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从部队转业到海阳的,起初,大家都认为我是个政工干部,在当兵时就同文字打交道,然而我却是操枪弄炮20多年,一天政工干部也没当过,只是在业余坚持读书写作。多年的风风雨雨,我凭借着对读书和写作的不懈追求,坚守梦想,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作为一个曾有着二十几年军旅生涯的我,最初的理想却不是当兵,而是想成为一个作家,这也许可以算作我的作家梦吧!
我1964年3月出生在嘉祥县西北部一个滨湖的农村,父母都不识字。那时的农村小孩刚一入夏就下水洗澡,家长怕出意外,在我5岁半的时候就被半道送去上学。由于上小学期间赶上春季招生改为夏季招生多上了半年,11岁时上的初中。在我上初中时,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学校新风》的作文。我知道,要想写好这篇作文,必须抓住一个“新”字,只有在新上求突破,才能写出亮点来。于是,我就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角色,以一个复课生的口气,利用新旧对比的方法,把学校的大好形势有感而发地写了下来。就是因为这小小的角色改变,作文被当作范文全校广为宣读,这一下便激发起我对写作的兴趣。
从此,我对老师布置的每篇作文都更加认真对待。在这不久,我的一首长诗上了学校的墙报。黄廷奎老师用毛笔把我的诗抄在大红纸上,贴了整整一面山墙。就这样,一个作家梦便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悄然萌生。然而由于受当时信息、环境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我只能把自己的梦深藏在心底,暗暗坚守。
高考落榜后我成了职业农民,我家最远的一块地离村竟有十七八里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可想而知。父亲告诉我,你大学可以不考,但读了十来年的书不能丢了。在他老人家的教导和督促下,读书成了我业余生活的全部。1982年10月,我光荣地跨进了军营的大门,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于是在搞好军事训练的同时,就把大量的业余时间用在了读书和写作上。
我当时所在的驻莱阳某高炮部队,是一个藏龙卧虎的英雄集体,官兵成才军营、建功部队的热情很高,就我们这个一百多人的连队里,仅搞业余写作的就有五六个之多。共同的爱好把我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训练闲暇和节假日,便时常共同探讨写作的路子。
由于当时已小有收获,我甚至决心要吃写作这碗饭。连里的文书杨正志是位1980年入伍的老同志,知道我是个高中生,就建议我先去考军校。然而我的作家梦,却像影子一样与我时时相随。
军校是“将军的摇篮”,那里生活紧张程度是一般人没法想象的。在校两年间,我们很少着装整齐下过楼,几乎天天都是边扣衣扣边往下跑,同时嘴里还要练着口令。理论课程、体能训练、岗哨勤务,安排得满满当当,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为了顺利完成学业,实现由士兵到干部的转变,有的同学经常加班到深夜。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我完成了两部中篇小说的创作。队领导和同学们,很为身高一米八多、外表粗粗拉拉的我还有这份闲情逸致感到惊讶。
1987年7月,我被分配到驻守在昆嵛山深处的54762部队直属队当排长,开启了我军旅生涯新的一页。1990年3月,在我执行带兵任务归队后,收获了一个意外的惊喜,我被调到师司令部当参谋。不仅职务晋升了一级,还直接进了师机关。虽然这都是部队和首长培养教育的结果,但与我平时打下的文字功底也不无关系。能到机关工作,为我的学习提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使我在部队能够走得更远一些。
后来,我由参谋到连长,由连长到参谋,再由参谋到营长,不论在什么岗位上,我都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工作上一丝不苟,学习上持之以恒,作风上雷厉风行,生活上严以律己。在繁忙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连个扑克都不会打。当营长两年,不仅营里的建设连年先进,我个人也连续两年荣立三等功。2001年3月,我被提升为某部炮兵团副团长,也正是在副团长的岗位上,我完成了中篇小说《黑风口》的创作,被后人称为一个传奇。
2004年,我从副团长的位置上转业到地方工作,被分配到了安监部门。报到后,首先是参加军转干部培训,还没正式上班,我创作的《安监干部之歌》就刊发在上级机关的安全生产杂志上。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就唱什么歌,既然我成为一名安监干部,就要为安全生产鼓与呼!当时我就想,哪怕是有一个人、一个家庭因我的文章启发而免遭事故的侵害,我看也就够了。在安监局的十个年头里,我有1000多篇安全生产方面的小说、故事、诗歌、散文、评论等,发表在《中国安全生产报》《新安全》《中国安全生产》《现代职业安全》《陕西安全》《防灾》等各级报刊上。其间,一期只发两三篇文章的《陕西安全》文学副刊,几乎每期都有我的作品。同时,我的名字还时常出现在《民间文学》《故事会》《新故事》《小小说月刊》《杂文月刊》《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报刊上。有些细心的朋友也许曾经注意到,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安全》杂志的刊首语中,多次刊用了我的文章。
