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向北、向东:加拿大华人移民史

2019-02-20 02:07李欧
看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排华华工族群

李欧

若说穿越落基山的这段加拿大铁路,是由华工的白骨支撑的,毫不夸张

“运来华工是一种尝试,他们一般被尊为能吃苦的、勤劳的和心灵手巧的种族……没有任何理由对他们的服务不满意。”18世纪英国人约翰·米尔斯对华工华人的这一评价,就此在加拿大历史上定格,且延续200多年。

虽然19世纪末,一股弥漫北美的“排华”浪潮,对华人极尽涂黑手段,但“能吃苦、勤劳、聪明”这些描述,始终构成华人华工的底色和特质。不过这十几年来,主要是中国大陆的新移民的某些行为,使这种底色主调,开始有所变化。

最早的“登陆”

对于华人最早何时登陆加拿大这块地方,有两种奇论。其一,中国南北朝时的僧人慧深,早于哥伦布登陆美洲约1000年,经阿拉斯加到达加拿大西海岸,再南行至墨西哥。

其二,更为离奇,称在加拿大东部的新斯科舍省的布雷顿角岛,发现华人居住的遗址,有修筑的城墙、房屋、道路等等,比欧洲移民定居者早,推断与“郑和下西洋”的行动相关。而且,据称这些中国移居者还影响了当地土著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例如服饰等。

此两说都轰动一时,都有不少的中外学者用历史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理论加以论证,有专著和学术论文。当然,目前对于这两说,只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有确凿证据的说法是,加拿大出现华人是在1768年。当时,英国殖民者进入了现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即温哥华所在的BC省),英人约翰·米尔斯从澳门招收了一些中国木匠和铁匠,共约122人。他们来到温哥华岛,建造了北美第一艘大船“西北美洲号”。不过,第二年西班牙人攻击温哥华岛,将英国人洗劫一空,而这些华工则下落不明。

上述三种华人“登陆加拿大”的说法,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后裔传承,即或为真,也就此中断。能够代代相续,形成传承和传统的移民加拿大的华人,主要是来源于两次工作机会:淘金和修铁路。

淘金和修铁路

在第一批华工登陆加拿大约90年后,已经在美国加州的中国淘金人,风闻加拿大的西部地区也发现了金矿。当地华人团体就派一个叫“阿康”的人,前往探查,他回复属实。于是从1858年起,大批华人,至少数千人,离开矿源枯竭的美国西部,向北,到了加拿大如今的BC省和育空地区。

这些地区,当时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荒凉、环境恶劣,华人们艰苦地“讨生活”,虽然所获不多,但仍有一批批华人闻讯后,从中国跨洋继续前来。这里当时几乎是无人区,100多年后,却被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华人开创建设之功,豈能抹杀?不过几年后,淘金的华人发财的很少,金矿也开始枯竭。

当时的加拿大总理麦克唐纳却斩钉截铁地说:“没有华工,就没有铁路。”

1871年,另一个苦工机会来了。当时BC省从殖民地转身,加入获得“自治领”地位的加拿大。本来它也可以加入美国,不过加拿大自治领政府极力拉拢,所以BC省提出条件,要当局在10年内修一条横贯加拿大东西的铁路—太平洋铁路,将BC省与自治领东部连接。

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最后钉钉的场景

当时,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已经完工;美国逐渐成为世界强国,也在拉拢BC省。因此,自治领政府决定不顾一切代价,哪怕政府破产,也要完成这条铁路。而修建这条铁路,比美国的那条铁路,更加艰难,耗资更大,因而被称为“加拿大的疯狂之举”。

承包修建这条铁路的美国工程师安达当,从他在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的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只有华工才能胜任这个任务。而白人移民们极力反对,认为剥夺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当时的加拿大总理麦克唐纳却斩钉截铁地说:“没有华工,就没有铁路。”

于是,从美国、从中国南方、从加拿大本地,自治领当局前后共招收了1.7万名华工,后来陆续还有另一些华人前来种地、运输、洗衣,以及提供其他服务等等,使BC省的华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到近20%。

