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隽
摘 要:文章首先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论述,然后提出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加速学生成长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1-0-0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获取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先是由感性认知向着理性认知转变,然后再使用学习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持续的总体,离开任何一个环节,均不能掌握这门学科的本质知识和要求。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教材中,既包含了生物基础知识,又体现了生命的本质,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理解起来困难较大。但生物学科知识和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性,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案例有效结合,将抽象知识转变成具体可感的知识,进而让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进行相关学科学习和课程学习进程中,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如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研究方法和判断问题的思路,具备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并逐步形成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知识技能、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终身性、动态性、关键性和情景性,它指明了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而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抽象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生物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参与经济活动、参与生产实践及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是探究能力和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他是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有效组成。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生命科学的认知,并进一步提炼高中生物学科中更加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这部分能力主要包括了生命价值观、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1]。
二、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生物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生命价值观是科学研究人员对生命现象进行充分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后,所产生的一种抽象理念,它是人类社会大量实践证明后的产物。高中学生通过不断深入学习高中生物知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种理论,向学生渗透生命价值观。例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水生生物向着陆地生物不断进化,由简单生物向着复杂动物不断进化并仍持续保持着进化进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适者生存的生命价值观点。此外,在生物生命发展进程中,需要自身与周围环境不断适应,而人类稳定状态的保持,更是通过体内各种器官与外界环境有效适应、共同调节,来实现生命应有的价值。通过理论教学中,向学生举各种事例,讓高中学生能具体客观的认识到,生命系统逐渐向着稳定和平衡方向发展,并不断向前进化。
2.出去创设真实情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以科学的情景方法为基础,开展有效的思维锻炼[2],让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极大提升。在生物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基于事实出发,引导学生对科学进行正确认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而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科学,其最为本质的核心素养是要保持理性思维,该种思维在说明现象和生命规律探索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课时,要以此为契机,深入把握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可感的问题情境,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着理性思维转变。例如,在进行植物光合作用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深入挖掘亚里士多德和海尔蒙题实验的资料,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相关资料,提出实验中的问题,鼓励学生以理论角度为出发点,通过自主探索模式获取答案,这样能有效锻炼学生理性思维。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具有实践性特点,在课程体系中包含大量试验,而科学探究是学生使用已学习到的生物理论知识,科学方法,对某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假设,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汇总分析,然后进行系统化的总结,最终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实验教学,开展科学探究,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学生在获取生物知识时,还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解决与生活中相联系的生物现象。因此,在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变教师注重理论教学,并重视实验教学的现状,教师需要进一步更新现有的教学观念,并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强化探究性实验开发。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探究能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应该打破将学生禁锢在教师中的实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去乡村野外开展实地的探究,拓展学生的生物视野。
4.借助社会热点,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科的开设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类社会。高中生应该以为人类社会服务的价值观与态度,科学应用生物思想方法和生物知识。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焦点和热点,并组织学生,强化参与讨论,对相关热点和难点作出科学论断,辨别伪科学与迷信,积极传递爱护环境,关爱生命,健康生活的生物学理念。例如在进行DNA分子结构教学过程中,经过两个学时的教学,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在下一节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相关课题讨论,例如如何将DNA子学和疾病诊断相结合。针对这一课题,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基因修剪技术、修改技术,将遗传疾病的相关基因去除,从而使人类获得健康。在具体讨论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DNA分子应用的正面角度讨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双面性进行充分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基因技术可以治疗疾病,但也可以引发一系列的道德伦理问题,它会导致社会人口出现过多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借助社会热点难点,让学生更加关注生命科学相关的各种社会议题,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