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辉庆,刘海燕,邱晓晖,郏立志,解福友,王 利
(亳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安徽 亳州 236800)
椎体骨髓水肿对准确诊断早期骨折及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MR检出骨髓水肿的敏感度高,但检查时间长,对患者配合程度的要求较高,不适用于急性危重患者和MR检查禁忌证患者[1]。目前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骨髓水肿方面的临床应用及价值逐步得到认可,可用于检出外伤及骨质疏松引起的骨髓水肿[1-3]。本研究选择不同的对比物质相对比(relative contrast material ratio, RCMR)值(1.28、1.45、1.75、1.85)[4-6],通过双源CT双能量虚拟去钙(dual energy virtual noncalcium, DE-VNCa)图诊断骨髓水肿,获得最佳RCMR值,测量椎体CT值及脂肪含量,并评价其诊断骨髓水肿的效能,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治骨髓水肿提供可靠依据。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9月—2018年3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37例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龄18~86岁,平均(59.1±15.4)岁。纳入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外伤后1周内接受MRI和双源CT双能量检查;②因腰背部疼痛而拟诊椎体压缩性骨折。排除标准:①MR检查禁忌证;②图像质量差,不能满足诊断。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编号2018ZDB-009)。
1.2 仪器与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3天内完成MRI和双源CT双能量检查。
1.2.1 双源CT检查 采用Siemens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嘱患者仰卧,按照临床检查需要确定CT扫描范围,A、B球管的管电压分别为80 kV、140 kV,自动毫安秒技术。准直器宽度32×0.6 mm,转速0.5 s/rot,螺距0.7,双能量图像重建层厚1.5 mm(软组织窗重建,卷积核Q30f medium smooth,用于多参数双能量后处理),混合能量平均加权图像(相当于常规120 kV图像)重建层厚1 mm(骨窗重建,卷积核B60f sharp,用于观察病变)。将重建后的双能量图像传输至Siemens 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在CT双能量模式下以SpineBoneMarrow功能重建图像,获得虚拟去钙(virtual noncalcium, VNCa)图像,平滑滤波参数为3,处理像素的最大CT值为800 HU,RCMR值分别采用1.28、1.45、1.75、1.85,重建4组DE-VNCa图像。
1.2.2 MR检查 采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 3.0T MR扫描仪,Tim表面线圈。扫描序列:矢状位T1W,TR 460 ms,TE 9.8 ms,带宽 248 Hz/Px;矢状位T2W,TR 2 500 ms,TE 104 ms,带宽 248 Hz/Px;矢状位脂肪抑制T2W,TR 4 500 ms,TE 53 ms,带宽252 Hz/Px;对骨髓水肿椎体行轴位脂肪抑制T2W,TR 4 000 ms,TE 112 ms,带宽256 Hz/Px。以上序列层厚均为4 mm,层间距均为0.4 mm。
1.3 图像评价标准 由2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共同分析MRI,判断骨髓水肿情况。以椎体内见稍长T1稍长T2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为骨髓水肿[7]。由另外2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对不同RCMR值的DE-VNCa图进行分析,以存在明确骨髓密度(伪彩图颜色变化)改变为骨髓水肿,如有争议,则由另1名副主任医师共同判断,达成一致意见。以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8],对不同RCMR值的DE-VNCa图对椎体骨髓水肿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选出较优RCMR值。对腰椎病变患者,于优选出的RCMR参数DE-VNCa图上,将ROI放置于骨髓水肿区和正常椎体,ROI面积≥0.3 cm2,尽量避开骨皮质区域,测量其CT值及脂肪含量,取2名医师测量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腰椎骨髓水肿区与正常椎体的CT值和骨髓脂肪含量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RCMR值下VNCa图诊断骨髓水肿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约登指数。采用ROC曲线分析CT值和骨髓脂肪含量对腰椎骨髓水肿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37例均完成MR和双源CT检查,共检查253个椎体,MRI诊断骨髓水肿47个,其中胸椎14个,腰椎33个。
