园网贷,国家政策层面的整治力度不断增强,校园网贷市场的中的四大平台分期乐、趣分期、名校贷、优分期已宣布转型,目前已有5家正规银行提供校园贷业务,但相对于校园网贷的各种形式,银行的业务办理程序更为繁琐复杂,信用要求高,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更为熟悉和便捷的“校园网贷”,传统金融机构即使放开大学生贷款业务也不具有竞争的优势[5]。
1.大学生不良网贷行为容易引发债务问题,甚至“高利贷”
由于目前在校大学生缺乏固定收入,经济来源主要靠家长提供,不具备独立经济能力,即便有学校的勤工俭学、奖学金等资助,但资金还是有限。加上学生的超前消费行为事先根本不会和老师、家长沟通,即便出现债务问题,很少直接向家长反映,导致贷款的利息、违约金、滞纳金、服务费、管理费、交易费等金额远远超过学生的偿还能力,造成学生严重的债务负担。尽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即属于高利贷,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但校园网贷平台给学生发放的贷款,虽然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25%之间,但服务费、管理费、交易费等变相地抬高了借款利率,有些不良校园贷的利率可以达到50%甚至200%。加上许多校园贷平台在学生申请分期时,并不会主动、明确告知逾期还款的后果,使得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就需要承担高额罚息,每日违约金为0.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校园网贷某种程度上异化成高利贷的可能性较大。
2.不良校园网贷行为容易引起学生心理问题和学业危机
校园网贷无需抵押,方便快捷,贷款门槛低,填写基本资料就可以贷款,这就容易给大学生带来消费陷阱,刺激大学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但到还贷款时,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无力偿还,造成学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出现,严重的还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大学生的网络借款行为,一方面满足自己的攀比、享乐心理,另一方面又备受煎熬,担心自己无力偿还贷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辗转反复的矛盾心理,让学生无法将全部精力用在学业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如2017年4月武汉一名女大学生裸贷5000元,而贷款利息滚动增长成26万元,裸照被发到父亲手机里,“裸贷”现象不仅造成学生巨大心理压力,还严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影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6]。
由图10可知,截割头静止情况下,视觉测量的抬升角跳动在0.3°以内,回转角跳动在0.25°以内,满足可视化辅助截割系统设计要求。
3.大学生不良借贷行为易引发犯罪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扰乱校园正常秩序
网络借贷平台不同于银行借贷,它将借贷目标锁定为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在校大学生,而且在学生申请时不会主动告知和强调逾期还款将如何进行赔偿,大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拖延还款的严重后果,导致后期贷款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旦学生出现无力偿还的状况,借贷平台就会采取措施,网络上曾曝光校园网贷催收的十步曲: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QQ通知,单发短信,单独打电话,单独联系贷款学生的舍友,联系借款学生家长,再次联系警告学生,发送律师函联系学校老师等等,更有甚者会威胁学生公布其裸照、动用黑社会力量等非法手段催收逾期贷款。而学生进行借贷时很少告知家长和学校,面对贷款公司追债,学生将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实在无力偿还的学生采取极端方式解决的案例时有发生,如2017年9月汉中大学生网络贷款20余万,无力偿还而溺亡汉江就是典型案例[7]。
4.大学生网贷失信行为,会给其个人征信问题带来不良影响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学生思想也倍受侵袭,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众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各种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理念不断吞噬学生的心理防御底线,导致学生不顾精神价值的追求,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物质层面的占有和享受,忽视自己实际经济状况,陷入享乐消费的漩涡。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无力按期还款时就选择逃避,反映出当前大学生信用意识的淡薄,逾期不还款行为记录上传到全国个人征信咨询系统中,也将严重影响大学生在银行的个人征信,特别是办理个人银行信贷业务会造成很大影响,程度严重的还将面临法律制裁。据《2017中国大学生信用现状调研报告》数据统计,有65%的大学生并不了解个人信用报告相当于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大学生群体对于产生逾期后会被列入黑名单、法律诉讼等后果认知不全面[8]。
1.金融政策与监管体系不完善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新兴产物,对金融市场的作用不容忽视。2015年7月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2015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国家建设规划。在国家“惠普金融”政策的背景下,校园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衍生品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由于金融监管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导致不良校园网贷在高校迅速蔓延。我国金融监管实行的是“一行三会”的大金融监管体制,具体是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工管理、分业监管。尽管2015年7月颁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了P2P平台由银监会来监管,但并没有明确指出由哪个部门来开展具体监管工作,现阶段各地银监局、金融协会、金融办、教育部门都是校园贷监管机构,分散性强[9]。而校园贷产生的风险大多是跨区域的,各地方监管机构具有局限性,缺乏全国范围的监管和数据统计、风险监测,监管责任难以落实,造成校园贷“乱象丛生”。
2.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易受诱导
当今大学生多为“95”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该群体正处在青少年的转折期,身心发展还处于稚嫩转换的过程之中”[10],是成长过程中心理波动最大的阶段,身心素质尚不成熟,知识体系构建尚不完善,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环境下,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普遍缺少必要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理性成熟的消费心理,超前消费意愿普遍强烈。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导致学生在日常开支中的合理消费意识差,盲目攀比,跟风消费、超前消费、享乐消费等消费意识盛行。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乎占一半[11]。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匮乏,无固定工作、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面对校园贷的诱惑又只看到其有利的方面,当父母给予的生活费无法满足其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当旺盛的购买需求与自身的资金来源不匹配时,就会转而通过网络借贷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不良校园网贷平台就成为学生不合理消费的主要来源途径之一。
3.大学生理想信念与价值观教育有效性不足
习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12],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自身的价值观并未成型,当面对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和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现状,容易造成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缺失、价值取向扭曲。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以党政领导干部、共青团干部、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构成,思政队伍以专兼职相结合,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以理论宣讲和“填鸭式”灌输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居多,教育载体、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程度与当前大学生易接受的方式还有一定距离,加之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成长规律,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与接受效果,未能充分的将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看作是双向活动,不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达成契合。一旦学生面对不良校园网贷的诱惑,不能有效地将课堂上所学理论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指导自己做出正确选择,积极抵制不良校园贷的诱惑,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4.高校预防不良网贷的监管体系不健全
