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文坚 杨胜利
学生喜欢听故事而不愿意听说教,这是班主任都明白的道理。许多班主任虽然也愿意多给孩子讲故事,却不知道怎么讲。下面,笔者根据实践经验,简要谈谈讲好故事的八大策略。
抓住契机,把握时间。教育需要契机,讲故事同样需要抓住育人的有利时机。班主任可以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结合主题有意识地分享一个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接受故事所传递的道理;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分享一个小故事,既可作为课堂导语,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还可以根据班级出现的状况,以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引导。近几年,笔者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分享活动,既有古人的逸闻趣事,也有新近发生的时事热点,引发学生思考。
巧设情节,引人入胜。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讲故事就要把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这也是自然顺序。除了顺叙,还有倒叙、插叙、分叙、补叙等,为了增强效果,可以采用倒叙方式讲,激发听众的兴趣。如讲《“调皮鬼”受到校长的表扬》这个故事,可以这样开头:“我们班平日特别调皮的小刘同学这次意外地受到了校长的表扬。这是怎么回事?且听我从头说起。”一下子就把学生拉进了故事里。讲故事就像写作文,要巧妙设置情节,为了让故事曲折生动有波澜,开头可以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前后形成转折,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善用技巧,身临其境。故事要想吸引人,必须讲得生动,有感染力,如果故事讲得干巴巴的,不能感染学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要想故事讲得生动,讲述者除了要注意语言、声调、表情,还要有肢体语言,必要时可以融入表演等。讲述方式除了常用的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还可以多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以“我”的口吻讲故事,仿佛整个故事就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显得更加真实、亲切。此外,还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参与互动,积极介入。教师要讲好故事,不能总是唱独角戏,还要让学生走进故事,必要时可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展开讨论。比如,“如果我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我该怎么办”,或者先抛出开头,让学生推测故事的发展、变化以及结局等,最后再揭示结局。这里的参与,是教师一边讲一边结合故事情景让学生自然融入,是一种过程化的动态介入。笔者曾以重庆市公交车坠江这一事件为背景给学生讲故事,当讲到“有人因错过了站点,与司机发生摩擦,进而去抢夺方向盘”时,稍微停顿一下,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是车上的一名乘客,面对这种情况,你怎么办?”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让他们在故事中体验,在设身处地的讨论中明辨是非,自然而然受到教育。
抓住特点,再现情节。故事的核心是人物、事件,可以围绕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来选材,通过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可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除了正面还有侧面,如环境的烘托、他人的评价、反面对比等。要善于展开,达到“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效果。如讲《为母亲洗一次脚》:“他吃力地搬出一把藤椅,端出一盆热水,调好水温,请母亲坐下,轻轻地脱下破旧的棉布鞋。这是怎样的一双脚啊!满是老茧,如开裂的枯树皮。他俯下身子轻轻地擦洗,想起小时候母亲为自己洗脚的情形……一抬头,发现母亲正望着自己笑,脸上的沟壑更多了。”这几句话准确地抓住了特点,很有现场感。
精心提炼,艺术加工。故事一般来源于生活,或是对前人事迹的总结、转述,真实性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真实才能打动人心,让人信服。但并不是说故事要讲究绝对真实,艺术真实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真实,故事还要高于生活,需要精心提炼。教师讲故事可以借鉴小说家的写法,像《三国演义》中作者对关公形象的塑造,就运用了剪辑、嫁接的手法,突出其“忠勇义”的特点。教师可以集中人物的先进事迹塑造典型,讲的时候可以适度夸张渲染、虚实结合等。对故事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不仅不会破坏故事的真实性、感染力,反而会让故事听起来更生动、有趣,扣人心弦,这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多年后他们可能明白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向善向上的种子从那时起已经种在心田里了。
化零为整,形成体系。一个个孤立的故事是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班主任如果有意识地围绕教育主题去准备故事,这些故事就可能构成一个主题教育链,形成一个德育体系。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会通过一个个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的故事接受相对完整的教育。比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围绕24个关键词精心挑选了24个经典故事,用故事向学生阐释其核心要义。“文明”这个主题又能细化成很多方面,如“文明出行守交规”“做个文明小游客”“待人接物有礼仪”等一系列小故事,通过讲故事,把抽象的、宏大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起到了“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作用。
整合资源,丰富素材。班主任给学生讲故事时最好把自己“摆进去”,给学生讲讲自己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见闻感受,特别是自己学生时代的经验、教训等,这些都是丰富的教育资源,“现身说法”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自己一人的故事毕竟有限,班主任可充分挖掘学生和家长的经历,整合故事资源,讲班上学生的故事,用身边的事感染身边的人,也可以讲家长的经历,让学生知晓自己的父母或同学父母的奋斗历程、取得的成就和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可以把课堂延伸,更好地融合课内外资源,为教育服务。
当然,班主任讲好故事的策略还有很多,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只要我们积极探索,敢于实践,一定能提高讲故事的能力,从而提升育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