2.1 不同RCMR值条件下诊断VNCa图骨髓水肿的效能 RCMR值为1.28、1.45、1.75、1.85时VNCa图对椎体骨髓水肿的诊断效能见表1,约登指数分别为0.02、0.35、0.82、0.73,其中RCMR值为1.75时约登指数最大,VNCa图显示骨髓水肿效果最好(图1),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5.11%(40/47)、96.60%(199/206)和94.47%(239/253)。
表1 不同RCMR值VNCa图诊断椎体骨髓水肿的效能
2.2 CT值及脂肪含量诊断腰椎骨髓水肿的效能 在RCMR值为1.75的重建DE-VNCa图上测量腰椎骨髓水肿区CT值为(37.81±4.13)HU,正常椎体CT值为(-12.32±4.0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4,P<0.01)。ROC曲线(图2A)显示,CT值诊断腰椎骨髓水肿的临界值为10.25 HU,AUC为0.95(P<0.01),95%CI为(0.90,1.00),敏感度为90.32%,特异度为87.10%。
腰椎骨髓水肿区脂肪含量为(11.06±3.19)%,正常椎体为(46.41±3.5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P<0.01)。ROC曲线(图2B)显示,脂肪含量诊断腰椎骨髓水肿的临界值为24.50%,AUC为0.91(P<0.01),95%CI为(0.84,0.98),敏感度为83.87%,特异度为83.87%。
双源CT利用2个球管和2个固定能量(80 kV和140 kV)同时发射X线,X线穿过扫描物质后,分别对2种衰减后的能量级图像进行重建,从而获得不同能量级的图像。不同物质在不同能量级下对X线的衰减程度不同,故采用双源CT可区分不同物质[9-10]。临床上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可用于显示痛风结节[11-12]、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13]、诊断关节韧带损伤[14]和减轻金属伪影[15]等,亦可用于诊断骨髓水肿[2,16]。应用VNCa技术,去除骨髓中的钙质成分,可通过伪彩图显示骨髓水肿[9,17]。正常骨髓腔去除钙质成分后留下的基本上是脂肪成分,当骨质损伤后会产生水肿、出血等反应,导致VNCa图CT值改变;通过测量CT值,亦可定量反映骨髓水肿后发生的变化[2-3]。
RCMR值是双源CT VNCa成像中的一个重要重建参数,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能量下CT值的比值,目前对于脊柱DE-VNCa成像中的最佳RCMR值尚无统一认识。Wang等[4-6]的研究中,RCMR值分别为1.28、1.45、1.75,均能显示骨髓水肿,但未进行多参数对比。本研究采用4个RCMR值,分别为1.28、1.45、1.75和1.85,结果表明,RCMR值为1.75时,DE-VNCa图对脊柱骨髓水肿的诊断效能最高,约登指数为0.82;RCMR值取1.85时,显示骨髓水肿的效果也较好,约登指数为0.73,但假阳性较多(图1E)。因此,对于脊柱骨折,重建DE-VNCa图RCMR值宜采用1.75,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DE-VNCa图像中胸椎与腰椎的CT值不同(胸椎为正值、腰椎为负值)[18],本研究只测量腰椎的CT值和脂肪含量。采用最优RCMR值(1.75)重建DE-VNCa图,结果发现骨髓水肿椎体的CT值明显高于正常椎体(t=13.14,P<0.01),以CT值=10.25 HU为临界值,诊断腰椎骨髓水肿的效能较高,AUC为0.95,与既往报道[2]的临界值比较接近,但低于黄伟等[5]报道的临界值(35 HU),原因可能与后者的研究对象包括胸椎有关。同时,本研究发现腰椎骨髓水肿区脂肪含量低于正常椎体(t=9.83,P<0.01),以脂肪含量=24.50%为临界值,诊断腰椎骨髓水肿的AUC为0.91。当椎体骨折时,其内出现细胞水肿、渗出、出血等病理学改变,取代正常含脂质的骨髓成分,从而导致其区域CT值增高及脂肪含量减少,提示双能量CT定量测定CT值及脂肪含量的变化对腰椎骨髓水肿有一定诊断价值。
图1 患者男,54岁,L2椎体压缩性骨折、骨髓水肿 A.MR T1WI示L2椎体变扁,内见条片状低信号; B.MR脂肪抑制T2WI示L2椎体内条片状高信号; C.CT混合能量下腰椎矢状位骨窗重建图像示L2椎体压缩骨折,无法显示骨髓水肿; D.RCMR=1.75时VNCa伪彩图示L2椎体密度增高,诊断L2椎体骨髓水肿; E.RCMR=1.85时VNCa伪彩图示L1、L2椎体密度增高,诊断L1、L2椎体骨髓水肿
图2 CT值(A)和脂肪含量(B)诊断腰椎骨髓水肿的ROC曲线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在于:①样本量有限,未能进行年龄段划分以及分析基础病变对骨髓水肿的影响;②因胸椎骨髓水肿椎体数量较少,未单独对其CT值及脂肪含量进行定量分析;③研究结果提示在椎体骨髓水肿中RCMR值采用1.75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但是否适用于其他部位还需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采用双源CT DE-VNCa图诊断胸腰椎骨髓水肿时,推荐RCMR值采用1.75;定量分析CT值及脂肪含量有助于诊断腰椎骨髓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