在国家大力整治下,校园网贷表面似乎陷入沉寂,但实际上各种平台采取了“隐身模式”,很多校园网贷平台转而以大学生分期消费网站模式经营,推广方式隐形化,从在校园中张贴小广告、招聘代理等公开宣传形式转为以通过QQ、微信、微博、网站、贴吧、邮件等社交软件或平台进行业务推广[13]。对于熟悉网络的大学生来说,校园网贷的宣传力度并没有降低,虚假宣传和诱导性消费依然存在。同时,各种隐蔽形式(如与培训机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贷款)和地下校园网贷逐渐活跃,这就增加了高校预防不良校园网贷的难度,让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不知如何监测和预防。尽管2016年4月教育部、银监会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实时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要求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等,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校园网贷造成的影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未形成自上而下、健全的不良校园网贷干预体系,缺少必要的校园监督和干预,校园网贷会更加不受制约。
校园网贷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大学生金融借贷提供了方便,满足了大学生的金融需求,但部分不良网贷平台虚假宣传,对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进行纵容,整治已迫在眉睫。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70.1%的受访者表示大学生消费自控能力弱,45.7%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信用意识薄弱[14]。虽然国家监管部门高度关注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整治措施,但如果大学生自身不能正确认识,培养良好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便不能真正做到抵制不良网贷的诱惑。要想彻底治理校园不良网贷这一乱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必须要构建有效的防范机制,提高学生风险防控及自我保护的意识,自觉抵制非理智消费,拒绝不良校园网贷。
1.高度重视,把预防不良校园网贷作为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良校园网贷风险防范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在思想引领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不良校园网贷产生的影响和危害,转变工作理念,强化忧患意识,不能认为校园网贷仅仅是学生与网贷平台的事情,校园网贷不可能在自己学生身上发生等侥幸心理,要切实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学生校园网贷安全教育,防范不良校园网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不良校园网贷的风险防范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上引起了高度重视,才能转变预防不良校园网贷的思路,督促自己去详细了解何为校园网贷、校园网贷的特征、运营模式及大学生为何迷恋校园网贷,不良校园网贷的危害、不良校园网贷的主要运营方式等,充分了解校园网贷的“前世今生”,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便于寻找预防不良校园网贷的有效途径。
2.构建“预防、监控、干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微时代”下的“微教育”,通过QQ群、微信群、公众号、网站、贴吧等线上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不良校园网贷的风险警示教育,设置校园网贷专栏,宣传不良校园网贷的政策和文件,发布不良校园网贷典型案例,接受学生校园网贷业务的咨询,切实增强学生风险防范能力。同时,线下加强对不良校园网贷的舆论引导,召开“理性消费、防范校园网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邀请相关部门举办讲座、报告会,组织相关知识竞赛,教育学生学会识别不良校园网贷的各种陷阱和诱惑,提升对网贷业务的甄别和抵制能力,于无形中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其次,要心系学生,心向学生,要做学生友,不做学生“官”,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交流,多了解学生生活状态和家庭情况,密切关注学生消费异常行为,建立消费异常行为的监测机制。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每个班级要建立信息员队伍,确保学生中异常消费行为及时被发现,从而及时进行干预和疏导。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学生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学生评优、入党等环节,纠正学生超前消费、盲目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教育学生不攀比、不跟风、不炫耀,对在消费心理上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通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予以干预治疗,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最后,建立校园网贷应急处理机制,对已发生借贷行为的学生加强教育管理,及时做好帮扶、引导和心理疏导,纠正学生盲目攀比的行为和消费异化的心理偏差,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同时,对侵犯学生的隐私、名誉等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隐患的校园网贷平台或者个人,及时报请学校保卫部门、地方银监局、公安等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处置,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3.提升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当前不良校园网贷暴露出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对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侵蚀,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十分必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理论素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阵地,夯实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层面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育人新平台,开拓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途径。在具体手段上,充分发挥校园管理和文化育人的功能,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文艺作品、红色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性消费,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还可借用网络平台和技术,如微信、微博、QQ、网站、小视频等新媒体手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其思考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等问题。同时,要强化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认识“诚信”的重要性,珍惜自己的信用,树立诚信意识,对已发生的借贷行为,要及时还款,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对超出自己还款能力范围的不良债务,要及时寻求家庭、学校的帮助,并可通过法律途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做好新生始业教育,加强学生消费观念教育和引导
新生始业教育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是高校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和学院的各项规定、各种资源,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所开展的准备性教育活动。在新生始业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网络信息化的背景,将学生合理规划生活开支,正确面对消费差异,培养良好消费习惯作为新生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将理性消费引入课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积极开展例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思想与中国传统勤俭节约美德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同时,打破原有“防火防电防小偷”等传统安全教育模式,加强金融安全知识、金融法律法规知识、理财知识的普及,教育引导学生如何“精打细算”、如何预防身份信息被盗用、如何设定财务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和风险意识;邀请理财专家、银行工作人员、公安人员等为学生讲授理财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安全素养、信息素养,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网络欺诈和诱骗。同时,结合新生刚入校容易出现的各类消费问题,编排和下发“新生资金管理手册”,帮助学生规范日常生活中的资金使用情况,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费,平安顺利度过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