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道伦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湖北 襄州 441108)
1.1 血清型多 副猪嗜血杆菌有多种血清型,其至少可分为15种以上的血清型。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多,且各血清型之间的交叉免疫力较差,容易造成免疫失败,并易导致混合感染,尤其是猪副猪嗜血杆菌病与猪呼吸道综合征混合感染,猪呼吸道综合征会加剧病猪的病情和临床表现。
1.2 条件性致病 副猪嗜血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猪群饲养管理不良、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导致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时,副猪嗜血杆菌会趁虚而入,诱发本病,且易造成混合感染。
1.3 仔猪易感 副猪嗜血杆菌最易感染2周龄到4月龄的仔猪和育成猪,以断奶前后仔猪和保育仔猪多发本病。养猪场首次发生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时,病猪的临床症状较明显,其造成的损失也更严重。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往往先发于膘情良好的猪。病初猪体温升高(40.5~42℃),且持续不退,其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畏寒,昏睡,咳嗽,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皮肤发红,严重者皮肤呈酱红色,耳梢发紫,个别猪皮肤坏死、脱落。发病后期,病猪渐进性消瘦,皮肤逐渐苍白、发青,变紫,眼睑皮下水肿,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部分病猪四肢无力,起卧困难,行走缓慢、不愿站立,跛行,被毛粗乱,耳发绀,全身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严重肿大。病猪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划水样运动,有些急性病例甚至不表现出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天气骤变、饲养管理不良、发生混合感染时,病猪死亡率明显增高。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仔猪,病猪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发育不良,最后极度衰竭而亡。
病猪以出现浆膜炎、胸膜炎(包括心包炎和肺炎)为主,出现关节炎次之,并伴有脑膜炎变化,病猪出现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其肺间质水肿、粘连,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粗糙,腹腔积液,心肌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肝、脾肿大,肝脏边缘出血严重,脾脏出血,边缘有隆起的米粒状血泡,有的边缘有梗死病灶,肾乳头出血严重,喉管内有大量黏液,腕关节、跗关节水肿,切开关节见胶冻样物。病猪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状病变,颌下淋巴结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病变化不甚明显。
4.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猪群,尤其是断奶前后仔猪和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给予猪群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并确保饲料新鲜,无霉变。
减少不必要的转舍和并群,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做好冬季保温和夏季防暑工作,防止舍内室温过高、过低,湿度过大,加强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猪舍内应有足够数量的饮水器和食槽,防止猪争水、争食。为避免发生应激,仔猪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饮水中可加入抗应激药物,如多维、VC等,防诱发猪副猪嗜血杆菌病。
4.2 搞好生物安全措施 养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和封闭式管理,并加强引种检疫,以防带入病原。
猪舍和周围环境及时清扫并定期或不定期消毒。断奶前后仔猪和保育猪发病期间应每天带猪消毒一次,消毒可交替使用聚维酮碘1∶500、戊二醛1∶500,以有效杀灭病原菌。
4.3 预防性用药 养猪场应有针对性地制订预防性用药方案,以有效控制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
断奶前后仔猪和保育猪饲料中可添加支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或支原净、氟甲砜霉素,或用喘速治、黄芪多糖粉或氟康王、黄芪多糖粉拌料饲喂,连续饲喂12 d,或在饲料中添加头孢拉定粉、恩诺沙星粉,连续饲喂12d。
4.4 做好免疫接种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严重猪场可选用猪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对猪群进行免疫,一般母猪初次免疫在产前40 d左右,产前20d左右实施二次免疫,经产母猪产前30d左右免疫一次即可。
受猪副猪嗜血杆菌病严重威胁的养猪场或养猪地区,仔猪也应进行免疫,一般仔猪7~30日龄内进行免疫,每次免疫注射1mL,首免28d后再重复免疫1次。
由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多,养猪场可直接选送病料分离病菌,并制作自家苗进行免疫。
4.5 对症治疗 感染严重的病猪应淘汰,感染轻微的及时隔离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严重并混合感染其他疾病(尤其是圆环病毒病、气喘病、蓝耳病)的猪也应淘汰。
感染轻微的病猪可用排疫肽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d;也可用甲磺酸达诺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肌注1.5~2.5mL,每天注射1次,并配合肌肉注射抗菌肽,连续注射4 d;也可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肌注1.5~2.5mL,每天注射1次,并用黄芪多糖与抗菌肽混合肌注,连续用药4d。
治疗的同时,可在病猪饲料中补充各种维生素,提高抗应激力,促使病猪康复。易感猪群可交替选用氟苯尼考、泰乐菌素、阿莫西林等拌料饲喂,连续饲喂7 d,以防副猪嗜血杆菌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