这个比例,在铁路建成后逐渐下降,甚至降到1%以下。华人在BC省的比例再次达到20%,成为仅次于白人族群的最大族群,是在21世纪的今天。

华工们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他们拿着白人一半的工资,做着最艰苦的、最危险的工作。在修建过程中,由于伤病,由于缺乏营养等等,死亡人数可能达4000。统计数字不完全准确,但若说穿越落基山的这段加拿大铁路,是由华工的白骨支撑的,毫不夸张。

中国工人在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辛苦地工作

太平洋铁路建成,将加拿大锻成一体,实现了加拿大国徽上的铭言:从大洋到大洋。就如麦克唐纳所言,“没有华工,就没有铁路”,而没有太平洋铁路,就没有现在的加拿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没有华人,就没有现在的加拿大。

“迟来的正义”

加拿大逐渐繁荣富裕起来,可是华人的生存环境反而日渐恶劣。

1885年太平洋铁路完工后,加拿大不断喧嚣起反华浪潮,因为此时欧洲白人开始大规模移民加拿大,劳动力不缺了。仍然是这个麦克唐纳总理,迎合白人舆论,也宣称要抵制华工,让华人回国。

于是,当局先是强迫华人交“人头税”,而且只有华人才交纳,数额从10加元逐渐增加到500加元。当时在加拿大,500加元可以买1000亩土地,很多华人10年都难以挣够500加元。到1947年为止,共62年里,华人总共交了2600多万加元“人头税”,足够再修一条太平洋铁路。

华人的状况,甚至比原住民(土著人)都不如,因为原住民还能获得一些社会福利补助。华人不但没有公民权,而且不能进入很多行业,只能从事洗衣、种菜、小贩、餐饮等白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

为什么排华?最主要的是,对华人无与伦比的生存能力、灵活性、适应能力,感到嫉妒和威胁。应该指出,反华的,甚至对华人群体施暴的,主要是下层白人工人;其实,到现在仍然如此。精英阶层能够认识到华工华人巨大的经济推动力,只不过他们为了选票,也常常屈从于舆论而排斥华人。

美洲殖民者建立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有两大原罪。其一,与原住民的流血冲突、战争,甚至对其的屠杀。其二,欺压黑奴。而加拿大似乎是没有原罪的国家,与原住民基本未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也没有黑奴制。但是,它实际上有一种被遮蔽、被弱化的原罪:欺压华人。

21世纪的加拿大政府和国会,对华人正式“道歉”,立碑诉说,仪式性赔偿等,这些不过是“迟来的正义”,而且还远远不够,声音太小。更重要的是,缺乏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文艺作品;看看关于黑奴的文艺作品,影响多么深远。

在排华浪潮中,有些华人离开了这伤心之地回国。另外很多华人,由于国内的种种状况,而且有些华人辛苦为加拿大工作数年,连回国的船票钱都没有,因此仍然留下来,在重压和夹缝中生存。

并且,他们逐渐离开排华最严重的西海岸,向东,翻越落基山;向北,穿过冰原;扩散、再扩散,到草原三省,到安大略、魁北克以及北方三区。现在,举目四望,有加拿大人的地方就有华人。

如加拿大北部三区,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无人区,但是如“黄刀镇”“白马镇”这些边荒城镇,其一两万常住居民虽主要是原住民,但当地却一定有中国人开办的餐馆、旅行社等。

2018年4月22日下午,加拿大溫哥华市长罗品信代表市府就该市歧视华人的历史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图为95岁的李文英(左)及其他多名百岁上的华裔退伍老兵亮相现场,全场与会者以热烈掌声致敬

“排华法案”始末

从1885年到1923年,加拿大打压华人移民,严格控制新移民,可以概括为“管制期”。而到了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却有了“排华法案”—《中国移民法案》,完全禁止新华人移民进入加拿大。

“大萧条”本是在美国发生,并扩展到全世界的,加拿大主流舆论却将本国的经济衰退归罪于华人。于是就有了这段所谓“禁入期”,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

