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岩
一般中等偏旺树势要求主干长至架面(中间铁丝)以上20 cm时,也就是主干高于架面20 cm时,在架下至少30 cm处摘心,摘心后主干还要向上长,造成分枝点过高,不利于标准树形建成,建议调整为主干长出架面,再在架下剪头。
通过实践观察,“一干两蔓”标准树形,分支点低(架面下30 cm以下)有利于两个主蔓交叉反方向牵引绑蔓,解决了过去主蔓分支点距离架面过近,不利于反方向交叉的问题。
通过观察,主蔓上架后沿中间铁丝绑缚后延长生长,无论在上架当年还是第二年,最易出现主蔓中下部不发侧枝的情况,不利于架形培养。笔者观察到新西兰“一干两蔓”冬剪后,次年结果母枝上所有芽几乎全部萌发,仔细研究发现,这与主蔓上的结果母枝牵引缠绕上架(塔形或人字形牵引架)有关,就是枝条沿绳子逆时针缠绕上长,在每个缠绕打弯处形成一个顶端优势,对于生长素积累进而促进来年芽体萌发有明显作用。借用这个原理,建议将上架主蔓人为沿中间铁丝缠绕,使其延长生长,以解决来年侧枝不发的问题,避免光腿枝形成。
许多果农培养 “一干两蔓”树形会半途而废,或中途“走样”,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清理“把门枝”或“卡脖枝”,将原本计划的“一干两蔓”树形最后培养成单干伞形结构。由于“一干两蔓”树形架下剪头后主蔓形成,在两个主蔓上架后,会在主干、两个主蔓和中间铁丝形成一个倒三角形区域,特别是不实行主蔓交叉的“一干两蔓”树形,倒三角形非常明显。这个三角区由于各种原因极易发生“冒条”现象,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卡脖枝”和“把门枝”,这些枝条萌发后对主蔓延长生长和主蔓上侧枝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不利于“一干两蔓”树形结构的快速培养。因此,培养“一干两蔓”树形的关键之一,就是及时清除三角区的“卡脖枝”或“把门枝”。
生长季,主蔓或主蔓周围的更新枝(翌年结果母枝)因品种特性(如美味系徐香品种,中华系黄金果品种)或生长势(养分过盛,树势过旺)极易萌发大量夏梢或秋梢,而这些萌发枝本应在来年春季才萌发。对此,种植者经常感到纠结。解决途径:一是采用塔形或人字形牵引架,将更新枝牵引斜向上生长;二是对没有实施牵引架树形,所萌发侧枝任其生长(但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冬剪时对侧枝留4~5芽剪头,实施“以枝当芽”修剪。
“一干两蔓”是来自新西兰的树形模式。新西兰“一干两蔓”树形是在稀植情况下推行使用的,树冠枝条能充分展开,对架面空间可最大化利用,大幅度提高单产。而我国的猕猴桃通常采用密植或中密植栽植模式,因此,建议在株距大于等于2 m的园地推行“一干两蔓”树形,株距达不到2 m的园地采用“一干一蔓”树形。高密栽植不宜采用“一干两蔓”树形。
“一干两蔓”树形在冬剪时要针对主蔓或主蔓周围更新区疏除多余的虚旺枝或细弱枝,采用留1~2 cm短桩修剪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被疏除的枝条基部潜伏芽(隐芽),以便以后有需要时能够有效利用。如果不留桩平剪,就会将枝条基部隐芽一并剪除,造成主蔓出现空当,难以接续更新。因此,留桩修剪对“一干两蔓”树形规避架面空虚,连续进行枝条更新意义重大。
生产上常遇到相邻两树交接的情况。处理这种情况要看树势,强旺树势可将交接后的主蔓延长枝在交接处绑缚呈90°打弯,将打弯后的主蔓延长枝当作结果母枝培养,交接的另一株主蔓延长枝朝相反方向进行90°打弯绑缚处理。对于中等偏弱树主蔓延长枝可直接在主蔓交接处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