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美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穿刺(PICC)置管术引起静脉血栓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0月,共有127例患者在本科室行PICC置管术,置管后利用观察、彩超等诊断患者是否发生静脉血栓,发生后立即给予相应处理,观察诊断及处理结果。结果:经诊断,共有5例患者在置管期间发生静脉血栓,均为浅静脉血栓,发生率3.5%(5/143)。5例患者确诊后,均实施综合处理,治疗2~8d后,逐渐缓解症状,无患者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后果。结论:患者PICC置管期间,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及肢体情况,一旦发现静脉血栓表现时立即行彩超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时开展综合处理,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PICC置管术;静脉血栓;诊断;处理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1-228-01
临床以静脉途径给药时,为减轻患者痛苦,通常会采取PICC置管术,但导管留置期间,静脉血栓等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可能发生,若未能及时诊断及处理,可引发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一直在积极探索准确的、有效的诊断及处理PICC置管引起静脉血栓的方法。本研究以在本院接受PICC置管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诊断及处理方法,观察诊断及处理结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2月~2018年10月,共有127例患者在本科室行PICC置管术,男108例,女19例;年龄31~89岁,平均(67.4±3.4)岁;穿刺静脉:贵要静脉114例,肘正中静脉3例,肱静脉10例;导管留置时间4~640d,平均(325.7±16.8)d。纳入标准:(1)均在本院行化疗治疗;(2)无PICC置管禁忌症;(3)导管型号4Fr;(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入院时已留置PICC导管;(2)病情危重放弃继续治疗者;(3)疑似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
1.2 方法
所有患者PICC置管术均于化疗前一日或当日施行,置管后密切观察穿刺侧肢体情况,若红、肿、痛症状出现在穿刺侧上臂,且增加臂围时,立即给予患者经血管彩超,明确是否发生静脉血栓,如彩超不能准确确诊,行静脉造影。
患者一旦确诊为静脉血栓后,立即实施综合性处理,措施包含密切观察病情、开展抗凝治疗、功能锻炼等,预防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2 结果
经诊断,共有5例患者在置管期间发生静脉血栓,均为浅静脉血栓,发生率3.5%(5/143)。5例静脉血栓患者中,贵要静脉4例,肱静脉1例;肿胀、疼痛明显出现在穿刺侧上肢,穿刺侧颈部及手臂肿胀、疼痛1例,肿胀轻微出现在穿刺侧上肢,且酸胀、疼痛发生在上臂肌肉4例;发生于置管后2~93d,平均(43.5±6.7)d。5例患者确诊后,均实施综合处理,治疗2~8d后,逐渐缓解症状,无患者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3 讨论
PICC置管术是指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因其能够将安全、便利、长时间使用的静脉给药通道提供给患者,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尤其是长期化疗患者。不过,PICC导管留置期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比较高,其中较为常见的、严重的一种为静脉血栓,一旦发生,不仅患者痛苦程度及经济负担增加,甚至引发肺栓塞,危及其生命安全[1]。因此,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临床必需要高度重视静脉血栓的诊断及处理,预防严重不良后果的产生。
3.1 诊断
PICC置管术引起的静脉血栓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表现的仅有少部分,穿刺侧肢体静脉回流障碍、血栓性静脉炎相关症状为主要表现,如血栓处静脉充盈膨胀、静脉入口处出现红斑及发热等。由于上肢为首选的PICC导管穿刺肢体,而肢体静脉具有不同的压力,所有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因此置管后仅仅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法准确的诊断该并发症是否发生,还需要同时借助其他诊断技术[2]。目前,臨床怀疑PICC置管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时,多采用彩色超声诊断,此种诊断方法的优点包含无创、无放射性、可重复开展等,患者接受程度比较高,且大量研究表明,彩超诊断该并发症过程中,敏感性为56%~100%、特异性为94%~100%,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率。不过,也有部分患者利用超声并不能明确诊断,此时,临床可采用静脉造影检查,以进一步明确,从而尽早的发现静脉血栓。
3.2 处理
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一旦发生静脉血栓,相应处理必须要立即开展,具体处理措施包含以下几方面[3]:(1)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注意呼吸、血压,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肺栓塞表现,观察肿胀是否发生在局部肢体,上臂围每天测量一次,并准确记录,掌握臂围变化情况,局部皮肤颜色、起始端血运注意观察,患者主诉要认真听取;(2)抗凝治疗: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钙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每天皮下注射一次,连续2周,同时,华法林每晚口服,适当调高局部,并制动穿刺侧肢体,指导患者进行手部抓握运动,热敷、按摩禁止在患侧肢体进行;(3)保持适宜温度:患者保暖工作要良好开展,病房温度利用取暖设备调节,或将热水袋、暖手宝给予患者,使上肢血液回流,告知患者温热水要多饮用,促进血液粘稠度降低;(4)功能锻炼:穿衣、梳头、洗漱由患者自主完成,抓握拳动作由穿刺侧肢体手部进行,每天1次,同时,用穿刺侧手握球,每次连续100次以上,每天总次数要超过1000次,睡觉时,注意置管侧肢体不要被身体压到;(5)拔管护理:①选择科学的拔管时机,通常,静脉血栓形成后,拔管操作不主张立即进行,抗凝治疗要先开展,如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变,可将导管拔出,静脉血栓发生后,患者要进行1~2周的绝对卧床,患肢抬高20°~30°,预防栓子脱落,促进静脉回流;②做好急救准备,拔管前,相应急救准备要良好开展,拔管时,要轻柔、缓慢的进行,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患者感受,拔管后,体位调整为半卧,手部抓握运动要加强。
综上,PICC置管后容易并发静脉血栓,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利用超声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并在诊断后开展综合处理,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邱雪娟,田春霞.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7):38-39.
[2] 张红.1例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处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2):122-124.
[3] 李志莲,余永森,杨莉,等.中心静脉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7,5(03):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