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战略底蕴

2019-02-21 03:53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家风理想信念总书记

(苏州科技大学 环境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文章,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等,深刻阐明新时代青年工作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完善的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战略底蕴,对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审思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有其考量的现实起点、历史逻辑和发展趋向,正确认识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是把握其战略底蕴的破题之笔,对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思想的发展和深化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仍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这一科学理论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思想在21世纪的发展和深化。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曾把青年比喻成“太阳”,强调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邓小平同志曾把青年比喻为党的可靠后备军和有力助手;江泽民同志也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充分信任和充满信心,提出了“谁主沉浮”论。2003年5月28日,胡锦涛前往“俄罗斯外交家的摇篮”——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在回答对中俄两国青年有何期望时提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希望。”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一切事业的继承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同时,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思想。

(二)习近平个人成长奋斗经历的折射和升华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同志个人长期理论探索的成果,是其个人成长奋斗经历的折射和升华。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红色家风的濡染。家风家训对青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青年价值观形塑具有特殊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正,社会才能风清气正。习近平同志成长于红色家庭,长期受红色家风的濡染。二是知青岁月和基层奋斗经历的锤炼。习近平同志以知青的身份跨入社会,从基层直至中央各个层级的主要领导岗位,从政经历遍及党政军各领域。在县委工作时,他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察实情、谋实招、求实效,其亲民务实的工作风格是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知青岁月和基层奋斗经历,为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提供了最初的试验田。从梁家河到东南沿海,丰富的基层从政经历为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最鲜活、最丰富的素材。三是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1],倡导青年重视培育理想信念、在奋斗中实现人生梦想,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战略底蕴

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了许多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构成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主体性内容,意涵丰富,体大思精,很难完整准确的概括。但其主要内容,可以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多个绝妙生动的比喻,来窥一斑见全豹。

(一)晴雨表论:如何看待和评价青年

非常重视青年,强调青年工作的重要性,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和导师的共识,是共产党人一个极其重要的优良传统。当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年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频发,“社会上对青年的评价出现了消极倾向”[2]。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关心青年,每年的“五四”青年节期间,他都会走进青年群体中,通过参加师生座谈会、主题团日活动、给青年回信等形式,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形象阐述,“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3]。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成长成才视作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同时,他对青年寄予厚望,认为青年人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期待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认清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希望广大青年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勤学、修德”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4],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中坚力量。

(二)总钥匙论和补钙论:培育造就什么样的青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青年思想价值取向日益多元活跃,时代意识和自我确证越来越强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和行为偏差。例如,部分青年受异质社会思潮渗透影响,价值观认知偏差导致社会疏离感增强;部分青年大学生沉溺虚拟网络世界,滋生焦虑、浮躁、迷惘、空虚、急功近利等消极社会心态[5];受消费主义荼毒,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缺乏创新,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精神日益被消解。部分大学生为满足炫耀和虚荣心理,卖肾买高端手机、女大学生“裸贷”、校园贷等现象层出不穷。

习近平总书记从青年发展的实际出发,牢牢抓住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总钥匙论”和“补钙论”。一是“总钥匙论”,要培育和造就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代新人。2014年,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钥匙论”,强调青年要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把总钥匙。[3]价值决定人生的方向,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青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二是“补钙论”,要培育和造就理想信念坚定的可靠接班人。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了“补钙论”,他强调:“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是关系到他们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政治原则是否正确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告诫青年要有高远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6]。

(三)扣子论和灌浆论:如何教育引导青年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使部分青年应接不暇,容易引发消极社会情绪。面对这一社会现实,如何教育引导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比较典型是“扣子论”和“灌浆论”。一是“扣子论”,要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其价值观培育至关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国家和民族才有前途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前中国价值领域最大公约数,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帮助青年研判各种异质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3]”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在认知、理解红色文化的基础上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二是“灌浆论”,要充分发挥家风传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阳光雨露般的滋润功能,促进青年健康成长。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年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的时期形象的比喻成“小麦的灌浆期”[8],强调高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这一时期对青年价值观培育和引导。一是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团组织要提高团的吸引力、提高团的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要努力“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3]。二是要充分发挥家风对青年价值观培育的作用。习近平同志成长在红色家庭,一直受红色家风的濡染,形成了独特的个人品质。对于广大青年来讲,影响最大的是优秀的家风家训。新时代教育引导青年,必然离不开现代文明家风的培育。一方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中汲取有益营养;另一方面,要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家风的濡染作用。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新时代思维,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质量。四是要营造清朗的社会发展环境,为青年成长成才涤清错误社会思潮荼毒。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为青年大学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此外,我国还着手制定出台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了指南。

三、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深意

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要保持正确方向,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蕴含丰富的紧扣时代主题的青年工作新观点、新思想和新论述,是对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有益创新。我们要用好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丰富青年教育的内容和话语体系,使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不囿于抽象空洞的说教,增强时代感、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以持续的“补钙”教育引导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问题,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生动表述为“补钙论”和“扣子论”。习近平总书记向青年人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指出青年人要立足于“求真”,而求真的基本途径就是学习,学习是练就本领的基础,是能力提升的关键一环。在知识创新呈现加速度发展的当下,青年人如何掌握找寻未来需要的本领,的确需要不断强化学习,需要思想上的紧迫感和行动上的争分夺秒。在坚定理想信念、持续学习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是身体力行抓好学习的楷模。据《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记载,尚处于青年时期、作为知青在梁家河插队时,习近平就非常热爱学习。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他从来没有放弃读书,从来没有放弃思考,那时候,他只有16岁。“他那段时间‘痴迷’在阅读和学习之中。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当时,我并不觉得什么,现在想起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同龄人都跑出去玩耍,他还能饿着肚子坐得住,能塌下心来看书、阅读、思考,这确实需要一定的定力,需要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9]当前,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不懈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持续给青年补精神之钙,引导青年凝心聚神、激情奋斗,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

(二)以“吃盐”的教育艺术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范式

新时代,要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就是要学会“吃盐”的教育艺术,巧妙地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式。具体而言:一是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运用能力。大数据技术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应用,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树立大数据思维,提高对学生思想行为数据信息的敏感度,在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的过程中,以强烈的数据关联意识,建立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资源库。基于大数据分析,高校要注重把握学生的喜好,注重将大学生的点滴生活动态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素材,通过短小、灵活的微视频、微语言,将主流意识形态的厚重主题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供给能力,开发适合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的、趣味性强的课程,提升教育内容吸引力。二是要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方式,提升马克思主义“微话语”吸引力。青年大学生有其独特的话语风格和接受偏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融入青年、关心青年,注重马克思主义思想话语的“微传播”,切记使用抽象枯燥的表达方式,要善于使用通俗易懂、贴近青年的话语讲述马克思主义。三是要培育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鼓励青年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就青年与中国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算过一笔年龄账,现在20多岁的年轻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还不到30岁,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2050年,不到60岁,是人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也就是说,当代青年将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频共振,全过程参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这恰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最有意义的人生。他认为,如果青年一代富有责任担当,用青春的活力去奋斗,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猜你喜欢
家风理想信念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家风伴我成长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