2013年初,我被调到市政协文史委工作。具有鲜明统战特点和“亲历、亲见、亲闻”特色的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在史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充分发挥着“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这对我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我及时进入角色,恶补专业知识,很快就在《人民政协报》《联合日报》《春秋》杂志上见稿,把海阳辉煌的历史展现给广大读者。同时还组织编写出版了两部近30万字的《烟台区域文化通览(海阳卷)》和《海阳民俗文化》。
有次战友来访,我把老指导员请来作陪。很多人知道这位作陪者是我的战友,但并不清楚他曾经是我的领导。一次我带队下乡检查工作,检查组里就有指导员单位的一位老同志,那位老同志很健谈,一路上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一个是焊接油罐发生爆炸的案例,被我写成了小说,先后发表在《中国安全生产报》《现代职业安全》等多家报刊上。
谈及往事,指导员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我说个事你别不愿听,在你当排长那阵子写小说,真是说什么的都有。”也许是喝了点酒的缘故,指导员说得很直白,当时就连他都认为我一个当排长的写什么小说,干点什么不比没事在那里“瞎写”强。
然而,外人的评说并没有影响我的坚守,“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领袖的教诲言犹在耳,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长年的坚守中,不论是午睡还是晚上休息前,我如果不看会书,就像是少点什么似的;在生活中,把别人的笑谈也时不时地琢磨琢磨,汲取点文学的养分,做了个有心人。水滴石穿,处处留心皆文章,有时闲谈中的一些内容,也能无意间激发出我的灵感,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这在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中,已成为了公开的秘密。
我虽然不敢妄言自己是个成功者,也没有什么惊世之作奉献和报答社会,但那源于少年的作家梦,已从梦幻的天国一步步地向现实走来,给了我一个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和势利,甚至有人对心知肚明的“陷阱”,也趋之若鹜。就连读书学习,也流行“投机”,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需要什么就“百度”一下。然而我却认为,面对种种诱惑,只有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才能使你有前进的动力、奋斗的方向,使你明哲理、知美丑、拒诱惑、防侥幸、甘清贫、扬正气。真正达到头脑不空,手中不闲,才能使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正能量。网络虽然用起来方便、玩起来开心,但仅是生活的调味品,成不了修身养性、提高素质的主餐。
四十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文学之路的拥挤与艰辛,也体味到人生的不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每个行业何尝不是如此?一篇篇文章被发表、一张张汇款单接连不断地飞来,很多人也都十分羡慕,然而这里面真正的快乐,却不为他人能更多地分享。
我感谢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培养成就了我,是部队的教育、首长的关怀、战友的支持鼓励,才使我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团职干部。我感谢地方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关心爱护,是他们为我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感谢我的父母、妻子和家人,是他们坚定了我的信念,是我成就梦想的坚强后盾。我感谢所有著书立说、为社会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的先贤和老师们,是他们把自己的辛勤智慧化为阳光雨露,照亮了我的心田和人生航程。
书中自有金朝阳,学习永远在路上。拿起书吧,只要你坚守梦想,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迎来水到渠成、成就自我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