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成
摘要:2017年被教育部定位“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后,全国各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的怪象,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不注意听讲的乱象。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观原因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客观原因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保守陈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师生大胆创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演讲教学法即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受到同学们的喜爱。
关键词:演讲;好书;讨论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4.074
1演讲教学法在《纲要》课中应用的原因分析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极其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思政课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2017年被教育部定为“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之后,全国各地高校统一了认识,加强了对思政课的教学管理,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具体表现为领导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底气足了,学校和院两级督查更频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少了。但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仍有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仍在继续,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零交流还在上演,睡觉、玩游戏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还在延续,教师激情讲课和学生漠视不听的对立时常出现,这一切都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解决的难题。
有两个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一个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创新。一些老师往往沿用过去满堂灌的方式来教学,完全陷入自己的讲课程序之中,太以“教师为中心”了,忘了学生的存在,全然不顾学生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来适应老师;一些老师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自然而然的愿意去学习,学生不愿意去听课主要是因为教师的讲课水平。所以,提高提高精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身上而对学习的认知则普遍缺乏,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个是学生被动的学习特点急需转变。众所周知,受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仍然沿袭着中学时代的学习特点。他们往往采用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经历,“学习主要受老师控制,作为学生,对于学什么和怎样学,他们没有选择,即使有也很少。” 被动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课,不去主动思考,不和教师互动,提不出自己的问题,融不进课堂中去,造成上课的获得感极低。为改变这一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创造出一些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受欢迎的、跟上当前形势的教学方式;学生也要改变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主动求知,积极参与,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变成一种信仰,让师生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天空里翱翔。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跳出自己的思想圈子,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上好一堂思想整理课。当前大学生有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对话语权要求很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的要求一般都是通过直接跟大人对话得到满足的,这也养成了他们有较高的话语权。反观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秉承老一套,认为学生应该接受教师的教育,不给学生话语权,从而造成师生之间的不信任和不交流。不给学生平等的对话权,学生自然不愿意听教师讲课。二是知识面宽广。在知识的获取途径也越来越广泛,知识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的情况下,老师权威性也会越来越降低。以前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教师,但现在再坚持这个认识就大错特错。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学知识的手段越来越多样,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广,如果老师不理解这种情况,就会打击甚至否定学生,认为他们不如过去的学生。知识的普及教师只有终身学习,知行合一,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对学生有用。三是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我们叫逆反。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逆反心理,强调自身在课堂上的权威性和专断性,那么学生的反抗的能量全部转移到自身,造成精神类的疾病发生。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展现。思政课也只有且必须充分尊重青年学生“个性、自主、时尚”的群体特征,才能赢得大学生的喜爱,不然,一切都是低效率的和徒劳的。而演讲教学法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本身特征,必能吸引他们在课堂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课堂表现,让思政课不在成为高校学生获得感最低的“重灾区”。
2演讲教学法在《纲要》课教学中的实施
演讲教学法是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而实行的。所以,活动必须体现以下原则要求:一是通过交际实践,懂得什么是好书,并乐意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清楚明白地把主要内容、看法、体会介绍给他人。二是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与同学进行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三是认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愿望。但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引导学生用语言打动别人,让别的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苦难,面临着如何让推荐书的学生的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的困难,面临着让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的困难。演讲教学法基本的操作程序、要求如下:
(1)涉猎群书,找到好书。教师根据课堂授课内容,让学生给大家推荐好书。推荐的书要符合。①反映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是一个很好的补充;②推荐的书具有发散式、开放式、创造性思維导向特点的书,有些历史书的观点保守、方法陈旧、史料滞后,要尽量避免类似的书。③所推荐书能够引发学生热议,经过讨论来具体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
(2)找到好书,阅读好书。为方便阅读找到的好书,并通过交流、沟通,明白作者的写书的目的、与其他书的不同之处、写作方法和内容上的创新,建议以寝室为单位,把寝室成员集中起来,利用双休日开一个小型的读书会。通过读书会,相互释疑,最后把不懂的问题集中起来,到课堂上讨论。
(3)名言导入,议论好书。每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句关于阅读的名言并板书出来,说出阅读的重要性。在借鉴名言时,要求每周不重复,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弥尔顿的“好书是伟大心灵之富贵血脉”,莎士比亚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歌德的“读一切的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学生发言,介绍好书。学生在发言时,要注意介绍书的主要内容,谈对这本书的看法(内容、语言、作者)以及谈读后收获。为避免学生在家介绍所推荐的书时,出现介绍目的不明、流水式介绍、观点不明式介绍,特总结出介绍书的模式。一般而言,要介绍清楚书的内容、看书后的体会和收获。有了这些模式,学生就做到了有据而依。
(5)推荐完毕,讨论好书。当推荐的好书介绍完毕后,号召同学们发挥积极性,围绕书中的问题开展研讨,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求所提问的问题务必精炼、有深度、能给人以启发。负责推荐书的同学及他的室友们负责解答问题,就书的内容进行深度讨论。在谈论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讨论问题的立场和语言。
(6)讨论完成,点评好书。在进行充分的提问、答疑环节后,会形成一些重要的、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在总结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地解答。但这些解答要有说服力,要有证据,不能随意发挥,要让学生信服。如遇到确实解释不清的问题,要给学生讲明白原因。等到下周查阅资料后再给同学释疑。
(7)和谐互助,反馈好书。等所有的环节都结束后,师生都要仔细的回顾,看学生是否把好书的主要内容或把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说清楚、说明白没有,看仪态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富有情感;看老师是否把学生的疑问解释清楚了没有,还有没有疑惑。看推荐形式是否新颖、独特、有吸引力。不足的地方该如何纠正、补充。
3演讲教学法在《纲要》课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演讲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懂得什么样的书是好书,让学生能开口说话,向同学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畅谈在读书中的乐趣,懂得在交流中尊重他人,从而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以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到读书活动中来。浸润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提倡学生多读书,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道德品质的熏陶,有很多好处。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①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够。针对所推荐书的提问这个环节,提问问题的总固定在几个口头能力突出、表现欲强的同学身上,一大半学生参与度不高,参与热情不浓。②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书是好书,他们对好书的理解只是停留于书面上,这是比较肤浅的。有些同学推荐的书偏离了教学内容,有的专业性太强,以至于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③学生推荐书的形式过于单一,只是一味地重复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并且在介绍书的主要内容时,学生往往采用“讲故事”(重复书中的内容)形式来讲解,概括和总结能力稍显不足。就像记流水账一样,没有时间和情节的归纳,这让很多学生丧失了刚开始时的兴趣,变得有些消极和应付。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个活动也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学生已经在将课余时间安排一部分为读书时间了。读书的意义教师用不着“说出来”,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文字的慢慢浸润来体会。
演讲教学法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的达成。在考虑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励,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达成教学设计中的各项目标,促进教学更优化。;在培养学生方面,不仅关注知识技能方面的,更要教给学生交流方法,注重口语交际中的学生情感态度;在对待学生态度上,要以学生为本,让教学目标在实施中灵活处理,既考虑短期目标,又要兼顾长远目标。在授课方式上,要让学生多拥有课堂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教师细心捕捉学生的精彩之点为我所用。今后,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要过多,简单一点或许更好。每一节课能够实实在在的完成一個或两个教学目标,“抓住重点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根据学生情况来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用的。
参考文献
[1][美]泰利·道儿著,周建新译.如何培养终身学习者[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