在“禁入期”,留在加拿大的华人移民,缓慢增长。虽然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他们仍然为加拿大的建设发展作出贡献,含辛茹苦,埋头苦干着白人族群不愿意干的工作。

在一战、二战期间,虽然中国与加拿大是同盟,而且加拿大华人也愿意参军作战,但加拿大政府却禁止他们的“爱国”热情。尤其是在二战中,很多华人愿意加入加拿大军队,可是加拿大的一些领导人,如当时BC省的省长帕图罗,就认为不应该让华人参军,担心他们战后会要求平等权利,如公民权等。

不过随着战争吃紧,加拿大兵源紧张,不得不让华人参军。华人在加拿大海陆空三军中均有卓越贡献,牺牲甚大。每年的11月11日,加拿大的“国家战争纪念日”,通常会举行游行,华人的二战退伍军人常常庄严地走在前列。

“排华法案”根本违反了联合国宗旨,何况加拿大还是联合国的重要发起国;而且,华人对加拿大的贡献和牺牲,已经世人皆知。因此,1947年加拿大国会宣布取消《中国移民法案》。从此,对于华人移民来说,加拿大进入了“开放期”,或者说,华人移民加拿大,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白人外最大的族群

加拿大华人移民的人数,在“开放期”以前,因为生活在灰色地带,缺乏准确的统计数字,大致有数万人。194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统计出华人有34627人。

二战后初期,华人移民人数增长很慢,那时加拿大的移民还主要来自欧洲。20世纪60年代后,华人移民开始大规模增加,主要来自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尤其是那些排华积极的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

90年代后,中国大陆赴加移民迅猛增长,尤其加拿大实行了“评分制”后,大陆移民逐渐成为华人移民的主流。他们常规的路径是走“留学-移民”渠道。由于美国逐渐加强了对留学生“工作-移民”的管控,而在加拿大,由于人口老龄化,且欧洲移民越来越少,所以华人移民的空间更大、机会更多。

现在加拿大已经有华人近200万,他们是当地除了白人外的最大族群,而且汉语是在加拿大使用范围仅次于英语、法语的第三种语言。很多服务机构,在提供英语与法语服务外,还提供两种汉语服务:普通话和粤语。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分行在加拿大唐人街开业

现在从事所谓蓝领工作的,绝大多数是白人和从拉丁美洲来的移民。

纵观加拿大华人移民史,近100多年来有两种最明显的变化。其一是男女比例,早年,华人多是男性,男女比例在1921年甚至达到15:1。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开放期”才实现男女比例平衡。

其二是职业构成,早期移民很多是文盲,大多数从事体力工作。华人最重视教育,因此在困难中,华人族群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的移民,绝大多数是高文化水平。因此,时至今日,随着老移民退出工作岗位,华人移民基本上都是从事白领工作。现在从事所谓蓝领工作的,绝大多数是白人和从拉丁美洲来的移民。

现在移民加拿大,其动力完全不同于以往。新移民不仅仅是为了富裕,甚至不是为了“发财”—因为你不一定会比留在国内更容易富裕,发财的机会国内更多;也不仅仅是为了没有污染的环境—因为中国正在大力治理污染,那是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或者更重要的是,为了换一种生活方式。

现在的华人移民,在文化水平、职业技能方面,居于加拿大各族群前列。毋庸置疑,华人已经成为加拿大人稳固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与他们对加拿大的贡献相比,与现在华人的普遍的文化水平相比,他们的发声不够宏大,力量的显示过于隐晦,但实际上,没有华人,加拿大就是残缺的加拿大。

因此,华裔加拿大公民,应该更加主动地参与加拿大各个层面的建设,应该如其他族群一样,可以大声而明确地宣称:这是我们的加拿大,是与其他族群的公民共同创建、共同治理、共同拥有的加拿大。

猜你喜欢
排华华工族群
从彭阳姚河塬卜骨刻辞看西周早期西北边域族群关系
警惕借疫情“排华”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Tracks Across TIME
一战华工
华工:不能忽视的一战英雄
蒙古国社会“排华”没那么夸张
浅析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排华原因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